王振耀
中国与世界正在进入善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与现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十分不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社会价值日益对经济价值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结构转型,具有高社会价值的经济实体将逐步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也要发生重大转型。财富的社会价值将日益彰显,财富向善正在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颁布以来,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有了更为显著的发展和变化。我们需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事业行动框架,要构建以《慈善法》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格局。要致力表彰和宣传在中国慈善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典型慈善家,落实《慈善法》中的相关政策,推进管理体制向治理体系转型。另外,还要改变我们自己,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合拍,和人类文明的转型合拍。
公益慈善和教育事业都是以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社会价值的创造为主要衡量指标。公益和教育如果能够有机对接,毫无疑问将开创中国教育的新格局,也将开创中国公益的新格局。教育的过程和慈善精神的培育都是长期工程,需要足够的“耐心资本”;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公益慈善教育尤其需要创新实践。这是一种持续百年、值得奉献终身的事业。
从改革开放起,中国的公益慈善政策有了很大调整,公益慈善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公益慈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仍然非常缺乏。公益慈善教育的缺失,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公益人才最大的困境是不专业,因为不专业就不能形成网络化、链条式的发展态势。如果大家都互相复制而合作性较差的话,公益行业就无法产生优秀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公益产品会。如果公益组织不专业,解决不了社会问题的话,公益行业薪酬水平就低。巨大的公益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壁垒。目前我国公益慈善行业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主要是能设计出各类适应社会需求慈善项目的人才,如组织管理人才和研究、咨询、服务等几类人才。公益慈善教育事业也应从单纯的传统慈善理念中解放出来,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开放的格局中融入世界。现阶段,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公益慈善教育需要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的支撑,建立起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植根于中国实际的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本着这一理念,我们要构建现代善知识体系,培育使命型慈善人才,凝聚公益行动力量,推动善时代的共享与发展。
公益慈善非常重视应用性,所以公益慈善教育应当具备立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理论设计应当涵盖哲学、伦理学、公共管理、经济学、历史、法律等全面的知识,而基础课程教学应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公益机构合作,毕业论文或设计最好能给出有实践性的公益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