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立宏
从历史渊源看,财富管理首先可以定位于高端金融市场。高净值人群更关心现有资产的安全,因此财富管理的意愿更强烈。相关调研发现,超过六成的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最关心的财富目标是“现有资产的安全”。因为高净值人群有着较大的资产存量,现有资产保管不当会造成极大损失,所以高净值人群有着更强烈的财富管理意愿。
高净值人群有着通过财富管理来实现家庭财富传承的需求。高净值人群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的奋斗,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或其他途径获得了数量较大的财富。手中较大的财富量使高净值人群不但希望自己的财富可以得到妥善保管,更希望自己的财富可以获得增值以便更好地传递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高净值人群比普通大众更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为自己设计家庭(家族)财富传承方案。
高净值人群能为财富管理机构带来空间巨大且增长稳定的服务收益。高净值人群有着巨大的资金量,财富管理机构能从管理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并且由于高净值客户巨大的资金量,财富管理机构可以进行多元化投资,来分散投资与资产管理中的各类风险,获得更加稳定的收益。
从未来发展看,普惠金融是财富管理市场的另一重要增长极。
普通大众的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巨大。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家庭持有的资产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和家庭财富累积在不断增长。中国居民财富总值已位列世界第二,财富人口更是跃居世界第一。虽然每一户普通家庭的财富量都不大,但把近亿户普通家庭的财富量累积在一起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量。对于财富管理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且潜力无穷的市场。财富管理机构只要能掌握住这一庞大的市场,为普通大众提供丰富合理的财富管理服务,同样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财富管理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金融科技承担着实现金融普惠的社会责任,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财富管理的发展前景应是更普惠、更专业、更开放。数字财富管理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应用,能够助力财富管理机构降低门槛和成本,解决财富管理服务客户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难题。(1)降低了财富管理机构服务受众群体的成本。在如今知识型群体激增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财富管理向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首先,财富管理的相关服务越来越多转移到线上渠道,既降低了客户服务费用、全面提升了客户体验,又能使财富管理机构无须开设物理网点就可以跨时间、跨空间地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在扩展财富管理业务触达面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经营成本。其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用于洞察潜在客户需求并精准画像,构建风险模型和需求模型,精准匹配和主动触及用户的不同需求,利用智能获客渠道减少获客成本,从而达到财富管理服务覆盖面的扩大以及客群的下沉与外延。再次,智能投顾、智能融资授信、智能金融预测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富管理机构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力资源运营成本,推动了财富管理相关产品定价的下行,使“长尾用户”的中低净值人群能够“支付得起”相应的费用,使专业财富管理不再成为富裕阶层的专属。(2)金融科技提升了财富管理机构的投研能力,使得财富管理更加高效、精准。一方面,金融科技在组合投资、舆情监控等方面提升了财富管理机构海量信息的挖掘和处理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得到优化,依托对相关产品与客户的理解赋能投资专业能力,为普通大众配置更为合理的投资组合。(3)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风险防控。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可以有效解决财富管理普通大众客户群因结构性数据缺乏或不足而风控难度高的问题,而且金融科技可覆盖财富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底层调查、产品筛选、后续管理等),能够提高财富管理业务风险识别和处置的准确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必须要重视对普通大众(中低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服务。普惠金融理念的产生源于金融排斥的存在,我国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克服金融排斥这一社会现象,让除高净值人群以外的“长尾客户”(中低净值人群)也能享受到便捷、丰富、恰当的财富管理服务。因此,中国财富管理的发展,一定要坚持财富管理的普惠原则,注意挖掘普通大众的财富管理需求潜力,提供更多普惠化的财富管理基础产品和服务,让财富管理的发展成果公平合理地惠及普通大众,提升中低净值客户对财富的获得感。这就需要财富管理机构的经营行为凸显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兼容。
因此,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今后必须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统筹好高端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关系,要以财富管理为突破口,实现我国金融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