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扩展表达
——浅谈统编版教材随文练笔实施策略

2020-02-22 16:26
语文天地 2020年27期
关键词:统整随文编者

李 敏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属,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范例”效能,在训练、迁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学生随文练笔的训练,呈现出“语文要素明”“练写密度大”的特点,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融通、统整,丰盈学生的表达过程,将随文练笔化身成为习作先锋。

一、聚焦范例,在回顾方法中迁移练笔

统编版教材在课后习题中设置的关于迁移性练笔的题型很多。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这一范例如何得到彰显,主要就在于学生能够充分以教材为示范,其内化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实践过程中,积淀言语经验、丰富表达的图式。因此,任何迁移性训练都必须先从教材的文本入手,让学生经历感知、内化之后,然后再尝试运用,才能契合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

比如,统编版三上《秋天的雨》一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大胆想象,依照课文中的样子进行仿写:秋天的雨还会将自己的颜色分给谁呢?教师就可以先从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入手,紧扣文本中“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从语言的形式入手,提炼出课文中固定性语句,便于学生在迁移中模仿,并激发学生交流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还在表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融入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高效地完成了随文练笔。

随着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地不断发展,编者又在后续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设置了这样的训练: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围绕图片的内容紧扣中心写几句话。虽然编者并没有直接提出具体的练笔要求,但文本的语言有着鲜明特点和风格,彰显出浓郁的示范效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作者的写法进行洞察和回顾。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一,自由表达,从教材中的四幅图片中选择其中一幅喜欢的图片,并与自己的同桌展开交流和分享;第二,教师适度引导学生,尝试从“外形”“色彩”“动作”等维度来描述画面中的内容;第三,搭建自主练笔的平台,模仿课文中写法,将自己的观察和交流所得写出来;第四,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着重对学生利用关键句表达中心以及文本范例中的句式运用进行评价。

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哪里来?答案显而易见,从阅读中来。学生的阅读和吸收能力参差不齐,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阅读,他们的所获就非常有限。为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从文本范例中汲取营养,将文本的语言和写法作为学生进行迁移训练的重要示范,着力指导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整合并利用好教材资源,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表达。

二、统整素材,在构建图式中迁移练笔

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中的内容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资源,这些资源都以客观存在的方式散落在统编版教材中,彼此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为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笔时,教师就应该在学生获取、积累资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构资源的多元化表达图式,为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统编版三上《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为例,编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能够写写自己生活中其他美妙的声音。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就可以将整个单元所描写的声音进行统整,有轻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瀑布飞流而下的声响……在学生获取了单元资源之后,教师展开了这样的引领:首先,激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所听到过的声音,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播放事前收集好的音频文件,配合学生的交流;其次,统整关联,帮助学生建构资源图式:在学生交流并分享了作者的经验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第一,一篇随文练笔只写一种声音,并紧扣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写,避免重复、冗长、臃肿;第二,充分运用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语言和句式,让自己的表达更规范、更生动、更形象;第三,拓展阅读链接,运用叶圣陶所描写的《瀑布》,将其写作方法与课文的表达进行整合,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实践过程中;第四,学生自主练笔后,紧扣“是否围绕中心”“是否运用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等维度展开评价和修改,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进行集中性呈现。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通过自主性阅读,理解了内容、集中了素材——这是学生该做也能做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已经理解和内化了资源,教师所要做的,就如上述案例中一样,帮助学生在统整资源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统整、提炼,将其置放在同一个写作的情境之中,使得资源能够在学生练笔思维之下相互补充、彼此提示,深化了学生对资源的理解和运用意识,丰盈了学生整个的表达过程。

三、依托学情,在搭建支架中迁移练笔

小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相对薄弱,在第二学段虽然只是模仿的要求,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随文练笔所承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从生活中搜寻并明确写作的内容,可以是提炼文本范例中的言语句式,还可以是可供学生参考的某种特定的写作方法。

比如,统编版三上教材中的《秋天的雨》与《花的学校》,编者都要求学生照着课文的样子进行随文练笔,但又与《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课后的练笔要求不同。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编者是这样设置的:出示了不同地域一年四季的风景图片,要求学生先明确自己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说说为什么,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写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内在感悟,为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词语,一步步消除写作所面临的障碍,同时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关联。具体操作环节如下:首先,布置学生收集或者拍摄家乡风景的照片,准备思考:自己的家乡哪一个季节才是最美的;其次,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和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聚焦一点展开描述,将景物或者场景的事物展现出来;再次,展开自主性练笔,灵活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的素材,进行自主性创作;最后,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围绕着一个中心来描述,并相机指导学生大胆剔除那些与中心无关的语言,学会简约而智慧地表达。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触角伸向了生活,使得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让他们觉得有话可写,不再惧怕练笔,这对于刚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对于究竟该怎么写,教师可以不要急于介入,不要对学生的自由练笔形成太多的干扰,学生是否能够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就在教师所设置的支架下降低了难度,从而感受到迁移练笔,其实就像是自己在对别人说话、交流一样,减轻了习作过程中所背负的负担。

统编版教材中的练笔设置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的,教师要善于把握练笔的要求以及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地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统整随文编者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