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动物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高职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高职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正处于教育改革过程的高职院校而言,系统开展创新型教育,加大高职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支持、促进,将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型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1]。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产教融合已成为助力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将企业、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多方式、多途径、多平台培养高职生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对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创新实践能力”综合了创新和实践两种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高职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新实践能力是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能力由基础—综合—创新的结构变迁,是实践能力的最高层次[3]。本文所述创新实践能力是指高职生在已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使思想和行为相统一,最终形成创新性成果的能力[4]。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是核心。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该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基础工程来抓,因此,在创新实践教育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体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创新教育思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缺乏合理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单一,课程资源内容重复,大多停留在创新理论的层面,与企业需求脱节;专业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联系不紧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未能突显岗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授课形式局限于概念、基础知识和案例的讲授,课程资源陈旧,不能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合适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师资力量是支撑。高职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建立一支既具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专职辅导员进行授课,这部分教师大多数来自高校,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实践培训,自身也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同时对专业知识不够了解,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很难达到创新实践教育的教学要求,高职生缺少高质量、专业的创新实践指导,最终导致创新实践教育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实践锻炼平台是载体。高职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达不到培养目标的,需要有一定的实践场所和孵化基地,使高职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能够给高职生提供的创新实践平台还只是局限于课内实践教学、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项目。同时,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经费有限,在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专业实践场所硬件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创新创业项目对实践平台的要求[5]。高职院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缺少全面、系统化的训练,无法给高职生提供完整的创新实践的思路,即便高职生有好的创意也没有可供转化的平台,项目缺乏实施和落地,严重影响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融合,高职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参与办学优势,助力高职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紧抓时代机遇,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和企业协同发展,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责任和利益共同体,完善和优化校企跨界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将产、学、研、创等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解决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脱节问题,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专业课的教学中[5]。高职生全过程参与项目的设计、研究、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激发高职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6]。
高职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锻炼的平台,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打通与企业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搭建政校行企互联互通平台,多渠道营造创新实践的真实职场环境,校企共参与指导、研讨,高职生参与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更直观地体验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促进高职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7]。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行业企业也要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提高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对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要保障产教融合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校企必须建立利益共赢的管理运行机制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职能机构并联合多部门共同协作与企业进行良性互动、互助共生,以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岗位互聘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方式,将专业对接产业,通过机构设置、制度规范等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体制保障,促进创新实践教育系统化全面落实。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实践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问题,考虑到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水平和个体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循序渐进的“三阶三层融入递进式”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指学生在校依次完成专业基本功、综合技能、研究与设计三阶段的实践训练;“三层”指学生通过三阶段的实践分别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及专业应用的创新实践探索能力;“融入递进”指在学生专业学习中不断融入创新实践知识,使学生由最初的创新意识依次向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转变,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专业特点,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现有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化、实践化,并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的“线上+线下”课程体系,由过去的“知识型”或“智能型”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型”培养目标发展,促进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必修课,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编著了符合需求的创新创业教材,并整合校内外资源跨专业扩大选修课程库,使学生接受创新专业教育的同时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创新实践课程的匹配度,构建了必修课、选修课、在线学习和竞赛实践体验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8]。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产教一体化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搭建认知、探索、实战“三阶递进”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了生产经营、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4.4.1 依托专业,建立学术型创新社团
高职院校可建立以专业为依托、企业参与的学术型创新社团,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指导,通过各级学科技能竞赛、学术研讨、课题研究、学科方向的创新创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入、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的养成。
4.4.2 依托企业,建立创新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外创新实践平台。依托行业、企业加强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仿真实训中心、创新实践实验室等校内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将创新实践教育普及到校园,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载体,通过课内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在学生实训周和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利用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将企业的真实岗位环境和设备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4.4.3 依托项目,建立产教融合平台
依托产教融合平台,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向流动并组建研发团队,联合开展企业关键技术开发,促进创新成果与转化,同时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在课题研究中设立创新实践项目,选拔优秀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以项目引领学生创新实践,助力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孵化。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动物药学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优势,构建了“多维度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学、训练、项目选育、项目孵化全链条式的教育模式,并将创新实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是决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前提。创新实践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一般的专业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任课老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创新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开展名师带徒、挂职锻炼、企业顶岗、技能培训,使教师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全面提升专职教师在创新实践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积累创新实践经验;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学校创业孵化平台将创新项目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教师创新实践教育的水平;建立创新实践导师资源库,多渠道从政府、行业、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实践教育师资队伍并形成合力,以更好地提高创新实践教育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建立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科学、量化实施效果和实施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及时反馈和调整,以完善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创新实践教育质量。为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教育,学校应将创新思维培养、实践操作教学能力和取得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业绩作为衡量教师创新实践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全面、科学、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综合考核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保障创新实践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