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推进高等药学教育改革

2020-02-22 13:02索绪斌张涵
药学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学教育学生

索绪斌,张涵

广东药科大学发展规划与法规处;1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广州 510006)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根据“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高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这一主题。

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在此大的历史环境下,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必须坚持“以本为本”深入推进改革,提高药学本科教育的培养质量,为我国的药学事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 药学学科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子生物学的崛起,促使现代药学研究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生物技术药物、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疾病的治疗方案;基因组学与现代生物信息学的结合揭示了诸多疑难疾病的分子机理,从而为合理的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手段[1-2]。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现代药学研究正从传统的化学模式转向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模式,整个药学科学体系正以生命科学为主体、以化学为基础,步入一个全新的理论技术体系。所有这些变化对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3],也对传统药学人才的培养构成了巨大冲击,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课程设置应尽快适应这种改变。

此外,药学还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医药行业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其交叉和渗透非常突出[4]。比如基于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强调信号通路多途径调节的网络药理学出现,为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可能;生物3D打印技术的出现,推进了医疗器械、人工组织器官的临床转化进程;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SPRITAM(左乙拉西坦)速溶片也已得到FDA上市批准;利用CRISPR-Cas9技术[5]编辑基因为人类主动防御疾病提供了可能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药学更趋于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一方面越来越依赖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工程学科结合越来越紧密。理、工、医、药学科相互渗透,协同创新,成为药学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医药院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多学科交叉融合意识,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质量,为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提供保障。

1.2 医药事业的发展对药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于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正式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因此中国需要一流高等药学学科,在中国本土培养世界一流药学人才,是每个中国人对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梦想和期待。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完善和实施力度的加大,形势要求我国必须快速完成从“仿制”新药到“创制”新药的转变,不断寻找和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1]。另外,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产业,其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要完成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大批药学研究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批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6]。同时医院的药学工作正转向直接面向病人和合理用药,零售药店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新的社会需求下,也将合理用药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目前传统高等药学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必须尽快改革以适应这种改变。

1.3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适应人才培养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崇尚工业经济的“批量生产原则”。与此相对应,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是按照统一规格,大批量“生产”药学人才“标准件”。而在现代医药知识经济条件下,价值的创造和增值不再通过批量规模来实现,常常通过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来实现,这就要求药学人才必须具备自觉性、创造性、前瞻性和快速适应性的品质。因此,尊重个性,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是未来社会对药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内在的本质要求,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必须做出适应个性化发展的调整和改革。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改变过去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现象,真正把高校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提高本科教育的“含金量”,这就要求医药院校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学习考试及社会实践等进行综合改革,以适应这种改变。

2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构想

要培养跨世纪的药学高级人才,高等药学教育必须进行系统改革。注重培养药学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各种高素质药学人才和未来药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2.1 优化课程体系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学生“自主性、探究型学习”的要求,高等药学教育需调整课程设置,将药学课程体系从以单一的化学模式转向以化学和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模式,加强生命科学相关内容。基础课程增加社会人文、基础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必须从基础入手,掌握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结构晶体学、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计算机信息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图论和拓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7],促进各个专业领域知识的渗透与交叉,促进药学新发展。高等药学教育在宏观上对药学类课程设计进行必要的合并与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科的交叉需求,多开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变专业课程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弊端,强调各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的综合化程度,更好地显示出结构平衡性、设置机动性和发展灵活性[8]。

2.2 全面实行学分制

高等药学教育要改变学制年限限制和以班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实行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与柔性管理,全面实行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个性化培养机制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并承认学分,鼓励有余力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自己想学的知识,甚至取得双学位,真正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9]。

学校要提供足够数量的课程让学生选择,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让学生选修自己的课程。高等药学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改革“清考”制度,让学习不达标的学生延迟毕业或者以“专科”毕业,让大学的“宽进严出”得以实现,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有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3 构建优良教学模式

高等药学教育要改革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推进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引入PBL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提出问题、质疑结论、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质疑、查找和解惑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同时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主要负责制定和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把握问题思考方向,带领学生提出见解并获得结论,进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的有机结合。课堂有生气,学生有兴趣,其自然能够“又好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这需要教师通过兴趣引导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借助“互联网+教育”模式[10],使得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传统教育与在线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充分融合,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结合。科教协同,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大力推进“慕课”“微课”及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学生在课前或实验前通过观看网络短视频、模拟动画等提前学习并进行模拟,教师通过“翻转课堂”进行知识点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挖掘和讲解,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

2.4 开设探索性的“设计性”实验课

相关高校在常规开设“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开设“设计性”实验,可以于课堂内开设也可以独立于课程教学之外开设。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和自己的兴趣大胆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摒弃“验证性”实验的死板和千篇一律。完成“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可让学生充分拓展思路,发挥聪明才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性”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只看实验结果,教师应该根据实验整体的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要以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合理性、过程的可操作性、结论的科学性、态度的严谨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作为其成绩评定的主要标准。

2.5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国内高等药学教育实践教学仍然多采用“被动实践”[11]模式而非“主动实践”模式,前者的实践方法和步骤由教师指定并给出,学生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完成任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培养。该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缺少理论转化实践的训练,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主动实践”的理念贯穿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资料检索、方法制定、路线设计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已学知识,或根据需要自学知识,完成实践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药学教育应采取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开设学生学术基金项目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学生根据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互补等自由组队,在导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申报并完成项目。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省市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了保证这些“主动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建有开放实验室,对本科生全程开放,其有三种形式:对学生主体开放,学生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时间开放,学生可以预约进实验室的时间;设备开放,在符合实验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开放实验所需的各种设备。

2.6 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改革药学类高校普遍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多静态评价少动态评价。要健全质量评价体系,需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调引入学科前沿,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出对学生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和师生互动[1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重视教学结果,也要重视教学过程,进而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准确把握过程与结果的相对权重;评价指标体系要同时反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的指标,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分类评价标准,结合“放、管、服”综合改革和大学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建立教研相互促进的质量评价体系,以药学科研提升药学本科教学。

2.7 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改变过去“单一”“狭窄”专业的培养模式,高等药学教育要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知识的、多用途的、适应于各行业各岗位需要的“毛坯”,将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及健全人格的培养贯穿其中,培养“药学通才”即复合型、通科性的药学人才,既注重药学基础教育,又强化适应各种药学岗位需要的技能、能力和素质,使其成为博学多才,适应性强的人才。另外现代社会知识总量和信息总量激增,本科教育阶段很难对学生培养一次成功,这就要求医药院校培养的学生还应具有强大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即通过毕业后工作岗位的“再学习”或“再锻炼”,成长为能够独立处理医药行业中各种复杂的专业、技术、管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药学骨干力量。

3 结语

高等药学教育改革是一项庞大而且没有止境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付出大量心血,并且需要相关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它的原理、方法和内容等。通过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全面实现学分制,构建优良教学模式,开设探索性实验,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全本科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等,以适应药学学科及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需求,适应我国对“本科生”合理增负的个性培养需求,真正将“以本为本”落实到高等药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药学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