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20-02-22 09:48吴淑娟郭小静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电梯导师校企

吴淑娟,郭小静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制造学院,福建 龙岩364000)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市场“技工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职业院校却逐渐呈现出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困境。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二元制”试点专业的开办,契合《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是有效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建立,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困境,推动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二元制”试点专业项目概况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自2014年开办以来,与龙岩市电梯行业协会在资源共享、合作培训,产学研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5年3月双方正式签定校企合作协议,截止目前电梯行业协会下属会员单位的龙岩晟电梯有限公司、福建双嘉电梯有限公司,福建焱森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共同承担了我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2014级、2015级、2016级三个年级毕业生顶岗实习任务,以及本专业40%以上的实践课程教学。双方共同申请横向立项课题2项,学校向电梯行业提供专业培训近300人次。2018年4月,双方联合开始“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在电梯企业在岗员工中招生,学员通过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综合知识考试”和“专业基础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经省教育厅审批,成为“二元制”试点专业学员,该项目实行逆向招生,人才就地培养,以期达到既扩大学院招生、就业范围,又缓解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难的目标。

“二元制”项目属于逆向招生,其生源情况与传统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的生源情况不同,他们具有“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所以其人才培养模式与在校生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习实训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我们针对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开展“二元制”办学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确定

(一)“二元制”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二元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通过将学校原有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师资的理论知识特长与电梯行业企业的岗位技术人员丰富的实践技能经验相融合,针对具有“二元”身份的学员制定出符合电梯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实训实习的手段等,搭建校企“二元主体”,校企联合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育人平台,实现“二元制”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满足企业产业升级的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1.制定与产业对接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电梯销售、维修、调试、管理等一线岗位,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电梯设备安装、维保、调试及工程项目管理等职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行业职业资格,有一定的专业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精神,能从事现代化电梯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及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与龙岩市电梯行业协会签署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协议,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坚持以教育为本,成立由校内专任教师、电梯监管部门(以下称特种设备研究院)工程师、电梯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校-政-企”联合的“二元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整体规划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强调的是,由于电梯工程技术行业属于特种行业,其从业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国家法规和相关标准众多,所以在电梯工程技术“二元制”人才培养中特别聘请特种设备研究院的工程师加入,以达到全面人才培养的目的。

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研究电梯行业岗位工作群对技能的要求,并结合电梯行业标准,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标准、教学指导方案等教学文件,并确定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案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必须严格执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严格组织和实施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面授、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辅导答疑、作业、实习实训、考试考查、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2.建立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二元制”培养课程体系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二元制”课程体系是在职教专家、学校专任教师与行业、电梯企业技术人员以及特种设备研究院工程师的共同参与下,按电梯行业职业岗位标准,综合分析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按照“课程内容对接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重构课程体系。“二元制”课程体系融入了电梯行业标准和“二元制”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共同研究整合各类课程,共同开发融合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生产规范、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材、课件等,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按岗位技能需求和行业标准,制定各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并将其转化成具体的课程目标,实现课程内容与电梯行业岗位及行业标准相对接。以具体的电梯岗位任务安排教学,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员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融合。课程体系从4个部分进行了总体规划,包括公共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核心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针对电梯企业岗位的特点,具体设置了电梯安装与调试方向课程、电梯维修与保养方向课程、电梯营销岗位方向课程和电梯安全生产方向的课程。并且根据电梯行业岗位需求制定职业资格证书的提升和获取,推进1+X证书的获取,实现职业证书与毕业证书的对接。

3.打造“校—政—企”联合的师资团队

“二元制”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一支既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与特种设备研究院、龙岩市电梯行业协会共同派出18名成员组建“校、政、企”一体的“二元制”试点专业教师团队。其中我院派出8名专任教师参与“二元制”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开发,并规划通过安排专任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重点到企业接受培训学习,使其熟练掌握企业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不断契合“二元制”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在电梯企业以及监管部门中聘请了10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师傅、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为导师,并按学员所在的岗位选派指导教师。

教师团队中,按来源分,44%来自学校专任教师,33%来自企业工程师,23%来自特种设备研究院;按年龄分,40-50岁的占38%,35-40岁的占33%,30-35%占29%;按职称结构分,副教授以上占33%,高级工程师占39%,工程师占28%;其中高级技师3人,技师5人。

由校内专任教师负责公共素质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电梯企业导师负责岗位技能教学,一般1名企业导师带5-6个学员,岗位核心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共同承担,采用校、企共同协商安排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一课双师”教学。特种设备研究院的导师负责定时到企业统一教授法规及他行业标准,不断加深学员在日常的岗位工作中对法规及标准的认识,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能力。这样的教师团队结构以及教学安排充分发挥了校内教师的理论教学特长与行业导师的丰富实践经验,使“二元制”的人才培养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全面,达到“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构建线上线下灵活的教学模式

“二元制”的学生与在校生的最大区别就是,学员身份的双重性,学习时间的碎片化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管理上应该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和学生工作实际,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采用“忙工闲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岗位技能需求,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企业实践等线下教学以及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或远程互动教学平台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等线上教学,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

①“互联网+”信息化线上教学

“二元制”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教室统一授课方式外,还借助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教学空间,引入信息技术,改变粉笔+黑板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师可以对学员进行课前任务布置,课中远程任务教学,课后拓展学习,互动交流等,教师可在网络空间后台中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互联网+”信息化教学。

课程师资团队根据统一的课程标准,整合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资源,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并将相关课程资源向“二元制”学生开放,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充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解除了学员工作和学习无法兼顾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学员自主、自由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完成岗位能力提升的目的。

②企业导师引领的小组学习

将学员按岗位的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企业导师带领,一般以1个导师带5-6个学员为1小组,导师与学员尽量为同一单位,方便导师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技能传授,以及定期组织小组集中学习和交流和总结,导师定期组织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分享各自学习和工作过程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例如在学习《电梯安装与调试》中关于“电梯安装放样线”模块学习中,首先,企业导师带领学员在安装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学习,阐述电梯安装中放样线的重要性,分析井道结构图,并根据现场情况修正相关数据,推算导轨样线和副轨样线的位置,确定放样线工艺,传授放样线的技巧。在定期的小组学习中,除了学员自主学习和分享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外,主要是企业导师针对“放样线”的过程中,学员所暴露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点评和总结。企业导师引领的小组教学能针对性提高学员的技术技能,使二元制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基本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5.实现实训内容的“真题真做”

校企双主体的二元制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理论特长以及企业的岗位实践条件优势。校企共同制定实训的方案以及实训内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确定实训考核的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推进实践教学场所建设。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原则上以企业为主,在企业完成。由企业为学员提供岗位平台,由聘请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传授岗位技能学习,在企业一线的实践工作中,采用实际的岗位案例进行实地教学,使学员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实现专业学习与岗位技能需求无缝对接,切实提高学员的岗位技能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能力。比如在《电梯门机系统实训》实训课程教学中,实训方案、内容及考核的标准由校企双方确定后,主要由企业导师在企业的电梯安装工地以“真题真做”的形式对学员进行现场讲解和技能传授,学员完成厅门、轿门、门机、门锁等安装与调试,并按检验标准进行安装后的检验,将专业知识和行业标准应用于真实案例中,实现专业学习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6.创建特色校企的“二元”评价体系

实行校企“二元”评价,校企双方协商制定各类课程的评价标准,共同参与全过程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突出“过程考核、综合评价、以人为本”。公共基础课程是校内教师根据学员平时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主要结合线下出勤记录、线上学习记录、线上线下平时作业及测验以及期末考核综合评定成绩;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核心课程评价由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共同评价,校内教师考察学员线上线下理论学习情况、学习记录,实训报告、考勤情况等,企业导师考察学员劳动过程、劳动态度、岗位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应用程度等方面;实践课程的考核主要由企业导师考察学员动手实操,现场操作。

比如《电梯维修与保养》这门课程的考核,该课程属于职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部分由校内专任教师负责,实践部分由企业导师负责,二者的考核占比按课时分配,两部分任何一部分不合格,学员的该门课将被列入不合格。专任教师按课程标准采用理论考试,结合学员线下线下学习记录进行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价。课程实践部分考核是直接要求学员针对某台电梯进行半月保。企业导师主要观察学员在维保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按行业标准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维保的项目是否完整,维保后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打分。

三、结束语

学校特色专业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与龙岩市电梯行业协会合作开展校企共同培养“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以逆向培养人才的方式突破了职业教育人材培养的困境,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解决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校办学活力和办学广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招工难、学校招生难、学生的就业难的“三难”问题。

猜你喜欢
电梯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被困电梯以后
导师榜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爱情导师
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