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宏,恒梦娇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笔者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一直致力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强化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互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抬头率低等弊端,但因学校生源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能力不强、兴趣不浓,出现了部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课堂讨论表面化等现象,所以有必要在课堂讲授环节多下功夫。采用“翻转+对分”教学模式实施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实践,教师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又弥补了翻转课堂中讲授环节的不足,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涉及面较广,综合了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本课程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同时形成做事认真细心、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等职业品质,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各项卫生要求,促进自我身心健康。本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基础知识,还要通过深入幼儿教育的真实情境或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学生卫生保健的实践能力。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学习目标要求高,课堂知识容量大,教学任务重。如果教师继续采用单一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实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都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教学的过程评价。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翻转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而对分课堂采用先教后学的模式。翻转课堂调整了传统教学的实施程序,在课前,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和线上资源,获取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协作探究。对分课堂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用于教师讲授,另一半用于学生讨论,将教学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来说,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各有优势,也都存在不足之处。若仅采用翻转课堂,教师不进行课堂讲授,如果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不好,就会导致课堂讨论流于形式了,学习目标无法达成;若仅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教学,学生课前不预习课程,由于高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导致教师课堂精讲就很难起到画龙点睛、引导学习的作用,反倒使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学习目标也无法达成。因此,有必要利用二者的互补性,重新编排教学程序。
“翻转+对分”不是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简单叠加,而是对“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程序框架的重新融合,突出“以学习者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吸纳了信息技术辅助的特性,嵌入了翻转课堂的程序框架,保留了对分课堂“延时讨论”的有效手段,采用课堂精讲、内化吸收和讨论等三个程序框架。2019年,笔者在翻转课堂的实践基础上,融合了对分课堂的“精讲留白”,吸收了其“亮考帮作业”的做法,探索构建“翻转+对分”的教学新模式(见图1)。
图1 “翻转+对分”教学模式的程序框架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课后内化吸收的自觉性又差,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往往会造成“课堂听不懂,课后不学习”的后果,教学效果自然不好。“知识传递”环节借鉴翻转课堂的做法,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教师通过职教云等教学平台提供课前教学资源、在线辅导和测试;“知识内化”采用对分课堂的程序框架,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前提下,给予有效的课堂精讲,并隔堂进行生生、师生讨论交流环节,促进知识内化吸收。例如在“循环系统”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职教云平台发布课前教学资源,分为基础知识和扩展知识两类。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循环系统的教学设计、PPT课件、血液循环动画视频、幼儿园户外活动教学视频等,扩展知识包括与循环系统相关的前沿学术论文和科普视频、动画等。测试题既是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压力。教师在平台上设置4-5道测试题,每日定时浏览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反馈信息,并及时予以在线辅导和答疑。测试完成后,教师根据职教云平台的试题分析功能,总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选择课堂精讲内容提供依据。
课堂精讲倡导“精讲、留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精讲”要讲的清楚,“留白”需留的得当。课堂精讲一般控制在40分钟以内。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信息化辅助手段进行课堂精讲,主要讲清楚学习目标、内容的逻辑结构和重难点问题的处理建议等,并运用“留白”手法,布置自学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将基础知识一笔带过,主要讲解在自主学习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学科前沿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并拓展专业视野。例如“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和卫生要求”一节的课堂精讲,教师要将“循环系统的概述”循环系统的概述一笔带过,重点精讲“学前儿童心脏、血管、血液和血液循环的特点”:心脏的“重、厚、少、快”、血管的“大、短、薄、低”、血液的“多、少、变、慢”,“留白”内容是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视频精讲“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要求”,“留白”内容是幼儿教师应掌握的学前儿童循环系统保健措施与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隔堂对分、延时讨论的模式,将课堂精讲和讨论时间相隔一周,学生通过职教云平台深入学习课中教学资源,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内化吸收时间。课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重点知识课件、动画和视频等。内化吸收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内容,不做交流,不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知识系统化,在精讲和通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建立本章节的知识体系;二是思考留白,每个学生对留白和通读的深入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完成“亮考帮”作业各3个。这样,下一次的课堂讨论就不会没有议题,学生在课后也有兴趣去探索知识。在讨论课上,学生讨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深入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更容易达到学习目标。
讨论环节安排在下次课的第一节课。课堂讨论分为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两部分,生生讨论又分为小讨论和大讨论两种,小讨论即小组内讨论,开展15分钟,老师只巡查、倾听,不发表讨论意见,不参与讨论;大讨论即班内讨论,开展20分钟,教师随机抽取或者学生举手发表本小组讨论结果,亮、考、帮不限,“考”和“帮”均由其他小组成员完成。师生讨论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典型的“考”和“帮”,开展10分钟,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难题”。课堂讨论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课堂精讲两个环节中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讨论环节允许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平台或通讯技术讨论解惑,以降低自学难度。
采用“翻转+对分”教学模式实施《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是必要的,要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为主导。学生的考核成绩中,过程评价占比为70%,末考成绩占比为30%。过程评价按100分记,分为自主学习测试(10分)、亮考帮作业(20分)、课堂讨论(50分)、课后测验(10分)和考勤(10分)。亮考帮作业需学生上传到职教云平台,教师详细批阅每位学生作业,掌握学情,并从中找出典型的“考”和“帮”作业,作为下次课师生讨论提纲。
在“翻转+对分”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的内容要重基础、难度低;精讲的内容要重延伸、难度高。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理清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的迁移,确保知识取舍的合理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既要关注本课程的知识特点及知识点的关联性,还要关注幼儿教育实际问题,改造部分教材内容和呈现次序。
开展“翻转+对分”模式的教学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一开始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但是要看到这一教学模式的强大优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线上线下、课前课后都在学习了。教师要通过职教云平台、问卷星等多种渠道,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教学实践表明,“翻转+对分”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有效的。采用“翻转+对分”模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课堂活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