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立虎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习近平同志曾说过:“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那么如何将新媒体工作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注入时代活力,融入立德树人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二级学院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学院师生、校内外联系的纽带,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独特的上情下达的作用。此外,众多鲜活生动的高校各类故事的通常来源于二级学院新媒体平台。通过及时报道学院新闻和学生动态,完成学生与学院间纽带桥梁作用,二级学院新媒体平台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二级学院的新媒体的发展远不及校级新媒体成熟,各方面工作还需不断地探索。
据目前文献报道发现,即使二级学院新媒体平台建设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很多高校工作者也认识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现实问题,尤其是二级学院的新媒体平台软硬件设施是硬伤,而活动策划到开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和工作人员专业配备有限,不能像校级新媒体一样拥有软硬件设施齐全、活动资金充裕。因此,二级学院的新媒体平台在各方面投入上远不及校级的新媒体平台。此外,二级学院的新媒体建设缺乏本学院的独特鲜明特色,甚至出现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新媒体平台的关注等。因此,如何使二级学院的新媒体建设稳步发展,是我们学校新媒体工作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5年11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分院官方微信平台正式成立,成为生物工程分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至今已经有4838名用户关注。其中关注率高达到99%,信息传递率100%,平均日阅读量高达800人次,6月8日前后推送的“十佳(优秀)毕业生展示评选(五)”单篇图文页阅读人数达到9119,阅读次数达到18079。最高阅读量为5月27日前后推送的“十佳(优秀)毕业生展示评选(四)”单篇图文页阅读人数在两天内达到10550,阅读次数达到23201。生物工程分院在学院公布的新媒体月排名榜中2017年的9个月中6次第一,2次第二,1次第三;2018年的12个月中7次第一,3次第二,2次第三;2019年的10个月中,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7次第一,1次第二,1次第三,1次第四,连续多年获学校新媒体建设先进单位。
为保证新媒体的新鲜力,以弥补新媒体建设中思想教育功能的不足,生物工程分院微信平台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变革和创新,联合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实现共同发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此经验基础上,笔者对二级学院在新媒体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深化活动内涵,发挥活动意义。适当地开展校园品牌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品牌活动进一步深化与升级,发挥其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中的重要作用。以生物工程分院为例,“十佳(优秀)毕业生评选、团组织生活会评选、专升本风采展”等活动,在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展示和宣传,尤其是挖掘个人和集体的闪光点进行传播,激励后进向先进学习,充分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导向。
见微知著,滴水穿石。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抓住互动性强的话题进行挖掘与讨论,达到不搞形式主义,以小见大的目的。生物工程分院微信平台发布15个团支部的《五四精神你我他,激扬青春献支部》一年工作的视频展示,起到一个很好价值引导和鼓励的作用。
有效利用热点事件。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新媒体平台把握青年大学生思想较活跃,对社会热点,难点,敏感点兴趣较高的特点,准确把握新闻敏感点,乘势而上,借助新媒体力量,升华事件的正面影响力。例如生物工程分院微信平台结合“2019年全国招聘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和“大学生应征入伍”两大热点事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工作,推广和弘扬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
融合校园传统的线下活动优势,将新媒体依靠自身独特的网络传播技术,创新活动的宣传方式,创建校园品牌文化,扩大新媒体活动的传播途径,提高新媒体信息传播质量,激起学生的参与活动热情,促进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关于活动的互动,强化新媒体网络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加强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传播方式单一、技术运用缺乏创新是目前新媒体发展的瓶颈,而线下传统宣传方式虽然没有新媒体传播途径便利,但其宣传时有直接的视觉冲击,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可两者互补,扬长弊短,提高新媒体的宣传传播范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以生物工程分院微信平台为例,“五四晚会”“毕业晚会”等品牌活动本身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加上与第三方应用的结合,发布线上投票,学生能便捷地参与到活动中,大大提高了的活动关注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加强新媒体与学生的实时互动。网络直播平台能直接有效地调动同学们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展现了其实时互动优势。活动现场开启微信墙,直播活动过程,实现让场外同学能及时地与场内同学实时互动,活跃了活动气氛,有效提高了活动影响力。以生物工程分院微信平台为例,在主持人大赛、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中,通过开启微信留言墙,把场内外同学的建议和想法,第一时间在大投影屏幕显示,与周围同学形成有效互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在新生军训汇报表演、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校园活动举办时,通过现场直播,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把关好新媒体信息,传递青春正能量。尽管高校新媒体发展态势百花齐放的,但呈现平台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信息重复率高等问题。更需要二级分院新媒体平台管理部门在信息把关过程中,强化对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筛选与整合,给校园师生传递正能量。着重培养学生团队对新媒体信息的合理筛选意识,建立将重要信息经过团总支、学生会相关工作(活动)分管干部、新媒体平台负责干部领导、学工办相关工作(活动)分管辅导员老师的多重审查的一套完整的审核体系。
发布新形式教育内容,发挥好新媒实用性。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新媒体主要传递二级学院特有的风格与内涵,但难免会出现内容上的古板枯燥、冗杂,发布多样化信息等问题。二级学院新媒体要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牢牢抓住从吸引学生眼球的视角,求新、求实、求活、求深,把学生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之处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新闻稿中,使二级学院新媒体能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因此,除了发布官方时政、通知等内容,通过图形化展示代替传统化呈现,艺术化表达代替单一化说教,精准化挖掘代替平铺式叙述,从而展示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采用音响播放来渲染现场氛围,触及青年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动;采用一个个平凡小故事的形式,释放出典型人物背后的闪光点,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进步。以生物工程分院微信平台为例,如“新生军训剪影”、“我们都是青春里的灌篮高手(篮球赛)”等,图文并茂,点击量和传播量则远远超过以前。“我的团歌我来唱”、“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结合活动视频,凸显大量活动场景,配上相应文字,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标兵风采展”、“最美志愿者评选”等,从学生身边挖掘出感人事迹的点点滴滴,触动学生内心深入向榜样学习的冲动。
新媒体平台建设离不开一支专业的新媒体团队。一个稿件的发布经历多个环节,专业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基于计算机通用平台的艺术生产,这些都是需要媒体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然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新媒体团队主要是由学生选拔组成。学生工作者的新媒体专业素养较低,视野相对狭窄。建议采取作报告、开讲座、办培训班、参加交流会议、共办活动等多种形式与业界、学界保持密切联系。此外,提倡学生工作者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专业教师推送相关专业资料,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借鉴其他媒体平台的长处,加强新闻撰写能力。
随着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下,新媒体平台设施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更需跟上时代步伐。尤其是软件方面,比如96微信编辑器、小蚂蚁的微信编辑器等新颖的排版软件地使用,提高新媒体平台技术运用上的创新性。
新媒体平台建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持续发展中前行,但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深入挖掘高校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扎实新媒体的文化育人建设,传递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激发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新媒体平台应加紧创建专业新媒体团队,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新语体、新技术、新内容的优势,摸索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打造适合二级学院特色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案,加强二级学院网络育人工作的影响力、亲和力及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