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妮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362200)
泉州被誉为“民营经济的摇篮”。2018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951.27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2.1%,同比增长9.5%,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88.2%泉州民营企业中又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对促进泉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制于“二八理论”的限制,传统的金融服务更多地集中于20%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大型企业),金融对泉州中小企业的供给与其对经济的贡献不相匹配,泉州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两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进而发现现有成果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及存在的不足。
国内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金融市场方面及政策制度三个方面。杨星(2019)和王景利(2018)指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弱、信用状况差,导致其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
贺文华(2018)认为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信息甄别成本提高,导致银行不愿提供贷款。徐俭梅(2018)提出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信贷体系不健全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国内学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1.强化中小企业能力制度建设。王利宾(2018)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自身信用,推动产业集聚提高融资能力。高杰英,吴雨,尹志超(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领导人的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提出管理者应当提升自身水平,使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融资。
2.完善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丁涛,刘丽(2017)认为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多层次风险分担体系,优化信贷流程。陈昊,鲁政委(2019)指出除了加大银行信贷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拓展股权和股债混合等融资渠道。
3.加大政策支持。刘静宜,薛菁(2017)和钟成林(2016)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间接财政政策工具、支持金融创新、发展小金融机构等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较早,加上金融市场较为成熟,形成较多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总体来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银行融资以及政府援助等方式。
由上述分析可知,信息不对称性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数据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可以为提升泉州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提供一些思路。国内外现有研究大多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或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这些建议的落实和可操作性通常较差,仍然不能解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大数据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契机,探讨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泉州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泉州市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等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主。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普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长较为乏力,企业融资难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匮乏,制约中小企业的创业热情和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贷款审批流程长,贷款时效慢。受制于传统银行的贷款审批手续,通常一笔贷款从提交申请到最后放款需要层层审批,贷款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对资金的临时性需求。二是贷款利率偏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是以现行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浮动,一般上浮10%—30%左右,银行为了消化风险,经常会将利率上浮到最高,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银行存在抽压贷现象。部分企业反映银行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就采取抽压贷措施,加剧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四是融资乱象难以杜绝。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只能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要求,购买理财、基金等产品、将贷款挂钩存款等,投资的失利会进一步提高融资成本。
泉州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存在缺陷。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粗放、财务制度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担保物,或者资产手续不完整,无法提供合格抵押物、产权存在纠纷等问题,制约了银行加大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力度。
2.金融机构信贷成本和风险较高。一是贷款成本制约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按照传统的审核流程,贷款的成本较大,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贷款对于银行缺乏吸引力。二是刚性问责机制降低信贷人员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虽然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建立尽职免责管理办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难以界定是否尽职免责,银行对不良贷款的问责还是十分严厉,加之承担的风险与奖励不匹配,使得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受挫。三是产品创新不够。在泉金融机构的产品往往是根据总行或者省行创新的产品直接销售,缺乏与地方经济融合或者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的产品,产品与泉州市场的粘合度不够,部分新产品难以大规模推广满足企业的需求。
3.融资的配套措施尚不完善。一是各类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规模偏小、公司机制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职能。二是各类轻资产抵质押创新方式未得到推广。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创新了多种轻资产抵质押贷款产品,例如将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作为抵质押物,但是受制于交易市场发育不足、产权性质等因素影响,导致流转难、处置难,制约了这些产品服务对象扩展和运用范围。三是动产登记仍不完善。目前,我国动产登记系统有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但是动产登记材料多、审核时间长、时效性差等,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大数据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给金融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大数据的“棱镜功能”可以解决长期困恼金融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数据信贷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信贷模式主要有平台金融及供应链金融两种。国内的平台金融起源于阿里小贷,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京东金融、苏宁金融及中企云链等。以下详细介绍平台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两种模式,为大数据技术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提供思路。
1.平台金融的定义。我国的平台金融起源于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公司。一般认为,平台金融是指电商行业利用其平台上积累的数据,对平台上的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及还款估计,从而为其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包括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贷款金额及贷款利率等。
2.平台金融的特征。(1)依赖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传统的信贷主要是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及抵押品(资产)情况,只有二者都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进行放贷,对于中小企业而已,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报表很难满足条件,同时部分轻资产的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抵押品,通常会被银行拒之门外;平台金融的贷前风险评估是依靠电商平台所掌握的企业交易数据、现金流数据、财务数据及社交网络的用户交易与交互信息等数据,通过数据建模分析,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只要经营前景良好,无须抵押就可以获得平台的贷款。
(2)贷款手续简便,效率较高。传统的银行信贷一般要经过层层审批,贷款效率比较低,贷款手续繁杂,企业从贷款申请提交到最后获得贷款通过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平台金融模式下,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申请,贷款审批通过网络自动评价或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用评估,贷款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周以内,满足了中小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的需求。
(3)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理念。传统的贷后风险管理相对不足,风险监测手段缺乏,通常依赖于客户经理的实时跟踪,未能及时发现客户所处的行业景气变化、财务状况恶化等造成客户违约风险提高的情况,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平台金融依赖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客户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价,对客户的风险监测也是实时的。例如,阿里小贷依托于阿里云技术,通过支付宝可以实时监测线上企业的交易情况和资金流,确保贷款资金按规定使用。一旦资金使用违规就会触发预警并提前收回贷款。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监测企业的经营情况,任何影响企业履约的行为都会提前被预警。
1.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模式,一般认为是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通过其掌握的上下游企业的核心数据,包括现金流、进销存、合同订单等信息,依托自己资金平台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对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譬如:京东金融平台。
2.供应链金融的特征。(1)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前提是建立供应链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要有效运行,需要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他们在供应链系统中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利共存,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构建这一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就难以开展。
(2)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无论是对供应链整体的分析,还是企业自身的评估,都有赖于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供应链运行中每一笔交易、每一项物流活动,甚至每一个信息沟通都是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是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从而决定是否放贷的依据。核心企业掌握了这些核心数据,就可以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进而通过自身平台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3)中小企业资金融通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还包括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核心企业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信用支持,物流企业则扮演“中介者”、“监管者”和“信息中心”的角色,为中小企业定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同时利用质押物为中小企业做担保。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不再是单纯依赖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资信等来判断是否对其提供融资,而是对整个供应链整体运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托于真实的贸易背景,能够更客观的对企业的基本面资信进行评估,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从参与信贷活动的主体来看,平台金融服务于电商平台上的中小企业,为这些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供应链金融使中小企业能够借助供应链系统核心企业的信用实现融资,这两种方式中大数据技术使中小企业获得不需要抵押的资金融通,扩大和延伸了金融信贷的范围。从获得信贷的速度来看,平台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模式都是通过网上提交申请、网上审核、网上放款,办理贷款的手续简便,贷款效率很高,满足了部分中小企业对贷款急的特点,融资机构的贷款审核等放贷成本也大大降低。从贷款风险的控制上来看,平台金融依赖于金融平台的数据监控和支付方式的控制及惩罚机制,贷款不良率低于百分之一,远低于同类型银行贷款的不良率,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贷款依赖于真实的生产贸易活动,风险也较低。
由此可见,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信贷机构的服务对象大大扩大,融资风险也大大降低,扩展了金融信贷的范围。
通过对大数据支持金融信贷的两种模式进行探究发现,大数据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核心在于中小企业数据的采集、大数据信用评级的模型设计、大数据风险的控制,这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建立政府支持、金融机构协作、中小企业配合的金融生态圈。结合泉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现提出如下建议:
国内外的分析研究都显示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数据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同样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设计,提出总体的方案和实施对策。大数据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整理清洗及数据分析应用等阶段。同时数据的使用会牵涉到个人的隐私及数据安全等问题,从出台措施到方案执行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及金融工作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1.整合各类数据,打破信息孤岛。由政府牵头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按照统一标准的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充分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的企业数据,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用水用电信息、纳税缴费信息、奖励及处罚信息、法院执行情况、节能环保、人行的征信报告等信息,为各个部门搭建一个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并通过一定的数据筛选处理,形成基础的数据库。同时,预留与省、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对接端口,以便今后进行数据交换;鼓励企业按照自愿原则,自行申报和补充数据,经系统审核通过之后导入数据库。支持企业实时的更新企业信息和数据,对于企业提交的修改申请,及时受理核实,进行系统数据的维护,提高数据更新的速度。
2.构建大数据征信体系,为中小企业增信。推动建立泉州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在数据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引进大数据风控模型,构建集行业数据模型+区域数据模型+信用数据模型于一体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全方位、多渠道收集企业的信用记录,对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协助企业获取担保、保险等增信服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授信后可能影响企业还款行为的,及时促发预警,提示金融机构,帮助金融机构监测风险。开发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方便企业通过移动端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业务办理,包括:信息采集和查询及申请融资贷款,提高办事效率。
3.搭建供应链平台,充分挖掘供应链的金融价值。培育立足生产基地,服务中小企业的垂直供应链平台,通过建立由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与消费者构成的多级生态圈,完善供应链数据,鼓励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共同开发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信、登记,为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融资服务。
4.建立相应的大数据保护制度,引导数据产业合规发展。数据被比喻成“未来的石油”,一直都有两面性:数据资产性和数据安全性。可见,数据应用和数据保护同等重要。保证数据使用的安全性,亟需建立相应的数据保护制度。大数据涉及到每个企业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稍不注意就会被欺诈团伙利用,同时各种“精准骚扰”更是让人不厌其烦。建立相应的隐私保护制度,规范数据的保密和使用制度,区分可交易和非交易性数据的范畴,明确数据的归属和数据授权的流程。出台相应的制度,明确数据侵权的行为、数据使用过程中遇到争端的处理程序,加大违规使用数据营运商的惩处力度。
1.整合内外部数据,全面利用大数据。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很大一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治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同时,金融机构还应积极拓展外部数据,包括:推广自己的电商平台,挖掘社交媒体网站上关于企业的数据,企业的产业上下游数据等,政府网站中关于企业纳税、用水用电、企业失信及法院执行情况等数据。通过打通银行内部关于企业的数据和外部社会化数据可以获得更完整的客户视图,从而更准确地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
2.引进大数据金融人才,充分运用大数据风控思维。金融机构应该具备大数据征信评估思维,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信用评估模型、大数据定价模型、大数据反欺诈模型等,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数据,通过360度考核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估,判断客户的贷款额度及贷款价格,提高定价的合理性。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和反欺诈,对客户的贷款用途进行监管和贷款风险进行实时分析,及时识别影响贷款回收的不利情况,降低贷款的不良率。
3.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各类融资产品。互联网金融的高效性给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冲击,大数据时代使金融机构转型升级获得机遇,金融机构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开发创新各类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群,降低贷款门槛,提升中小企业的客户体验。与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巨头合作,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强大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资金来源受限,信贷规模有限,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可以考虑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创新信贷产品,共同开发利用互联网平台所积累的金融价值。
1.积极如实填写数据,不断完善企业征信。在政府信息平台及金融机构相关平台的数据采集中,要如实详细的上报相关数据;在平时的企业活动中,要按照融资过程中对数据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指导企业活动,不断积累自己的信用数据,提高信用水平,爱惜企业信誉,加强诚信行为,不随意给其他企业和个人担保等。
2.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开展活动,提高企业软硬信息的质量。企业应该积极搭建和使用信息化平台,通过各类生产、销售及物流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过程自动化及智能化,完善自身的财务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提高企业硬信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的质量,需要融资时授权相关金融机构访问部分可公开数据;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的销售活动,不断夯实企业的数据基础,扩充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征信数据等,丰富和优化企业的软信息;加入到供应链系统中,完善供应链数据,充分利用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不断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
3.甄别互联网平台,警惕高利贷。泉州是民营资本丰富的地区,当前P2P信贷处于管制比较松散的阶段,互联网平台中涉及高利贷的情形尚未被严格定义,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尚在完善之中,市场处于乱象阶段,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贷款平台,优先选择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的金融服务平台,切勿盲目借贷,以免陷入高利贷纠纷中,影响企业的声誉和正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