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的秘密
——科学活动的记录与反思

2020-02-22 09:42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幼儿园罗爱萍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薯片斜坡积木

福建省连城县实验幼儿园 罗爱萍

一、活动缘起

近期,一些大班幼儿对滚动的现象感兴趣。于是,笔者在和其他教师商议后,决定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科学区域活动“滚动的秘密”。笔者预设的活动目标是:“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探究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坡面情况的关系。”“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探究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滚动的秘密”开展的过程中,笔者作为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幼儿一些支持、指导,同时作为观察者观察、记录了整个过程。以下笔者先描述过程中的几个片段,然后反思自己的指导、支持策略。

二、活动片段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沈正和亦菲先后来到科学探索区。他们发现放在托盘里的泡沫圆柱、薯片罐、泥工板、积木块(泡沫圆柱、薯片罐是新投放的材料),便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只见沈正拿了一个泡沫圆柱在地上一推,泡沫圆柱顺势滚动,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这时不远处亦菲欢呼起来:“快看!我的薯片罐跑得多快,就像一辆小赛车!”沈正皱了皱眉头,不解地捡起泡沫圆柱看了看,然后又用力地推了一下,泡沫圆柱顺势向外边滚去。沈正走到亦菲跟前问道:“为什么你的薯片罐跑得这么快,我的比你的慢呢?这是为什么呀?”亦菲说:“我用了泥工板,你没有用呀!”

沈正听说用泥工板可以让薯片罐跑得更快,也尝试起来。他放下泡沫圆柱,然后一手拿着泥工板、一手拿着薯片罐,让薯片罐从泥工板上滚下去。可是,新问题出现了,沈正手中的薯片罐并没有像亦菲手中的薯片罐那么顺利地滚下去,而是滚到一半就跑偏了。沈正急忙问亦菲:“这是怎么回事呀?”亦菲说:“我不知道,我们去问老师吧!”

“老师,为什么我们两人的薯片罐跑的位置不一样呢?”在幼儿期待的目光中,笔者引导他们比较滚薯片罐时薯片罐摆在泥工板上的位置。他们好像发现了一些“奥秘”,亦菲说:“我摆的位置高点。”沈正说:“我摆的好像更低一些。”笔者说:“那你们试试看摆一样高的位置向下滚,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亦菲和沈正不停地摆弄,用上了旁边的积木块,聚精会神地尝试着。在一遍遍尝试之后,沈正发现了滚动的秘密,开心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把它们放在一样高的积木位置上,两只手一起放开,薯片罐就会一样快地滚下来。”亦菲还说:“我摆的和你摆的一样,也是用3块积木,所以我的薯片罐和你的薯片罐滚得一样快!”

笔者没有把造成滚动速度不同的原因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猜测,并带着问题去进一步观察和操作。在引导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的探究比自然状态下的探究更加深入,他们已开始考虑利用辅助材料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天,沈正来到科学探索区,从篮子里拿出昨天的操作材料玩了起来。一会儿,亦菲也来了,她先从篮子里挑了一个绿色的薯片罐,然后又开始用积木搭建斜坡。忽然,她迫不及待地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绿色网球:“快来看!这里有新东西!”沈正一听,马上跑过来:“真的!让我看看!”沈正看了看绿色网球和旁边横截面为半圆形的PVC管说:“这东西怎么玩呀?”亦菲说:“我们滚滚看吧。”有了前一天的成功体验,他们自然地想到了用滚动的方法来玩,于是他们手拿绿色网球,放在PVC管里,想让绿色网球滚下去,但没有成功。他们又尝试用积木垫着PVC管的一端,然后把球从高处向下滚。 沈正选择的是较短的管子,而亦菲选择的是较长的管子。亦菲的网球滚动速度明显比沈正的慢。沈正得意地看着亦菲,而亦菲抓了抓头发,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呢?”沈正观察了一会儿,说:“我觉得是你垫的积木太矮了,管子太长了。”亦菲眨了眨眼睛,说:“那我选择和你一样大的积木试一试。”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他们在选择材料时,最先想到的是对斜坡高度进行比较,并尝试用已有的经验去解释物体的滚动现象。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经验迁移能力,而且还具备了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他们继续探索着斜坡高度。沈正说:“你用4块积木试试。”亦菲说:“我也这么觉得。”他们在搭建过程中发现可以用不同数量、不同摆法的积木搭建相同的高度:“我用了3块短积木竖起来就和你一样高了!”经过不断的探索,他们找到了之前问题的答案。看到远处的笔者,他们过来和笔者分享他们的发现,同时还激动地说:“老师,今天用的球在这个滑道里不会滚出去,很听话的。我想它滚多远它就能滚多远。”从幼儿兴奋、快乐的表情中,笔者认识到适时、有效地提供材料,不仅可以吸引幼儿更加深入地探索,而且可以使幼儿获得探索成功的积极体验。

后来,笔者又投放了毛巾、搓衣板等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探索滚动的秘密。

三、活动反思

(一)用材料支持幼儿探索滚动的现象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材料投放方面,只有符合幼儿经验和能力的材料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探索滚动现象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幼儿的经验,发现沈正和亦菲对滚动的现象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并没有深入探究。为了让他们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探究的习惯,笔者提供了新的探究材料——绿色网球(滚动物)、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长短不一的PVC管(斜坡)。这两种材料幼儿平时接触不多,笔者之所以选择它们,是因为球体在这种PVC管中滚动、下落,不会出现跑偏的现象。

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能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建构经验,获得发展。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与所要探索的内容之间建起一座“桥梁”。合适的辅助材料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笔者在幼儿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泡沫圆柱、搓衣板、瓦楞纸、毛巾、麻绳等,支持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斜坡滚动物与斜坡摩擦产生的阻力使物体滚动速度变慢的经验。

(二)采取鼓励、支持的策略,让幼儿自主地探索

在活动过程中,笔者鼓励、支持幼儿的探索。有时,幼儿会产生错误的想法与做法,这时要允许他们去尝试。当幼儿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感到难为情时,教师仍要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当沈正操作失败时,笔者及时调整策略,和他沟通:“你俩搭的斜坡一样吗?”让他看看亦菲是怎样搭斜坡的。为了引导幼儿发现在斜坡上加上一些辅助物可以使滚动变慢,笔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提出:“圆柱在搓衣板上面滚动肯定会变慢!”“我觉得铺上毛巾会变慢!”……

教师要在幼儿探索的过程多放手、多等待,耐心地观察他们的验证,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与材料进行互动。当幼儿经过反复尝试,终于发现在搓衣板上铺上麻绳、毛巾后网球在搓衣板上滚得更慢了时,他们兴奋地叫起来。耐心等待,意味着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

(三)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在生活中进一步探究

在探索斜坡及物体滚动的现象之后,一些幼儿把这些经验运用到生活中。有的幼儿发现斜坡上铺的麻绳像路上可以让车辆慢行的减速带,有的幼儿甚至发现:“水电厂发电的斜坡搭得高高的,这样水冲下来就很快,发电机就可以发电啦!”“我和爸爸回老家时,发现爷爷用半圆形的竹筒引山泉水。”“工厂里运送货物的运送带也是斜坡面的。”……

教师应支持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在生活中学习、探究,丰富感性经验。

(四)活动目标达成,实现师幼共赢

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本次活动增强了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自信地迎接任何新事物、新现象,受益终身。

在探究滚动的秘密过程中,幼儿初步达成了活动的目标。但活动中,幼儿存在观察不细致的现象,因此教师今后应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通过各种策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笔者在放手等待中学会了观察,观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细微表现及变化,从而搭建起有效的支架对幼儿进行指导。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笔者着重观察沈正和亦菲的表现,不断调整活动指导策略。幼儿和笔者在活动中共同成长,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薯片斜坡积木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薯片
星钻积木
信仰的“斜坡”
最佳损友
吃薯片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脆不脆?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