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教学,意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的具体要求,如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和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这样的定位说明略读课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需要承担广泛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把精读课文中的学习方法自主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把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之中。略读课文的教学因所承担的任务不同,教学类型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一些有代表性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就略读课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在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说明通常意义的略读课文教学中,主要是学生借助在精读课文学习中掌握语文要素方面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尝试迁移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水平。这种以自主阅读为主的课型,通常由以下环节组成:阅读课前导语,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大致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收获。
如《不懂就要问》是统编教材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也是比较适宜自主阅读方式学习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读一读课前导语这一略读课文学习普遍性的要求,并从中明确本课学习有两项具体要求:一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是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接着学生带着第一项要求初读课文,完成概括一件事的学习;然后,学生带着第二项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第1课、第2课中学习有新鲜感词句的方法,自主进行体会、理解,想清楚这些新鲜感是从哪里来的;最后分交流讨论和汇报两个板块进行,在交流讨论中,主要是所圈画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谈谈新鲜感是什么,作者是怎么表达的,进入汇报环节可以用“学习本课,我的收获有……因为……”展开。
略读课文的学习不是一掠而过式的学习,而是重在让学生在不断地自主阅读实践中学习略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这种自主阅读的方法和能力体现的最好方式,就是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想法、问题、思考、收获等用适当的文字进行批注。批注既是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又是略读课文的学习结果,因而以批注学习为主也是略读课文教学的一种课型,其主要环节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选择有关内容示范批注,学生体悟在哪儿批注、批注什么;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批注阅读中所疑所获;互相交流批注,展示共享批注典范。
如《女娲补天》一课,教学开始,学生默读课文时试着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并连起来说说故事内容;接着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前导语关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学习要求,在“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处进行示范批注“故事起因”,并让学生讨论前面的许多内容都与故事起因有关,为什么选择这一点批注“故事起因”,明白这从是后面女娲要补天的直接原因;然后学生进行自读批注,主要围绕故事的经过、结果,也可以有其他方面内容的批注,批注内容可以详细一些;最后,学生互相之间交流批注情况,分享阅读智慧与收获,选择不同层次的批注展示、点评,使学生在加深批注认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批注。之所以选择《女娲补天》为批注学习为主的略读课文示例,一方面是教师将此前课文中出现的批注明确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为后面第六单元以批注作为语文要素学习进行铺垫。
略读课文不是文本自身只适宜用来训练学生学习略读,在编者看来与同组的精读课文比更适合自主学习。这一点从统编教材中保留的人教版课文所采取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得很明白,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的两篇课文《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在人教版中均安排为略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均为精读课文。强调这一点是想说明,有些略读课文的语言也十分精彩,学生学习时也可以从语言积累运用的角度进行,还可以开展想象、适当补白等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这种课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在初读课文中感知课文大致内容;抓住课文中的特色语言进行品味;选择文本空白进行补白;创设情境拓展运用。
如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课文所在单元安排训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据此,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图画上的哪些内容;接着聚焦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关注作者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句式清楚地介绍“多”的,体会介绍不同对象的“多”,使用句式不同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选择第2自然段中的一处省略号,想象出所省略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写几种行业的人,与课文的句式一致,比比谁补白的行业与人物有特点;最后,让学生选择画面上河中一条船上的情形,仿照第2、3自然段介绍的方法,先在小组中互相介绍,再推荐优先者在全部介绍,力求做到清楚地介绍。
略读课文学习注重阅读方法迁移和运用,不仅是把围绕语文要素有关的学习方法从精读课文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还需要把自己反复学习的阅读方法迁移和运用到课本以外的阅读中,如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教学中,教师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所在单元语文要素方面的学习要求,拓展相同主题、拓展相同体裁、拓展相同作者、拓展相同表达方法等,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
如《枣核》是一篇典型的民间故事,课文主要讲述古时候山村里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像枣核那么大的孩子,起名为枣核的神奇男孩的智慧故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明确本课的两项学习要求:复述故事和续编故事;进入初读环节,学生在默读课文时,注意这一民间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试着讲一讲;再读课文时,教师提醒学生梳理出课文中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如开头在时间、地点方面的模糊说法,人物具有的特殊本领或掌握的宝贝,故事情节的离奇中有鲜明的二元对立和讲不完等,学生带着这些方面的理解,进行故事复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续编活动,也就是讲出一个关于枣核的带有智慧色彩的故事;最后,进入拓展环节,引入群文阅读的模式,出示《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学生阅读之后,先说说这些故事与《枣核》的异同,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在小组里或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并推荐其中的优秀者在全班进行复述或续编的汇报展示,以呈现拓展运用的学习效果。
随着统编教材的普遍使用,略读课文学习的课型在教学实践中还会出现更多形式。这需要教师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定位以及阅读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地探索、创新、研究、总结,以找到能够帮助学生走上自主阅读、独立阅读的多种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