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生,余国江
(1.江西服装学院 教务处,南昌 330201;2.合肥学院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合肥 230601)
伴随国家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传统产业的快速升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推进新建本科大学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加速应用型大学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命题。
国务院于2014年,教育部于2015年,分别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转型意见》),都强调指出各地政府要积极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推动高校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办学,把人才培养的重心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简称《规划》),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务院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进一步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实际上,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正在加速,各个国家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与机制正在发生着重大改革。近年来,邻国日本的应用型大学制度悄然开始实施,如2014年7月3日,日本政府的教育再生实行会议上,提出在现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建立高质量实践型职业教育机构,要确立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1]在2019年4月,新型的专门职业型应用型大学[2]已经悄然开始运营探索,其应用型大学及人才培养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和借鉴。
世纪之交,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诞生了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这批高校的佼佼者之一合肥学院,早在2003年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新型大学办学定位,率先提出变“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构建“科学为基础,应用为重点”的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为支撑”,提出走应用型之路,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3]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示范的“合肥模式”。
2014年国务院《决定》和2015年教育部《转型意见》发布后,各地相继通过项目建设和试点遴选等方式,加速推动和引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如江西服装学院适时提出了“应用型、行业性、特色化”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激发办学活力,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探索出“价值引领,知能双修,三标对接,三维并重”的服装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在2015年1月进入江西省转型发展试点行列,成为行业性院校深度转型发展的示范探索者。[4-5]
在应用型大学行列中还有一类值得关注的群体,那就是教育部批准试点设立的职业本科大学。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南昌职业学院等15所学校由“职业学院”更名为“职业大学”,同时升级为本科院校。在2019年年底,教育部再次批准设立6所职业本科院校。之所以说这些职业本科院校为应用型院校,是基于教育部于2017年1月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简称《设置意见》)。教育部的这个重要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进行高等学校分类,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为主。新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与由普通本科转型而来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样,都是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都担负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都属于本科层次的大学,因此都属于应用型高等学校类型。两者尽管来路不同,但最终成为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日本于2019年4月开始的新学期设立了一批应用型大学,如经文部科学省批准设立有“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①和“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②,在此译为“国际时装专门职业大学”和“高知康养专门职业大学”。这类“専門職(业)”大学③,是可以颁发学士学位的四年制大学,是日本政府为应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加速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举措,是日本时隔55 年后再次对高等教育做出的重大改革,这一项新的大学制度自2019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6]按照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専門教育課的阐释,“専門職大学”是“特定の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になるために必要な理論と実践の両方を学べる大学です”,“なりたい職業に直結する理論と実践の両方を学べる新しいタイプの大学”,[7]即“専門職大学”是“为成为特定职场能手能够学习到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大学”,是“能够学习到与理想职场直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新型大学”。
中国应用型大学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国应用型大学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力度最大的是2009年开启的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的合格评估。合格评估明确提出新建本科要立足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合格评估“指挥棒”的引领下,新建本科院校将办学定位全部确定为“地方性、应用型”。因此,合格评估方案是中国应用型大学设置的依据之一。另外,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决定》,教育部2015年下发的《转型意见》,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的高校《设置意见》,以及2019年教育部对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试点批复等也是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大学设置依据。
《决定》的第(六)条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 “积极推进以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为重点的转型发展试点,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转型意见》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经济发展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与时俱进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国的应用型大学设置建设,一是基于教育部提出大学转型发展指导意见,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让一批试点高校充分发挥率先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省级统筹、协同推进”,省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提出区域性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区域内的大学转型发展工作。目前,全国已经通过遴选确定了闽江学院等3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其中大多数是学校整体转型,也有部分高校通过二级学院开展试点。
中国的应用型大学,主要靠国家宏观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学校自愿试点先行。同时,还有2019年由教育部直接批准设置的15所职业本科试点,以及第二批试点的6所职业本科大学。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直接批准了21所升本高校进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成为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生队伍。
与我国政府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做法既不同又相同的是,日本政府认为,伴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步伐加快和国际竞争加剧,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加急,亟需培养具有优秀专业技术技能、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职业人才。为此,日本政府将1947年开始实施的“学校教育法(昭和22年法律第26号)”,于2017年进行修订后以“学校教育法(平成29年法律第41号)”发布,从2019年4月1日开始实行这一修订的学校教育法。在新修订的学校教育法中,将以培养专业职业人才为目的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明确确立为“専門職大学”这一制度。新学校教育法规定,为了毕业生担任专业性岗位工作需要,以深入讲授专业知识、倾力培养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大学,就是“専門職大学”。
日本应用型大学认定标准,是依据2017年9月8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林芳正发布的文部科学省令第33号《専門職大学設置基準》(权译作:专门职业大学设置标准)[8]。该标准是日本自1964年设立短期大学制度后时隔53年后的新设大学标准,与以往的大学设立初衷相比,发生了较大变革。“専門職大学”的设置标准由十二章七十四条构成,“专门职大学”在以往强调学术研究和知识体系的传统大学教育中,融入大量的实践环节学习,注重专门性实践性教学,通过与业界密切合作,强化专业性技术性应用型教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的应用型大学,因为申请时就是依据《専門職大学設置基準》进行申请,所以,大学在获得认证批准设立时就是应用型大学。这类大学,在提交申请时,就要按照设立应用型大学的专门标准,提出大学的办学定位、土地建筑、师资配置、学科专业等。“大学設置·学校法人審議会”的大学设置分科会将审查教育教学课程、教学组织、校园占地、校舍大小等是否符合“専門職大学”设置标准,学校法人分科会将审查财政计划和管理运营等是否符合私立学校法。
教育部《转型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所以,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都是生于地方、长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地方性”院校。正如余国江等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要立足地方,人才培养要面向地方,学科专业要适应地方,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文化传承要引领地方”。[9]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服务区域是“区域经济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学校自身特色所决定的”,作为“生于地方、长于地方的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责无旁贷”。何万国等指出,这些院校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地方办学特点[10],无论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还是科学研究,都定位为立足地方, 服务区域,都必须植根地方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毋庸置疑,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大都是“地方性”,但同时也有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是“行业性”,如江西服装学院,其办学定位就是“应用型、行业性、特色化”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日本2019年新设的两所“専門職大学”,分别是“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和“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两所大学的办学定位都是“行业性”应用型大学。“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面向日本全国的时装行业,“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面向日本全国的健康养护行业,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型职业型专门人才。其中的“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更是在大学设置伊始就走进产业、融入产业,分别在时装产业发达的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三地设置校区,以适应面向全国时装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凸显学校办学的行业性。
总体看来,中国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一般是“地方性”,兼有少量“行业性”。日本的应用型大学总体数量不多,目前仅有的几所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都是“行业性”。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地方性,实现了国家在每一个地级以上城市有一所本科院校的目标,解决了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同时促进服务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办学定位不同,专业设置的思想、原则也就不尽相同。如中国的应用型大学专业设置普遍都是围绕“服务地方”进行布局设置和优化调整。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应用型高校坚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将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的产业链对接,围绕地方产业布局灵活设置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地方新兴产业变化,主动及时地优化和调整专业,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预警机制。如合肥学院建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的专业建设机制,紧紧围绕合肥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家用电器等支柱产业,设置了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等契合合肥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52个专业,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专业体系。
日本2019年新设的两所行业性“専門職大学”“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在东京校区设置有时装创意学科和时装营销学科,在名古屋和大阪校区仅设有时装创意与营销学科。“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仅设有康养学科(下设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理疗师方向、康复师方向、听力师方向)。这两所大学的专业设置紧紧聚焦行业的岗位需求。
总体看来,中国的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设置,大都围绕地方产业布局设置专业,强调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的产业链对接,专业数量较多。即使是江西服装学院等一些中国的“行业性”应用型大学,相比日本的新设应用型大学,往往是强调学校的专业链与产业的行业链对接,开设的专业数量较多。日本的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设置,精准聚焦行业,开设专业的数量少。
中国的应用型大学,注重人才培养方案对学校办学定位的支撑度,注重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的符合度,着眼于培养专业技术岗位核心能力的完整性,遵循能力导向设置课程[11],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普遍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观,[9]如合肥学院强调“必需、够用”的课程设计原则,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应用型大学与传统的学术性大学相比,已经形成了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过分注重知识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过分注重教师基础科研能力,不过分注重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课技巧,不过分注重学生的“考研升学率”,而是注重学生的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合肥学院,围绕能力和素质目标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单元(模块),学生完成某一模块的学习任务,就可形成某一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学校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分析岗位群所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将专业所对应的能力要素进行分解,与对应的课程和实验实训形成课程关键能力矩阵,不同的能力模块与课程矩阵对应就形成了课程体系。[12]江西服装学院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学术到应用的两个转变,创新能力逻辑育人体系,重构了“能力逻辑体系”引领的“艺术工学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和 “模块化”应用型课程体系。[13]
日本的应用型大学,紧紧聚焦行业岗位所需能力精准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上同样体现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特征。以“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东京校区时装创意学科为例,面向国内外的时装企业和服装品牌,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度动手能力、高度创造能力的时装创意设计师为目标,开设与时装职场直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课程,同时重视英语表达能力、数码技术设计能力,以及国际化交流能力等。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时装设计的本领,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商品企划能力,具有对自己所设计服装的营销分析能力。“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以培养面向社会、具有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康养专业专门人才为目标,开设有与康养职场直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实用课程。
中日两国应用型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型人才,因此,课程结构上都体现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特征,这一点与传统大学的知识导向型的学术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明显不同。需要专门指出的是,日本文部省科学通过“専門職大学設置基準”规定,应用型大学所设课程要包括基础课程、职业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每年教学周含考试原则上为35周。
中国的应用型大学,大家普遍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和手段”[14],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学用一体,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15]。在培养目标制定上普遍提倡校企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设定上提倡校企共同研发企业课程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环境设定上提倡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场景,在教学过程上提倡校企共担课堂教学。同时,根据专业和课程建设需要,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营销管理人员作为专业建设的行业顾问或产业教授,让他们参与专业与课程的设计与指导。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上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进行指导,共同进行考核评定。
日本的两所应用型大学,以“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东京校区时装创意学科为例,学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合作,学生可到知名企业实习,课程可得到业界具有实物经验的名师担任。学校注重基于理论支持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特定行业的宽泛知识的修得,毕业学分中的30%~40%是实习实训等实践动手性课程,同时规定4年内的企业实习要达到600课时(按每天8课时,每周5天进行实习计)。对于具有实务经验的入学者,入学前的行业经历可适当折合学分。因为是注重实践性的应用型大学,所以,对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的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学校授予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可的“専門職”学士学位,即“学士(専門職)”,我们称“学士(专业学位)”。
中日两国应用型大学,都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日本规定毕业总学分中的30%~40%是实习实训等实践动手性课程,中国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下称《评估指标》)中规定,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不低于25%,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不低于20%即可。江西服装学院在2018版培养方案中规定,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不低于30%,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不低于25%。[11]2019年批准进行试点的职业本科大学,提出实习实训等实践动手性课程试点可达50%。日本政府提出应用型大学的学位授予为“学士(専門職)”,这是日本高等教育中本科层次的专业学位,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根据专业不同授予不同的学士学位。
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的教师发展要求与传统大学的不同。近年来,我国的应用型大学普遍提倡“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型科学研究的能力”[9]。各大学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专业建设顾问或兼职教师,共建专业或共建课程,补充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同时,学校一方通过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中青年教师到代表性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评估指标》规定,教师队伍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要从具有3年以上行业企业经历并具有相当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少数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16]
日本的应用型大学,依据文部科学省《専門職大学設置基準》,教师队伍中具有5年实务经验且具有高度实务能力的实务家教师要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实务家教师每年要担任6学分以上的课程。这些具有实务经验的实务家教师,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曾是大学的专任教授、副教授、讲师或助教;或者具有博士、硕士或专门职学位;或者就职于业界在实务上具有较高研究业绩。
对比中日两国应用型大学的师资队伍,日本政府和大学对具有行业经历业界背景的教师做出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任职条件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因此,这些实务家教师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时能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知识,指导来自于一线生产的实验实训,保证了较高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水平,或将更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国的应用型大学学生入学,目前主要是依托全国性高考的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正在探索中的高考改革是“3+X”科目设置方案。考生根据自己所报的大学志愿,参加大学不同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另外,少量大学还在探索开展综合能力测试,以支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初高中学生全面学习、掌握初高中阶段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较强的能力。
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我国的大学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制定本学校的就业工作细则,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邀请企事业单位和应届毕业生参加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日本政府对高等学校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采取高等学校多层次办学的办法,以“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为例,自2020年开始探索大学考试改革,实施基于高中学业和在校活动进行评价的入学选拔制度,对于具有一定实务经历者或者具有职业资格者,往往会得到积极的评价。如果考试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还可以通过再次报名参加入学选考。“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实施自主命题自主选拔的入学考试制度。
在就业方面,学校主要是就业指导,通常由业界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以“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为例,学校提供有100%就业支援系统。如若毕业时万一不能就职,学校承诺负担毕业后至就职时的学费。同时,毕业生如果跳槽或再就职时,学校提供有15年就职保证的后援支持制度[17]。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应对具有国际视野、精通专门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更加迫切的需求,各国都在积极主动地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探索。
中日两国的应用型大学,都坚持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构建“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实行校企课程共建,教材共建,课程共担,都在探索“全方位产教融合培养机制”,都具有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专业设置紧密依托行业、课程体系体现能力导向、培养模式强调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强化动手实践等特征。
中国的应用型大学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具有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已经成为“科学为基础,应用为重点”新的高等教育类型,期待着不久中国的“应用型高校设置条例”将会出台。
注 释:
① 关于“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的相关资料可参考网页https://kpur.ac.jp/。
② 关于“国際ファッション専門職大学”的相关资料可参考网页https://www.piif.ac.jp/。)
③ 关于日本“専門職大学”的进一步资料可以参考日本文部科学省 “専門職大学等関係法令その他関係資料”网页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senmon/1395435.htm及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senmon/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