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新乡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具体描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逐步完善实现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制度优势。在这些制度优势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这些优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发展相比较而得来的。正是由于这些制度优势的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P.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创新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P.4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制度优势,这一优势具有全程性、全面性、全民性。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全程优势,不是某一阶段的优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1](P.18)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日起,社会主义就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本质的特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中表现为最大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社会主义的全部历程,这就决定最大制度优势不是社会主义某一阶段特有其他阶段所没有的,而是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者。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正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特征,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继续保持这一制度优势,取得更大的胜利。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全面优势,不是个别领域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的领导,并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我们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党的领导只存在政治领域的错误认识。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领导者,还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最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是某个阶级独有的优势,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P.4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方面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1](P.115)这深刻说明党的领导所形成的制度优势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这一优势又是全体人民的优势。
自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就存在着矛盾和斗争。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实践上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相比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的比较优势。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是多方面的,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高速、高质量和共享的发展。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发展速度优势。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快于资本主义的,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十年走完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深刻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快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优势,决定这一制度优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论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更适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科学推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技术力量,这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发展速度优势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质量发展优势。在取得快速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注重发展的质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准确地判断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时引导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制度优势,相比于资本主义经济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增长的发展观念,社会主义经济更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生态利益共同增长的全面综合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少数人的利益为核心,社会主义的发展以人民的全部利益为宗旨。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新表现。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发展结果共享优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制度总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社会财富和公共服务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普通民众很难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1](P.273)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人民才有机会享用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党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等真理性认识,这些关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制度优势,在这一制度优势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社会主义独有的人民民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1](P.21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物质基础,离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所有制关系,物质力量就难以集中,更谈不上办大事。人力资源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通过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1](P.92)人民民主是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的重要途径。党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者,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物质保证,人民民主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方式。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实践中主动寻求实现重大成就、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是如何抵御预知和无法预知的重大风险。首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社会个体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人类社会实践主体的集体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取得了经济、科技领域的众多成就。其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们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特别面临是一些无法预知的突发性灾难和瘟疫时,如何在危急关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同的社会制度采取的处理方法存在巨大的差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的应对措施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制度是体现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问题。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有建立新制度和完善原有制度两种途径,这两种制度建设都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P.92)在当前的历史时期,必须把制度创新提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上来,制度创新关系着国家治理的成败兴衰,制度创新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重要制度优势。
制度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首先,制度创新是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就不但体现在经济实力的增强,还表现为治理能力和治理手段的提升,制度是治理能力得以实现的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保障功能就必须随着治理能力的提高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治理能力发展的要求。其次,制度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健全发展的需要。国家治理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制度是治理体系的灵魂,没有制度作保障,治理体系就会失去科学性。治理体系离不开制度,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更需要制度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满足治理体系的发展需要。再次,制度创新是保障人民利益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多元化趋势,非物质利益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利益。原有制度已经实现不了新条件下如何保障人民利益多元化的任务,人民的利益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新的制度保障。最后,制度创新是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制度自信的基础是制度优势,制度优势不是因为制度的永恒不变,而是制度随着实践的经常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实践在发展,制度只有经常变化才能跟上实践的进步。制度要改变,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3]只有创新的制度才能不断保证制度优势的存在,静止不变的制度是不会存在优势的,即使有优势也是暂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任何拒绝变化的制度只会存在劣势,一个跟不上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制度只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那种把某种制度看作是终极真理认识的是错误的。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1](P.60)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1](P.286)制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制度优势,而制度优势要保持下去,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制度优势的方法和途径,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优势表现在各个领域,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几个优势,而是系列的制度优势。这些制度优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实的基础,在这些制度优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1](P.39)正是由于这些制度优势的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