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丽花
(济南大学 音乐学院,济南 250022)
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奋斗历程中,用优良革命传统和良好工作作风孕育出的伟大中国精神,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气质与实践智慧。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1]。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中国共产党人奋斗过的革命地进行考察,在这些“红色足迹”中,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多次总结和阐释革命战争年代中的红色精神,并强调其时代价值。他要求全党全民尤其是青年人在新时代要不断学习这些红色精神,拓宽传播途径使其发扬光大,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切革命情怀。
革命战争年代中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为获得人民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开展革命事业而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红色精神的学习、总结与弘扬:
2005年,在全党上下掀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2]是开启中国共产党革命征程的精神之源,改变了以往人们通常把“井冈山精神”作为党革命征程起点的观念。2011年,习近平同志又首次提出“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3]。对红船精神、苏区精神的首次提出,完善了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的发展链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4]。1934—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精神”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由江泽民同志提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进一步阐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五点“精神”,指明了长征精神的新时代内涵。[5]
延安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与奋斗过的地方,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时代“要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6]。2013年,视察山东临沂时总书记又强调:“重温沂蒙精神,就是要继承弘扬党和人民水乳交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的精神”[7]。同时,他还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学习领会西柏坡时期“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南湖红船到江西井冈山,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从山东临沂到河北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初心如磬,在红色足迹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营养,思考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革命战争年代中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它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与爱国情怀,以及在艰苦革命斗争中的坚定信仰与英雄气节,铸就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与灵魂。作为信念、旗帜和方向,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保持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孕育的红色革命精神支撑下,领导全国人民群众,抵御了敌人侵略,解决了内部斗争,渡过了艰苦岁月,实现了人民解放,红色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因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了初心和使命,为中国的发展与奋进指明了方向;在井冈山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获得了“依靠群众”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成为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苏区探索革命发展的实践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使红色政权得以建立;在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表现出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保证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延安,自力更生的生产运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了历史性的飞跃;抗战时期,沂蒙人民与党、人民军队万众一心,生死与共,共同抵御了日寇的铁蹄蹂躏,保卫了中华家园;在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做到两个“敢于”,坚持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把党的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历经曲折,不畏艰险,屡经考验,初心不变,突破内忧外患的艰难险境,矢志不渝的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的红色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早期发展到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昭示了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发展的必然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前提和基础。2010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出席浦东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我们党在近90年的奋斗历程和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这些都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获得人民群众支持、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9]。然而,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却出现了精神懈怠、消极腐败、能力不足甚至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不断加强对红色精神的学习,从红色精神中不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提升党性修养,从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精神懈怠、信仰迷失问题。同时,立足时代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还可以将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革命战争年代中红色精神体现出的坚定的人生信仰、崇高的爱国情怀、忘我的牺牲精神,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被转换成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等新时代内涵,形成兼具革命信仰和时代特点的新时代红色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顺利开展。当前,面临国内外各种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丢弃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更加需要严守纪律的长征精神,继续传承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西柏坡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是激励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是任何外来文化都无法取代的,我们更加需要不断增强红色精神的语言表达与精神支撑。在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和猖狂的“港独”组织时,我们要执着内心的爱国情怀,敢于斗争,誓死保卫祖国的疆土;在全国疫情爆发的紧急时刻,我们要去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展现伟大的无我境界;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守一心为民,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1]。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强不息与代代传承的红色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战胜了艰难险阻,迈过了深沟险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胜利。在新的时代,我们仍需继续践行革命战争年代中的红色精神,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坚持为民初心,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访红色故土,对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的一次次追寻,体现出总书记对初心与使命的重新体悟,并化成对红色精神传承的坚定信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2]。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讲话时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1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和南湖红船,提出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弘扬红船精神。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民特别是青年人,要多形式的对红色精神进行继承与弘扬,使红色基因、红色历史、红色文字“活”起来,从而避免机械式灌输和“文化晾晒”,使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沉淀下的红色精神借助新形式、依靠新途径走进当今社会、走近人民群众。
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19年,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再洗礼、初心再觉醒、使命再升华、忠诚再淬炼。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前几天,我去了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目的是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14]。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用革命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奋斗意志,用敢于担当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工作作风,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对红色精神良好的继承与弘扬。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音乐、舞蹈、戏剧等,是红色精神的真实写照和重要载体,是能够将红色精神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途径。《十送红军》、《东方红》等以弘扬红色精神为主题的音乐艺术是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出生入死的动力,也是老一辈革命先烈们为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通过这些音乐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当时惊心动魄的战斗,认识令人景仰的英模人物,了解那段时间的红色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15]。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整理和传唱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那些“红色作品”,并以红色历史故事为素材,深入历史、扎根人民,不断繁荣创作,用音乐艺术将红色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发扬光大。如2018年山东省推出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深情礼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被观众和专家誉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对人民群众传承红色精神产生巨大反响。大型民族舞剧《乳娘》生动演绎了乳娘忠心向党、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怀,大义凛然、慷慨无私的担当精神,舍生成仁、同仇敌忾的民族大义,使党员干部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让青年学生对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6]
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青年面临着多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容易受到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缺乏民族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对红色精神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的红色教育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阵地作用,着重添加和渗透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的内容,使之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教材,培养青年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青年人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升青年人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青年人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2017年,教育部组织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期实践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50万大学生走进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大赛的青年学子回信并勉励他们:“要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17]广大青年通过接受红色教育,深刻省悟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对红色精神产生强烈、理性的认同意识,从而对红色精神进行良好的继承与弘扬。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开启了伟大的革命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用最革命的情怀、最无畏的牺牲、最执着的追求与最自信的担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进程中,用智慧和汗水,用鲜血和生命,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铸就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精神长廊。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诸多论述,既从理论上对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进行完善与充实,又从实际行动上带领全党全民践行与弘扬红色精神,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8]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红色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赤忱为民奋斗,作为民族脊梁和时代先锋,积极引领和践行红色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并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志向,始终不改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继续践行和弘扬红色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弘扬红色精神的思想与实践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和升华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昭示中国共产党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意志和决心;通过鼓励红色艺术精品的创作,让全国人民在“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中,使红色精神广泛深入人心;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广大青年在课堂与社会实践中接受红色教育,让红色精神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在大有可为的中国新时代,我们始终需要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的强大力量,以此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