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诵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2020-02-22 03:51
社科纵横 2020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人文

刘 洁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汉语言文学学院 甘肃 兰州730030)

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诗教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篇》)这里的“兴观群怨”便强调了诗歌的多种用途。古典诗词反映出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心灵世界和深广的社会内容,其中包含着诗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审美取向,展现出诗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以诗明德、以诗励志、以诗益智、以诗从善、以诗陶情、以诗向美等特殊功用,使得古典诗词成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质即素养,指人平日的修养。有学者说:“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习得人文知识,逐步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在实际生活中彰显人文行为的总和。人文知识首先内化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进而引导着人文行为。人文素养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既反映一个人外在的日常行为与个人基本涵养,也展现其内在相对稳定的精神品质。”[1](P180)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由人文知识积累而成、由内而外的精神品格,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为人处世的风格,而且会影响到社会风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正如学者所言:“如果我们帮助学生以实证的态度去审视古代文学,审视古代文学中的人,同样,以实证的态度将传统中人与现代中人相互参照,他们最终将学会如何思考自我,并最终在人生实践中获取一个较为圆满的个人的现代经验,而其人生也将离幸福近一点。社会或者多少也会因个体的努力而逐渐建立起较为有序的精神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为有序的经济、政治结构。”[2](P42)所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早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出现的偏差

目前,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外在环境来看,在近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工具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即只重视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的引导,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即便是以人文知识为主的文科教学,也未能充分发挥以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的教育,而缺乏人文精神的高等教育,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从学校教育来看,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偏差,已经引起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制度,以确保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各大高校也积极修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努力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大学校园中的人文素质课程和人文素质实践活动已有所增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质量,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都已认识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重要性,也不断尝试通过课程教学及课后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也有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未能及时更新,依然重理轻文,只重视实用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思想教育,甚至个别教师认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党、团组织的任务,忽视了立德树人、全员育人中自己的职责所在。

从学生的状况来看,在今天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快节奏的生活使一些学生偏爱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较为肤浅,造成他们视野和心胸狭隘,缺乏精神追求和责任担当。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品格锤炼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未能满足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迫切需求。因此,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重视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系,找到提高其人文素质的可行方法,以专业育其成才,以精神助其成长,这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努力的方向。

二、古典诗词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之关系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文教育的丰富宝藏,深入挖掘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其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将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正如学者所言:“只要我们能够立足于时代的制高点,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根据当代人的精神、思想去分析和评价其进步性和局限性,那么古代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我们卓有成效地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还是具有颇为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积极意义的。”[2](P66)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古典诗词与古代的历史、政治、哲学和宗教等水乳交融,其中包含着传统的文化思想、哲学思辨、伦理道德、人生体验和生存智慧等丰富内容。以唐代为例,儒道佛诸家的思想和学说均含蕴于唐诗之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的诗歌各具面貌,他们的诗歌不仅以或飘逸清新、或沉郁顿挫、或空静自然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读者,而且还反映出儒道佛在唐代的发展状态,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由于诗人们对儒道佛的兼收并蓄,才有了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行路难》)的高蹈超逸,才有了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的崇高理想,才有了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的佛理禅境。所以,诵读并鉴赏古典诗词,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时代、历史、社会、宗教和诗歌发展的情况,还会影响学生的历史观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再如诵读宋代苏轼、陆游和辛弃疾的诗词,将其置于北宋与南宋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能够清晰感受到时代变化与个人际遇之间的密切联系,从中领悟苏轼历经坎坷却坚韧豁达、乐观开朗的品格,理解陆游和辛弃疾“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精神和执着追求。通过反复诵读古典诗词,学生就能够从字里行间汲取养料,感悟诗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久而久之,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可以说,诵读古典诗词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将外在认识转化为内在品格、进而影响其心灵世界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吸收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能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诵读古典诗词是提升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背诵朗读既是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反复诵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经过感知和玩味,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精彩语言和丰富词汇,就会有比较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将古典诗词丰富的文学与文化内涵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文学水平和人文素质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一)以古典诗词诵读培养品格情趣

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开始入手。”[3](P81)诵读文质兼美的古典诗词,通过反复咀嚼欣赏,可以陶冶品格性情、滋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修养。“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4](P152)

诵读语言精炼、情感饱满、含蓄跳跃和富有哲理的古典诗词,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能够感知艺术形象,引起情感共鸣,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如果有意识地将同一题材、内容相近的古典诗歌,安排在同一时段诵读,还能锻炼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在比较联想中加深记忆,提高鉴赏水平,巩固诵读效果,增添其审美情趣。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5](P4)诵读古典诗词应充分发挥想象,注重感受并欣赏诗词的意境美,这对培养人的品格情趣大有裨益。古典诗词中具有景中情、情中景的作品俯拾即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像这样的诗作,在生机盎然的画面和欢快明亮的景色中,反映出诗人的明净心绪和淳朴情感。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眼前的山水景物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感,缘景入情、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将大自然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注意的新奇之美和瞬间之美呈现在眼前。当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沉浸在那具体可感的时空之中,就容易理解古典诗词的深层意蕴,获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真实感,古典诗词空灵清雅、深邃绵长的意境,就会激发学生内心的诗情画意,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中,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格修养。

(二)以古典诗词课程深化诵读效果

古典诗词诵读与古典诗词课程应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古典诗词诵读能为古典诗词课程的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古典诗词课程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古典诗词诵读的效果,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强化他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和热爱。有学者曾说:“大学应创造一种浓厚的人文氛围,设置一些使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课程,使大学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2](P66)因而,在古典诗词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疏通字句、概括主旨、罗列写法,而应当依托古典诗词,适当地向内深化、向外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古典诗词探知古代诗人的精神世界,将诗词扩大到它赖以产生的历史和文化之中,捕捉隐藏在诗词后面的时代历史、社会政治、宗教道德以及心理心态等多种因素,以便更加全面地把握诗词的丰富内涵,汲取诗词的文化精髓。从古至今,古典诗词的形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其内容多是对社会与人生的反复发问,是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反复思考,所以应重视古典诗词与历史文化的结合,改变过去单纯以传授古典诗词知识为目标的专业化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的制高点,客观分析古典诗词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既重视古典诗词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发挥其现实的教育意义,将古典诗词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健全学生情志和心理的一种方法,这也是开设古典诗词课程的目的之一。

以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汉语言文学学院为例,目前开设的古典诗词选修课程有《诗经》与《楚辞》研究、唐诗研究和唐宋词专题研究等。这些课程能够较为深入地阐释古典诗词的深广内涵,展现其人文底蕴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其中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相关的精彩内容。当然,开设这类古典诗词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人文知识和专题研究成果,确保在讲授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在背诵熟读一定数量古典诗词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学以致用的人文情怀,更加喜爱和重视古典诗词。例如,通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感受诗人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通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解社会历史的残酷与悲哀;通过“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领略古人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通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感知诗人历经坎坷却依然旷达豪放的胸怀。这些古典诗词中的内涵与意境,能够吸引学生更加亲近古典诗词,通过其心灵过滤和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古典诗词传播人文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特殊作用。与此同时,若附之以“古典诗词过级考试”等督学和检查手段,相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以第二课堂拓展诵读空间

第二课堂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积极举办人文教育系列讲座、开展诵读古典诗词等活动,将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以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汉语言文学学院一年一度的“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大学生诗歌文化节”为例,本活动自2011年开展以来,十余年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全校师生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每年报名参赛的学生来自全校的各个院系,经过初选、复赛和决赛等环节,将诗词诵读延伸至朗诵技巧的比拼、诗词常识的竞赛,以及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等多个方面。诗词诵读的范围不限于古典诗词和现当代诗歌,还扩大到各民族经典诗篇和外国文学中的佳作,如此广泛的诵读活动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内容,充分发挥了以诗词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诵读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而且拓展了学习空间,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2015年由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汉语言文学学院申报的“‘诵唱经典·传承文明’大学生诗歌文化节”品牌文化系列活动,有幸成为教育部公布的第二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是当年全国立项的30个项目之一。目前,通过第二课堂的诗歌诵读活动,在汉语言文学学院乃至全校范围内,逐渐形成了重视经典、背诵经典的良好学风,取得了提高人文素养、加强文化认同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明显成效。

综上所述,通过古典诗词诵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将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人文修养,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引导学生古为今用、择善而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长远目标,这是时代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人文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人文绍兴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人文社科
诗词之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