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纪,程 芮,宋明梅,理东升,孙艳华
(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河南 西华 466632)
黄淮麦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1],其中黄淮南片麦区占全国小麦面积40%以上[2],河南省大部分处于黄淮南片麦区范围之内,在国家小麦商品粮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核心地位。小麦的品种选育影响着小麦生产的发展[3],河南省依托着得天独厚的生产、区域和地理优势,在小麦品种选育上也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2015—2019年共通过河南省审定172个小麦品种,国审69个品种,尤其是近 3 年,品种审定的数量保持在平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4]。泛麦536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采用中间型育种模式[5-9]——“以粒大为特点,穗粒重为优势,同时兼顾产量三要素协调发展”。2007年以矮秆、广适、多抗的百农AK 58为母本,以早熟、抗病的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2019年连续2次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28、豫审麦20190050),并于2019年获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CNA 20183142.9。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土地大规模流转、全程机械化栽培等农业生产形势转变下,农民及种粮大户对小麦品种利用提出新要求:一、安全(前期抗寒、后期抗倒);二、稳产(抗逆力强、产量要素协调、自我调节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三、外在品质好(籽粒高容重、低黑胚率、饱满、商品性好);四、绿色(综合抗病好,省药环保);五、效益好(产量潜力高、种植收益高)[10]。
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从河南麦区实际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入手,针对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现有推广品种存在的不足,并兼顾一定的前瞻性,利用现有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达到选育安全、稳产、质优、绿色、高效益新品种的目的。
根据河南省的气候特点以及小麦生长发育规律,采用多穗或中穗、中粒重或高粒重的产量结构模式,以期实现高产育种目标[11],这种模式适合河南省小麦生产幼苗分蘖期长,幼穗分化期长,籽粒灌浆期短“两长一短”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品种世代选育过程中采用稳穗数、攻粒数、争粒重的策略。田间选择及室内考种时选择冬季抗寒及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株型紧凑;后期抗倒抗病、结实好、籽粒粒重高、外观好的材料。育种操作上采用重点组合F2代大群体种植、同一组合单株和单穗同步田间选择、三代和四代株系考种测产升级、条锈病和赤霉病胁迫育种、穿梭育种、多点品种比较测产[10],在人为增大选择压力的同时,结合室内考种结果及品质分析测定,筛选鉴定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目的材料[10]。
母本:百农AK 58,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分蘖多,抗冻性强,春季生长稳健,蘖多秆壮。株高70 cm左右,高抗倒伏,饱满度好。产量三要素协调,抗病好,根系活力强,成熟落黄好。
父本:郑麦9023,属弱春性,幼苗偏直立,成穗率较高,结实性较好,饱满度好,商品性佳。灌浆快,晚播早熟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
这2个品种均为黄淮麦区主推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种植面积大、推广时间长。本组合主要利用百农AK 58的越冬抗寒性、后期抗倒、综合抗病好等性状,利用郑麦9023的大粒、灌浆快、早熟、品质好、熟相好、穗层整齐、后期耐高温能力强等性状。重点选择性状为冬春抗寒性、株高、抗病性、穗形、株型、小穗结实性、籽粒。
2007年4月,根据育种目标要求,配制组合百农AK Y58/郑麦9023;2007年10月种植F1,2008年6月收获,收获时每株随机取3穗,混合脱粒;2008年10月播种,形成F2群体。2009年5月按照株高、穗型、抗寒性、抗病性进行选择;2009年10月,对入选株系播种,形成F3株系群。经过调查记载,按照株高、穗形、抗病性进行选择,于2010年6月收获优良单株12株,形成12个F4代株系;2010年10月,早代产量测试。2011年6月收获4个品系;2011年10月品系鉴定试验,各品系进行测产;2012年10月品系比较试验,同时参加多点鉴定试验。系谱号为07(20)-3-0-2的品系表现优良,抗寒性、结实性、丰产性、抗病性等性状符合育种目标要求,完成品系选育,定名为泛麦536;2013年申报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7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16—2018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获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80028、豫审麦20190050。
泛麦536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在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全生育期比对照周麦18早熟0.4~1.7 d。在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0.8 d。由表1可知,泛麦536在河南省冬水组和南部组试验下生育期和产量三要素具体表现。在植株全生育期中,泛麦536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为:幼苗特性为半匍匐,叶片较短宽,叶色浅绿,苗期长势壮。春季返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耐倒春寒能力中等[12-14]。株型略松散,抗倒能力中等。成熟期旗叶叶片宽大、下披,穗下节较长。穗部性状表现为:纺锤形穗,小穗排列稀,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熟相一般。
表1 不同试验组别下泛麦536的生育期及产量三要素
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连续2年病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泛麦536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13,14]。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2016/2017连续2年品质检测,蛋白质含量14.28/15.8(%),容重792/810(g/L),湿面筋含量34.3/33.0(%),吸水量62.4/61.1(mL/100 g),稳定时间6.0/5.1(min),为中筋类型的小麦品种。
2015—2017年连续2年3次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如下:2015—2016年度区域试验,12点汇总平均产量为554.8 kg/667 m2,较对照周麦18增产6.81%,极显著(p<0.01),在15个参试品种中居第3位;2016—2017年度区试,13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84.6%,平均产量为533.3 kg/667 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4.58%,显著(p<0.05),居15个参试品种第8位;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14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554.2 kg/667 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2%。严重倒伏点率0。
2016—2018连续2年3次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如下:2016—2017年度区试7点结果汇总中,达标点率100%,平均产量为368.6 kg/667 m2,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11.3%;2017—2018年度区试结果中,汇总8点,达标点率100%,平均产量为300.2 kg/667 m2,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6.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10点结果汇总中,达标点率100%,平均产量为352.0 kg/667 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5%[13,14]。
适宜河南省北中部早中茬中高肥力地、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
10月10—25日(河南省中北部),10月25日—11月5日(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区域)。
10月10—25日播种,基本苗15万~20万/667 m2(河南省中北部);10月25日—11月5日播种,基本苗30万~35万/667 m2(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区域);行距20 cm,播深3~5 cm。
增施有机肥,一般施尿素15 kg/667 m2、过磷酸钙50 kg/667 m2、氯化钾10 kg/667 m2,拔节初期追施尿素10 kg/667 m2。根据墒情浇好越冬水和孕穗水。
在返青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强秆药剂,增强小麦生长后期的抗倒能力。
采用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等方式防治地下害虫;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根据年际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一般每年应在3月下旬~5月上旬喷雾防治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和穗蚜2~3次。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若天气预报有2 d以上的持续降雨天气,应在雨前及时喷施氰烯菌酯其复配剂农药防治赤霉病或趁下雨间隙抓紧时间补喷,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赤霉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