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2-21 15:37敖思芬金木根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红色文学

敖思芬 金木根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时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斗争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中外文化的优秀成果,具有先进性、革命性和科学性。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需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和职责,高校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书育人思想要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从而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的大格局。大学语文作为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的心灵,大学语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和“思政课”同向同行。

(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盛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强调了对本国文化的重视。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不仅要有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文化自信,即对自身文化价值的积极肯定和身份认同。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红色革命精神已经带领中华儿女冲破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也必将指引中华民族创造下一个辉煌。目前,在“三大文化体系”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肯定,而红色文化由于在学术研究、理论宣传上面的不足,还没有得到集体普遍的认可。同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红色文化过时论”“革命精神落后论”“告别革命”等论调,红色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文化自信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扩大红色文化在青年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红色文化内涵,产生对红色文化的积极肯定和强烈自豪感。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文情感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要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必须有健康的人文情感,才能肩负这种使命和担当。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渗透,在大学生中也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不良的价值取向。有些大学生不思进取,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用红色文学经典中革命先辈坚定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革命精神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奋斗方向,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语文作为红色文化教育重要阵地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育、宣传部门的大力倡导下,红色文化教育已经遍地开花,承担着立德树人任务的学校也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而目前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而大学语文课作为红色文化教育重要阵地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塑造学生高尚道德和灵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中所包含的红色文学经典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红色文学经典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所体现的红色革命精神,能够激励和鼓舞学生的斗志。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大学语文课程还是以“填鸭式”“满堂灌”的讲授为主,这使得红色文化在大学语文课中的教育也受到影响。当前,红色文化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红色文学经典课文的讲授,形式单一,对红色文学经典的赏析也止步于文学层面上,而没有挖掘出它所包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无法保证学习的效果。

(三)大学语文教师的红色文化修养有待提高

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主体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都没有接受过红色文化的系统教育,参加工作后也没有参加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红色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而大学语文教师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必须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知识底蕴、深刻的红色文化认知力,突出的红色文化传播力,娴熟的红色文化实践力、扎实的红色文化研究力及红色文化品格”[2],才能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真正让红色文化的教育入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

(四)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率不高

大學语文作为红色文化教育重要阵地的地位被忽视,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率不高。我国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既有物质文化资源,又有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中有:红色名胜风景资源、红色遗址资源、红色纪念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中有:红色历史资源、红色名人烈士资源、红色文学资源等。而大学语文教学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红色文学资源,且由于当前大学语文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入较多,红色文学经典作品选入过少。以当前高校用得比较多的大学语文教材——徐中玉、齐森华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第11版为例,这本教材确实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整本教材按照文学经典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分仁者爱人、和而不同、以史为鉴、胸怀天下、故园情深、礼赞爱情、洞明世事、亲和自然、关爱生命、浩然正气、冰雪肝胆、诗意人生共十二个单元,在七十二篇课文中,涉及红色文化或者说可以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课文只有艾青的《北方》和陆蠡的《囚绿记》。大学语文教材中红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对红色文化进入大学语文课堂必要性的认识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文学资源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坚守大学语文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组织人员对红色文学资源尤其是本地的红色文学资源进行整合研究,编写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大学语文教材。

革命先烈不仅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作品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红色文学资源文体不同,反映的革命精神也有差别,政府和学校要组织人员建立红色文学资源库,分门别类,形成系统,让它成为大学语文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大学语文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红色文学经典,把大学语文教学和红色文化教育协调起来,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红色文化教育作用。

(二)丰富大学语文课程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让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还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变过去红色文化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的状态。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讲授法,在讲授红色文学经典时可以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用讨论法、参观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等方式激活课堂,引导学习。青年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很难真正体验到革命先烈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愛国情怀。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红色文学经典内容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探讨,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到地方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去参观,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获得革命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对革命先烈崇敬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文化教育不是“疾风骤雨”般的生硬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般的谆谆教化。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文化教育也不能单纯依靠课堂红色文学经典的学习,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列出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书目,让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执行,举办红色文学经典读书分享会。也可以邀请一些革命先烈现身说法,为学生讲述他们在革命时代的生活情境。现在很多红色文学经典都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观看一些红色电影,指导学生写观后感。这些不仅可以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更是增加红色文化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

(三)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

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影响着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高校大学语文教师作为红色文化重要传播者的角色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较好的红色文化素养。大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红色文化素养。一要研读红色经典,增强自己的红色文化理论功底,从而对红色文化有准确、全面的把握,提升自己的红色文化底蕴。二应参加高质量的培训,既可以参加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实地培训,也可以参加红色文化高峰论坛,参与讨论交流,也可以通过“学习通”“学习强国”等网络资源学习,提高自己的红色文化认知力。三可以到周边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地方去做志愿者,免费为参观者解说,从而提高自己的红色文化实践力和传播力。

总之,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多方面的努力,大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增强对红色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挖掘大学语文中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红色文化教育作用,为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

[2]陈静、王婉伊:《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修养修炼路径》,《教书育人》,2019年第9期,第70页。

[作者单位:(敖思芬)豫章师范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金木根)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顾顷

责任编辑:云之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红色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红色在哪里?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追忆红色浪漫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