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英
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主办的“深圳时间——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于2020年10月18日至11月30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展览得到了深圳市20余家美术机构的藏品及文献支持,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脉络进行了系统性的学术梳理。其间同时推出了“深圳时间:深圳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深圳时间:艺述华强北”“时间变速:声音艺术现场及声音艺术走向”“深圳当代艺术关键词”等系列学术研讨和对谈活动,就深圳的当代艺术生态、特质、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以全国范围的文化艺术发展为参照,深圳文化艺术的发展无疑是快速的、迅捷的,虽不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却也避免了负重前行。改革开放将深圳放置到了经济和精神发展的前沿,跨越式的城市发展需求催生了当代移民浪潮,开放的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也需要一种显性的、充满张力的文化来彰显其城市个性和人文精神,由此,杂糅着多种城市各个阶层文化诉求的新移民文化渐成深圳城市文化的主流。改革开放40年,这种以移民为特色、兼收并蓄的本土文化慢慢积淀,从浅层的作品表述到深层的精神追求,一步步完成由移植到造血的本土化进程,形成具有鲜明的深圳城市文化特色的整体风貌。
深圳的当代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并不断壮大,由早期的潜行到今天的先行,由最初的自发到今天的自觉,由昨天的“空降”与“出走”到今天群落生态的形成。如果说“来了就是深圳人”体现了深圳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当代襟怀,那么先行的“拓荒牛”则凝聚了深圳开拓创新、锐意实验的先锋品质。改革开放40年,深圳已经建立起包括公立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在内近30家美术馆的美术博物馆群,形成了包括华侨城、梧桐山、3号艺栈、留仙洞艺术区、南海艺库、F518艺术创库、大芬村、观澜鳌湖等在内的多处艺术家群落。同时也有为数众多的当代艺术家携带着鹏城基因,从深圳出发,在全国乃至国际当代艺术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随着新媒体艺术、创客艺术、声音艺术等高科技媒介艺术形态的不断涌现,当代艺术已越来越成为深圳城市文化的一股潜流,成为代表着深圳城市创新活力和实验精神的文化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独一家“深圳展览馆”到今天可以跻身“全国重点美术馆”的当代美术博物馆群,从80年代的引进“空降艺术家”展览到今天多个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改革开放40年,深圳的城市文化影响力与当年已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谈到当代艺术,仍会有人尖锐地批评:“深圳只有空降的当代艺术,没有本土的当代艺术;深圳的各种双年展也只是空降艺术家的舞台,和本土当代艺术没什么关系。”由此,“空降”成了探讨深圳当代艺术问题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欲厘清这个话题,首先要明确:1.什么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属性?2.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当代艺术?是观念氛围,是艺术家,还是生态?3.艺术家有地域属性吗?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艺术家的本土性?不会有人质疑当代艺术新锐的先锋性和开放的知识生产性,也不会有人否认活跃的观念氛围和生态环境比单纯的艺术家地域归属更能够说明一个城市的当代艺术生命力,更不会有人反对地域不会是也不应该是局限一个艺术家创作思想的紧箍咒,当下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人员的流动以及“候鸟模式”都揭示了地域问题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圳当代艺术的40年的确不仅仅是“空降”——“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双年展”“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国际城区影像节”“国际动画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在路上: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众多高学术水准的艺术活动开阔了艺术眼界,活跃了艺术氛围,丰富了艺术生态,更重要的是孵化了城市思想的先锋精神,形成了开放的当代知识生产模式。而这,正是当代艺术的生命所在。
和“空降”同样避不开的另一个话题便是“出走”。大致是说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深圳崭露头角之后,便离开了深圳,和深圳便没什么关系了。据此得出结论:深圳没有自己的本土当代艺术家。这同样是一个艺术家地域归属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文化身份界定的悖论。姑且不论梁铨、周力、杨勇等长居深圳的当代艺术家,与深圳的当代艺术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相互依存的关系;只看王川、蒋志、储云、刘窗等,亦是和深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作品中也时常显露出对以深圳为代表的后工业社会生活的涉猎与关注。当代艺术是一种有别于以往任何以视觉呈现为最终目的的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以对既定艺术形式批判的姿态而呈现的新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其以艺术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对社会思想的孕育与催化,对创新知识的融汇与生产。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较少传统负担、充满生机与活力、开放包容的城市,声音艺术、行为艺术、独立影像、动画艺术、新媒体艺术、创客艺术、社区艺术、传播艺术……这些非传统的艺术形态都曾经在深圳有着活跃的群体和受众。一向致力于“打造中國当代艺术的航空港和风向标”的OCAT当代艺术中心也将整个馆群的总部设在了深圳,深圳的多家美术机构亦设立了常设性的当代青年艺术研究项目。这些艺术现象和活动都让深圳当代艺术乃至深圳这座城市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先锋、新锐、敢闯、敢拼、活力四射。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新媒体、创客艺术以及社区艺术的涌现和发展,深圳良好的高新技术环境、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艺术家”“海归艺术家”聚集这里,一种以艺术创新和社会文化责任为导向的当代艺术生态正蔚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