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教育体制处于不断革新的状态。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声乐人才培养的需求,因而构建全新的声乐教学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声乐教学不仅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因此,文章对“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推动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模式;声乐教学;发展状况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模式被引入教学中,各种网络授课平台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被引入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这不仅丰富了声乐学习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声乐学习平台[2]。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声乐的实际教學过程中,需在新教学模式下寻求一个平衡点,以便更好地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互联网+ ”模式的含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教育已然不能置身事外,“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由此诞生。在“互联网+”模式之下,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不论是教师的“教”,抑或是学生的“学”,都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各种学习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了高度的共享。可以说,“互联网+”模式已经深入教学实践,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的教学趋势。
二、“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的优势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互联网+”模式下,多种授课平台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声乐知识的途径[3]。首先,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零门槛。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之下,慕课、QQ等新教育途径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垄断地位,还推动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转变与创新。在该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声乐学习资源,不再单纯地局限于课堂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网络课程的突出性与针对性。在“互联网+”模式之下,网络课程逐渐走进学生的视野。网络课程具有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在网络上查询学习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从高校声乐教学的角度来看,声乐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每个声乐学习者在嗓音条件、声音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4]。而在“互联网+”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还可以通过慕课、微信等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灵活性。
(三)有助于拓展资源获取途径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之下,网络成为了教师和学生获取声乐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学生积累声乐曲目提供了保障。首先,借助网络获取新的声乐曲目。在“互联网+”模式之下的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方式发生了转变,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学习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声乐学习资源,这为学生的声乐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高校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对于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声乐曲目,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及时学习新的曲目,更新自己的声乐曲目量[5]。其次,借助网络获取稀有曲目。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的曲目资源大多来自声乐教材,学习的曲目比较有限。而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当下的新作品,还可以获取古今中外的经典曲目。这就避免了教材教学存在的局限性,为学生学习声乐知识提供了便利。
(四)有助于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
从高校传统的声乐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很多优秀的声乐学习资源被知名院校垄断,声乐教育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而在“互联网+”背景之下,这种教育资源垄断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了,实现了声乐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模式,更可以缩小教育上的这种“知沟”,而零门槛的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优秀的学习资源,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这些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声乐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互联网+”模式下声乐教学的发展途径
(一)应用慕课组织教学
最近这些年,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为声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慕课的出现,这种全新的线上教学模式掀起了声乐教学的变革。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慕课俨然成为线上教育的最前沿,更是一种网络化的知识载体,“戴你唱歌”声乐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程,在国内声乐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的每节课时常在15~25分钟,主要是音乐人演唱一首经典的作品,再由声乐界的知名大师对歌曲的演奏技巧、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慕课课程,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指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掌握声乐演唱技巧与情感处理技巧。
(二)发挥名师效应教学
从目前的声乐教学情况来看,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慕课、微信等全新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突破了声乐教学的局限性,更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接触声乐资源的途径。因此,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合理借助网络平台,发挥名师效应,以此来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戴你唱歌”声乐慕课就突出了名师效应这个优势,借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的权威性与可信度,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关注,同时也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声乐学习环境。因此,在高校声乐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引入声乐专家,通过名师效应与全新教学模式的结合,推动高校声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借助网络整合资源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 背景之下,声乐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声乐教育的变革。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声乐教育中发挥的不仅仅是积极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网络上的声乐资源处于无序化管理的状态,这就造成网络声乐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尽管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声乐资源,为学生学习声乐知识提供了便利,然而網络资源管理的无序状态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建立起完整的网络声乐学习系统,对声乐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高质量的声乐学习资源。
(四)提升声乐录音音效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音乐的产业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录音制品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音乐传播领域的主导。一是各种音乐播放软件的盛行,音乐制品的商业性越来越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消费品。二是音乐的录制作为一个复杂性的工程,其不仅承载了声音的记忆,还凸显了声音的价值。因此,高校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调音技术、均衡器技术,优化声乐录音音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基础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教育方面也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借助网络远程交流、信息共享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声乐教学机制,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明白声乐教育意义的同时,培养出更多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朝碧.“互联网+”时代声乐器乐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当代音乐,2020(8):40-42.
[2]周敏.互联网及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声乐教学创新设计[J].艺术评鉴,2020(12):133-136.
[3]高鸣.互联网及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声乐教学创新设计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196,198.
[4]吴沁柯.互联网时代下的声乐表演混合式教学探究:评《高校声乐教学的歌唱技法与历史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9):146.
[5]吕军成.互联网及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设计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9):119-120.
作者简介:
王志丽,邵阳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