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国传统音乐的必要性研究

2020-02-21 08:52杨瑶瑶
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育

杨瑶瑶

摘 要: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却被逐渐忽视,保护传统音乐、让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因此,文章从世界音乐格局角度研究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必要性,期望能够帮助中国传统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传统音乐;世界格局;音乐教育

注: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甘孜藏区少数民族音乐与高校器乐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成果。

目前,在中国人的音乐生活当中,现代音乐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传统的中国音乐却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喜欢与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也遇到了困境,对传统音乐进行创新和改进正逐渐成为其发展延续的重要手段。在音乐发展当中,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本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矛盾依然存在,保护传统音乐正在进行,但依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保护传统音乐的意义。

一、中国音乐生活的西方化发展现状

中国音乐生活的西方化主要体现在中国音乐生活当中西方音乐元素的渗透和影响。在近代社会,中国在发展当中注重向西方学习,强大自己,因此在音乐方面上也出现了西方化发展的现象。这导致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开始产生变化,朝着西方音乐的方向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专业音乐学院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了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的专业音乐教育模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众多音乐学院在教学当中也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在那个时期,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曾给毛泽东同志反映,说当前音乐学院过于西方化,中国传统音乐得不到重视,这一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随后成立了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的音乐学院。此后,各大音乐学院也纷纷开始建立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机构,在发展当中也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在音乐学研究当中也加大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力度,更多人投入到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当中,也开设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学科方向,中国乐器独奏和民族管弦乐队的创作也大大增多,为民族器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在数量和影响力方面,当前的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西方专业音乐还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音乐学院当中还是以西方专业的钢琴系、管弦系、声乐歌剧系等为主;音乐学系课程中,钢琴为必修课,学习西方乐理、和声、作品成为主流,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占比较小,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音乐学院的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更多是将学生塑造为能够阅读五线谱、演奏钢琴、对西方音乐史有熟悉了解的音乐人才,极大地制约了传统音乐的发展。

但在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当中,早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音乐传授模式,传统音乐传授并不是通过学校进行音乐教育,而是采取师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或乐班式,进行音乐技巧的传授,根据传承模式的特点一般把此称为“口传心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十分依赖“口传心授”,在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中,使用乐谱的时间较早,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乐谱,如古琴的减字谱,以及传统音乐常用的工尺谱,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是通过记录骨干音,在实际演奏时,需要对乐谱进行修饰才能完整演奏,而这种旋律修饰或完善音乐旋律即润谱(古琴称打谱)。乐曲的润谱过程中会对工尺谱进行完善,称为“哼哈”,或“阿口”,以此形成丰富和完整的乐曲旋律。因此,中国传统音乐需要先进行乐谱的创作,再进行演唱修饰,最后才进行演奏,由于这种特性,不同的师傅润谱也不一样,乐曲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形成了一曲多变的风格。但现代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已经基本放弃了这种音乐教学方式,改为五线谱,甚至把认识五线谱作为学懂音乐的基础,将能够视谱演奏认定为音乐能力高超。此外,在中国音乐教育当中,西方乐理被认为是构成音乐的理论基础,而中国宫调理论逐渐被遗忘,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大石调、仙吕宫、小工调、正宫调等也成为陌生术语,说明中国音乐发展在声音层面、音乐思维层面和审美习惯标准的西化,中国传统音乐听众减少,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已是刻不容缓。

二、关于世界音乐格局

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音乐,各国的不同音乐类型组成了多元化的世界音乐格局。

第一,世界上很多国家在音乐发展当中选择以西方专业音乐为基础,希望通过西方音乐原则创造独具民族特色的“新音乐”。专业音乐学院普遍以西方专业音乐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各国的传统音乐改变固有的方式,逐渐形成课程化、集体化模式。在部分西方音乐较为兴盛的国家中,有很多高水平的演奏家,也培养出了大量音乐人才和作曲家,以此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作曲家会使用西方专业思维结合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进行乐曲创作,在乐曲中也会特别加入民族特色乐器,传达出了对国家的民族情感,也在逐渐探索一条西方专业音乐的“民族化之路”,积极将西方专业音乐和民族音乐融合,开展音乐新篇章。

第二,在音乐上不同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乐曲和乐器,传统乐曲也承载着国家音乐发展的历史,演绎着各国的传统音乐。但是,在西方专业音乐的影响之下,很多国家形成了乐队编制制度,改变了传统音乐,这方面在中国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在中国各音乐学院的民乐系重奏课、合奏课的教学当中,民族管弦乐队发展正盛,逐渐成为一种“正统的”“专业的”“艺术的”“高雅的”音乐形式。民族管弦乐队是近百年音乐发展的产物,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逐渐成为传统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第三,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地进行传统音乐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筛选,也引发了各国对保护传统音乐的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审视自己,对正在消失的传统音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加强了传统音乐的宣传,增强了人们对传统音乐的认同感、自豪感;其次,许多国家也在积极找回已经消失的传统音乐种类,对于即将消失传统音乐种类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进行传承;最后,纯正的、未受到西方专业音乐影响的传统音乐通常保存在民间,由民间音乐家进行传承和保护。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民间的音乐艺术传承面临众多的困境,各国也在积极地采取行动,将传统音乐加入音乐学院的教学科目,开展传统音乐的学院传承。

第四,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面,在世界音乐格局当中审视和认识中国音乐的发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西方音乐和中國音乐、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冲突和矛盾。世界音乐的格局预示着音乐发展的走向,在传统音乐的发展中世界各国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当代人民的音乐需求趋同。除此之外,世界各国人民对于西方音乐的接受程度较高,使得西方音乐也成为世界人民进行交流的专业音乐类型,在西方音乐当中人们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另外,世界各国积极保护民族音乐,能够体现自己国家的音乐文化发展以及民族音乐特色,以此丰富世界音乐,实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三、结语

在世界音乐格局当中看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保护和发展传统音乐是十分必要的。音乐专业西方化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人对西方专业音乐的演奏与理解能力,展示了中国人的音乐创造力;而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展示中国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种类,让中国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刘海峰.民族音乐文化观念下的传统音乐教学理论分析: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多元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9):119.

[2]朱亚欣,张冰倩.浅谈我国当代音乐创作教学和表演教学[J].戏剧之家,2020(25):97-98.

[3]邓茂杰.解析中国传统音乐在电视传媒中的传播:以央视音乐栏目《风华国乐》为例[J].艺术品鉴,2020(23):150-151.

[4]张帆.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研究分析[J].戏剧之家,2020(22):107.

作者单位:

四川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