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杨
教师专业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教师素质已成为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实践证明,学习教育理论,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教学反思,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等,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如何有效减少影响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促进其专业、快速成长,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有关研究得出,在职教育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其中,社会关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社会关系中,主要影响因素有政策、环境、学校、同事、学生等。政府和学校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教师大力支持,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其在学习型组织中进修学习。另外,要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促使其及时更新和补充知识,提升能力。
在职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脱离教师岗位进行的在岗培训、学习,旨在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职教育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校内培训、教学观摩、继续教育、同伴交流、假期培训等。
学校应因地制宜,开展适合学校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依托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旨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进一步促进学校发展。199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校本培训”概念在我国首次被提出。校本教师培训是指由中小学校长组织领导,教师所在学校独立开展,并与学校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为目的的教师在职培训形式(熊焰 2002)。
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课堂观摩、案例分析、课程开发、专题讲座、校本研究、自我反思、对话研讨、校际合作、远程教育等。校本培训的内容选择应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展开,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体现它植根于学校的特征(朱益明 2001)。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应总体规划学校发展蓝图,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关方针、政策,教师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在调查中,教师了解到所在区高中英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各学校所开展的教学改革模式不尽相同。由于各学校对校本培训需求不同,因此,各学校之间要因校制宜,制订适合的校本培训内容,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据报道,在当今社会,大部分教师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令人堪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学习、成长才能得到保证,进而保证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有责任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但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消极因素主要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其中,学校因素居于首位。问卷调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师普遍压力较大。教学质量问题、课时量较多、班级学生人数多、批改作业时间长、教学任务重、高考升学压力大、检查评比多、课题研究难度大等都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社会因素主要源于教师职业本身的社会身份地位、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及被认同感等方面;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家务等。个人因素主要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情况等。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确保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教师高效地投入教学工作;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的团队工作、公平的人际环境,能让教师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给教师减压。例如,举办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集体活动、适当减轻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检查评比制度等。
第三,学校要给予教师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关心,让教师感到单位的温暖。
除了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配合、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外,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李嘉诚曾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亦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即个体因素正如李嘉诚的“鸡蛋理论”,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叶澜、白益民等(2006)指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维度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对自身整个教育生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作好规划,从而成为自主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张庆宗 201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以,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持续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使其从经验型教师发展为研究型教师。
在教育经验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曾经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新教师在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5年内,教学效果与教龄成正比。5—8年间,教师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高原期”。8年后,教师发展差异较大,大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只有小部分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中英语教师11—15年教龄的有165人,占高中英语教师总人数的73.0%。也就是说,73.0%的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下降的现象。另外,在对教师课后是否会对课堂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调查中发现,20.2%的教师选择“经常”,选择“偶尔”的教师占67.3%,说明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对自身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叶澜(1999)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加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刻不容缓。
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从理论研究到教育教学实践,再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完善理论。周而复始,不断进行自我教学经验总结,从而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教学日志与教育叙事的撰写、教师个人微格教学录像的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等,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标志之一,它既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角色定位是由教师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进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体而言,对于课堂教学问题或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等,教师应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分析、研究,审视自己的教学行动,检查自己的专业行为,探索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教学研究具有灵活性、随机性、真实性和微观性等特点。高中英语教师不一定要做很宏大的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因其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可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小切口、深挖掘,进行小课题研究,寻方法、找本质。例如,很多学生在听说训练Part 3的故事复述部分记不住关键点,听完两遍也没记下多少内容,这对复述故事有很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查看相关理论书籍,并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应用于教学,并形成教学反思小论文或课题报告等。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讲授型课堂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改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充分整合信息技术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途径。翻转课堂和微课相结合有效地迎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下学生学习的需求,保证了其学习的高效性。
翻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或FlippedClassroom),也被称为“颠倒课堂”,它是指教师将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教材的执行者及教学控制者等角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获取知识,在课后练习、内化知识。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课前录制教学视频,讲解课文重难点知识;课中答疑解惑、指导学生,使其在课堂中内化知识,从而真正翻转课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一种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它根据认知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呈现零碎的学习内容、过程和拓展的材料,是教师传统教学的辅助方式,是翻转课堂中经常运用到的。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翻转课堂,让学生提前预习主要内容,在课上更高效地内化知识。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无法提供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微课,再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