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的挑战,也应该承担共同的责任。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长期以来,能源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纵观人类文明史,不论是火的发现还是电的应用,不论是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还是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能源的每一次发现与革命都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球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与科技进步,更拉近了不同地区与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为人类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随着近年来国际能源形势持续的调整和变革,失序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以及能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的过程中,中国倡导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不仅是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也为进一步提升国际能源合作水平,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前,国际能源形势持续变化,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由西方国家和少数油气资源国家所主导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正面临着因新兴经济体实力不断增强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主要代表,以及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主要能源生产国,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力持续增大,世界各国期望其承担大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之下,中国适时提出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不仅为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进全球能源合作提供了新思路,而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全球能源治理是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平衡,保证国际能源合作公平公正,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推进世界政治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正因其在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供给、公平竞争、民主参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难以满足当前能源发展形势的要求而逐步走向失序。
首先,现行能源治理体系调控性减弱。全球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总体储量有限,而其需求量却持续增长,有限的能源总量与不断扩大的能源需求,导致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竞争激烈,甚至因为能源争夺而引发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现有的能源治理体系在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时,逐渐暴露出协调机制老化、治理能力减弱、地域局限明显、实践进展缓慢、调控难以为继等问题。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能源安全局势,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无论在国际认同度上,还是在具体的调控能力上,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能源治理的需要。
其次,现行能源治理体系公平性缺失。全球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错位,催生了国际能源治理的公平性问题。世界主要资源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主要依靠出口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来获取有限的经济收益,在全球能源治理中,仅能通过限产、限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则凭借其较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通过主导国际能源贸易的规则制定和市场运行机制,进而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大量的油气资源,干预全球能源市场的正常秩序。双方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公平性的缺失,进一步拉大了国家间的差距,导致全球能源治理出现了生产供应失序、消费市场萎靡、运输风险增大的混乱局面。无论是能源生产国还是西方能源消费国所主导的能源治理体系,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皆是以自身利益作为首要考量,其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过程中必将有失公允。
最后,现行能源治理的可持续性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对有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无节制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大量化石能源开采及消耗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能源利用的环境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全球能源治理面临的最紧迫议题。(1)马 妍:《“全球能源治理变局:挑战与改革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11期。而现行的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偏重于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注重能源的供需双方的利益,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措施不力,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现行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全球能源市场的调控能力逐渐减弱,公平性问题突出,对能源治理的可持续性关注不够,能源治理的效果差强人意。为了应对全球能源局势的新变化,全球亟需建立一个能够广泛吸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兼顾全球能源市场各方利益,更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治理体系。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经济增速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增速近年来一直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而印度经济增速也保持中高速增长,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达6.6%,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印度2018年经济增速将达7.4%,2019年将达7.8%,(2)驻孟买总领馆经商室:《IMF预测:印度2018年经济增长率为7.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1804/20180402733968.shtml,2019年2月27日。新兴经济体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能源生产水平和消费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当前,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逐渐走向国际能源大舞台的中央,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能源供应方面,俄罗斯是传统能源生产大国,中国、巴西、墨西哥等国的能源储量也较为丰富。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8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石油储量145亿吨,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3%,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煤炭蕴藏量是1 603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8.1%,名列世界天然气储量的第一位。(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8》,英国石油公司网站: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business-sites/en/global/corporate/pdfs/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bp-stats-review-2018-full-report.pdf,2019年2月27日。地大物博的俄罗斯,凭借其丰富的能源储量,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巴西、墨西哥等国的能源生产能力也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能源消费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中的中国和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巴西、南非等国也随着其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经济体国家对世界能源消费市场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最新预测,2016年至2040年,全球能源的消费增长均来自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其中又以印度和中国增长最快,仅中印两国的占比就将达到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能源需求继续呈下降趋势。(4)《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8》,英国石油公司网站: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business-sites/en/global/corporate/pdfs/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bp-stats-review-2018-full-report.pdf,2019年2月27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壮大,促使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但是在当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拥有的话语权与其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不匹配。传统的中东产油国和西方能源消费国对市场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却一直把持着国际能源市场的规则制定和机制运行的权力,而既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能源生产消费能力,又有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意愿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却始终被排除在全球能源治理的核心范围之外,这进一步凸显出当前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不公平、不合理性。在未来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朝着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世界所瞩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更加强烈,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中国在国际能源供需格局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为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是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影响力不断增大。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员,无论是从国土面积、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来看,还是从文化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软实力来看,中国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大国之一,在处理全球事务、解决国际争端上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大经济体,而且还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亚非拉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经济崛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所取得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在能源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石油消费国,是位居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3大天然气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在国际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理念受到广泛认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期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理念深受世界各国的赞誉。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导致全球化进程减缓,甚至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而中国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尤其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判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理念,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一个新兴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之后,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迅速成为一个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新理念。国际能源合作是世界政治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能源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世界各国合作与竞争的焦点。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能源治理体系,是各国深化合作、维护能源安全的关键。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一种新理念、新思路。
三是中国具有良好的全球和区域合作平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外交理念,通过真诚交往、友好合作,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国与各个区域,不同类型国家、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并建立了众多双边、大小多边的国际和区域性合作机制,为中国对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形成了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20国集团峰会(G20)等,在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区域合作平台;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连续推出的“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进步的重大合作倡议,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为我国倡导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支撑。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是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为失序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提出的一种可行方案,将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能源贸易争端、拓展能源合作范围、维护国际能源安全,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能源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应涵盖能源合作的各个方面,并将成为新时代全球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机制。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总体呈现出合作主体多元化和全球供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开发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加拿大油砂大量开采、东非巨型油气田的开发利用以及巴西和南非等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全球能源供应主体趋向多元。与此同时,因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崛起,能源需求较大的消费主体逐渐增多,能源需求量迅速增长,为确保自身能源安全,供需主体内部以及相互间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剧。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能源供需格局中,能源生产国、消费国以及过境国,都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能源权力结构之中,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利益相互关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能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和冲突,将对各方的能源安全和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复杂的能源形势及其持续演变,增加了全球能源合作的不确定因素,也给全球能源安全和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世界各国应当摒弃“石油武器”“能源霸权”“能源战争”的零和博弈思维,加强沟通与联络,在能源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塑造既能维护能源生产国利益,又能确保消费国能源安全,同时还能兼顾过境国需要的普遍安全格局。这不仅可以保障全球传统能源安全,而且还可以使各国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风险,为国际能源贸易的有序进行和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生产必需品,对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持续加深,国家利益休戚相关,彼此间的合作基础不断巩固。但是,全球能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能源供需中心的不对称性,以及能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在保持能源供需平衡稳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各能源行为体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互利合作的基础,在能源供需上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利益,决定了各国之间必须在能源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但是,在传统的能源治理体系中,由于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实力的不对称,导致各国在能源合作的利益分配难以真正实现平等互利。能源命运共同体将会在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兼顾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过境运输国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等各方的利益,通过沟通交流与对话协商,巩固和强化能源合作关系,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由共商共建,走向能源合作的共赢,最终实现能源合作的成果共享。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包容、互利互惠的平台和机制,与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传统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显现出较大的不适应性,国际上主要的能源组织与合作机制既不能代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也难以满足全球能源治理的需要。当前,在全球能源治理中较具影响力的能源组织主要有国际能源机构(IEA)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机构(IEA)是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主要代表传统能源消费国利益的国际能源组织,其组织内部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在国际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它的代表性不够广泛,既不能代表全部消费国的利益,更没有考虑到能源供给国和运输国的权益。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则是由部分中东石油生产国为主体聚合而成的区域性合作组织,该组织主要通过控制石油产量、调控石油价格等手段来保证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国际能源机构(IEA)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代表的“俱乐部治理模式”,正因成员国内部利益难以协调,组织凝聚力不断减弱等问题,不断暴露出其垄断性、排外性的缺陷,对全球能源治理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难以有效地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运转。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构建的能源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既追求本国能源利益,又兼顾他国合理的能源关切,既谋求本国发展又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新型能源治理体系。它不仅能代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能源诉求,还能兼顾其他类别国家能源安全和利益,保障全球能源市场的平稳高效运行。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乎人类命运和子孙后代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保护全球的自然环境也将是人类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长期以来,大量的化石能源被开发利用,这在促进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严峻而深远的问题。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对能源的需求量剧增,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灾难。1972年,以研究环境和发展问题著称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若世界按照现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我们这个星球迟早将达到极限进而崩溃”。(5)曲 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求是》2013年第4期。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责任共担”的精神,中国与各国共同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应该坚持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探索一条既符合彼此自身利益,又能造福全人类,绿色清洁、低碳环保、健康持续的能源合作之路。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前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失衡、失序的有效路径,是维系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惠及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发展利益的光辉事业,是不断崛起的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承担大国责任贡献的“中国方案”。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发展新路径,依托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机制,搭建能源开发利用的新网络,同舟共济、精诚合作,为解决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失序,维护各国能源安全、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能源安全涉及国际关系、国家安全、民众利益、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任何国家都不能独自应对复杂多变的能源安全形势。过去,世界各国在能源合作中,更多考虑的是自身能源利益诉求,更多追逐的是本国能源安全保障。而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则需各国站位更高、思考更远,秉持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认识,从思想观念和外交理念上充分意识到,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过境运输国、跨国石油公司等国际能源行为体之间都是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只有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加强彼此间对话与合作,才能确保全球能源的供应稳定、价格合理、运输通畅,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一是确立导向正确的能源义利观。有别于以利为先、零和博弈的能源霸权思维,能源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强调以义为先、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能源义利观。因此,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各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要坚持以义为先的思想,充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坚持“有原则、讲情义、讲道义”的能源合作理念,秉持公道正义,平等相待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国利益。合作各方应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树立勇于担当的大国责任观。中国作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具有承担国际责任的实力与担当。在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传统的政治大国;在经济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主要代表;在能源方面,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因此,作为在全球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现有国际秩序逐渐被打破,新型国际秩序正在酝酿建立的背景下,中国应充分展现自己的大国风范,有效发挥大国影响,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合理提出“中国方案”,在困局中改变大家的理念,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三是坚持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观。能源合作涉及合作各方能源安全和国家发展的各项利益,合作过程中,各国利益相互关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中国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其他国家能源合作时,应该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观,在重视自身能源安全和利益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合作方的发展和需要。既要保障能源消费国的供给安全需要,又要满足能源供给国的能源出口利益。尤其是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合作进行能源开发合作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对象国的发展和利益,多开展一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当地就业、改善当地医疗、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真正惠及当地社会及民众的事业,让合作国政府和人民真切感受到中国构建能运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效益。
中国应该抓住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调整重构这一契机,本着能源大合作的精神,依托“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以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基础,与世界各国以及国际能源机构、欧佩克等国际组织,在能源合作与治理领域内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接与融合,构建一个新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首先,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对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联接支撑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既有新兴经济体国家又有发达国家,既有能源生产国、又有能源消费国,具有较强的地缘覆盖性和优势互补性。中国应该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广泛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联系,在综合考虑各国能源状况、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以点串线、连线成面,既做到重点突破,又实现整体推进,最终实现能源合作的全面推进。
其次,依托成熟机制平台。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是一项事关全球发展的能源事业,关乎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利益,涉及面广、国家众多、影响因素复杂,构建这一体系不能从零开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发挥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能源合作的成功经验和示范作用,以合作较为成熟、机制较为健全、联系较为顺畅的国际组织为辐射点,以点带面,广泛辐射周边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借助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经验和机制,以这两个平台为基础,采取渐进式发展、梯次拓展的方式,分批次拓展参与能源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逐步扩大能源合作朋友圈,有计划地推进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最后,发挥金融实体保障。中国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既要有先进思想和理念为指导,注重大系统的搭建,也要有具体的金融实体作为支撑。由我国发起倡议并会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能源合作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亚投行、丝路基金投资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中国应充分利用好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多边金融机制,为推进能源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金融实体支撑,实现能源与金融机制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拥有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能源是关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对各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以及外交政策的实行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当前,世界各国在能源合作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应当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拓宽与世界各国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寻找具有开发潜力的能源增长点,连通能源跨国贸易运输线,整合各国资源,共同构建一个点、线、面相结合,互联互通的全球能源开发合作的新网络,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是寻求具有潜力的能源增长点。当前,随着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勘探开发技术和成本要求相对较低的陆地、浅海油气资源储量逐渐减少。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开发深海油气和陆地潜藏较深的油气资源,以及可燃冰、页岩油、页岩气等具有潜力的能源新兴增长点,寻求合作内容的创新与突破,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但是,目前拥有深海勘探开发、复杂地质环境深层开采以及非常规油气开发利用实力和技术的国家相对较少,大多数国家虽拥有丰富的能源储量,却因缺乏勘探开发的资金、技术、设备,只能望洋兴叹。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发挥各国间的互补性优势,尤其是中国应该发挥自己的资金优势和技术设备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加强对其他国家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与世界各国一道,合作开发复杂地质环境以及深海地区的资源,提升全球能源新兴增长点的合作开发水平和贡献率。
二是打造互联互通的能源运输线。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跨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必要条件。随着跨区域能源合作的深入开展,世界各国之间能源基础设施配置不协调、不对称,联动性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部分能源富集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缘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公路、铁路网密度低,运输能力弱,电网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的能源开发合作和社会经济发展。“跨国油气管线的建设,跨境电网的互联,将大大提高各国之间经济的融合发展,优化各国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供给的成本,提高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6)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共同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亚太区域能源市场一体化》,《国际石油经济》2015年第8期。因此,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地处亚洲边缘地带和海陆复合型国家的地缘优势,以及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协同周边各国统一能源管网建设标准,打造互联互通的能源运输线,提升能源输送能力,为促进各国之间的能源合作,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是拓展潜藏丰富的能源合作面。长期以来,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主要聚焦在波斯湾沿岸的中东国家,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也主要围绕这一地区展开。这不仅导致部分中东国家对油气资源过度依赖,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长远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也不利于其他能源进口国分散安全风险。从能源的总体分布看,全球并非只有中东一个能源富集区,中亚、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两极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东非地区将是2040年以前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7)《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7》,国际能源机构网站:http://www.iea.org,2019年2月27日。拉丁美洲丰富的油气资源,先进的能源开发技术和成熟的能源贸易市场,以及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不断增强的航道通行能力,都成为了能源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在倡导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应考虑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质与面,加强与非洲、拉美以及北冰洋沿岸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联接“冰上丝绸之路”“能源大丝路”(8)朱雄关等:《能源“大丝路”:中国能源合作的新格局》,《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等,拓宽国际能源合作的范围,开发潜藏丰富的能源合作面,构筑起连接世界的能源合作新网络。
面对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寻找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世界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推动能源产业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是中国倡导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目标,也是未来全球能源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
首先,树立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造成了全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促使世界各国进一步清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各国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世界各国加强新能源国际合作,倡导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命运共同体。
其次,推广常规清洁能源的使用。在全球对环境问题高度日益重视的形势下,常规能源中热值较大,清洁程度较高的天然气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首选的化石能源。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经济实惠,“可获得、可接受、可支付的3A(Available、Acceptable、Affordable)”(9)陆家亮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天然气产业发展前景》,《天然气工业》2013年第11期。优质能源,是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最佳桥梁。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以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是推动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全球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产量巨大,消费市场广阔,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力推动清洁低碳的天然气产业发展,对于优化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各国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加强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尽快建成完善的天然气运输管网和储气库系统,为天然气工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最后,加强新能源产业开发合作。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国际能源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不全、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中国等科技实力、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在新能源领域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共享,通过鼓励各国新能源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共建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拓展新能源国际合作的空间,提升各国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新能源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国际化推广和运用,努力构建起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发展体系,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旨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新世界的全球合作理念。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关系世界各国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中,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能源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前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失序、维护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因此,中国秉持“休戚与共、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能源合作关系,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促进全球能源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