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虎 生 闫 书 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创造奇迹的伟大实践中,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宝库。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中共十八大以来,专家学者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分量、有见地的研究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上,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例如,有学者提出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1〕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提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2〕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认识。有学者提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通过改革开放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出来,把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潜力发挥出来。〔3〕也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动力源泉,党中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而且深化了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把握。〔4〕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石。随着研究的深入,也产生一些新的认识。有学者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5〕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因时势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我们党深刻把握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安排,这是一个重要创新。〔6〕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阶段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在研究中也有一些新认识、新成果。《人民日报》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我们党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精髓要义,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7〕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李松林从五个方面做了归纳:一是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二是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三是概括中国共产党实现 “四个伟大”的新使命,四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新目标,五是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新思想。〔8〕冯夏根给出了另外一种五个方面的归纳:一是对国情认识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对道路认识的深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对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和强化党的领导;四是对发展认识的深化,构建五大发展理念;五是对动力认识的深化,全面深化改革。〔9〕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既是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重大的实践课题。近些年来,理论界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阶段的比较,以及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不断深化对这个重大课题的认识,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截至目前,最正式的文献应该是2019年第20期 《求是》杂志刊发的署名钟理轩的文章 《此卷长留天地间——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这篇文章从六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一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论,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六是执政党的自我革命论。文章强调,这些重大的理论观点,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在理论上具有开创性、普遍性的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指导作用。〔10〕
总体来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开创性成果,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例如,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等等。但还存在对规律的把握和认识不尽相同的地方。例如,多篇文章同样都是列举了五条规律性认识,但角度、内容、结论都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说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经过70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方面的规律性认识。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明确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顺利推进、成就卓著。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所在。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用与时俱进的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世纪。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2〕新中国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辩证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关键所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中共八大深入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党领导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3〕在新时代,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其中,首要的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有机统一。
第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需要几代、十几代人至几十代人接续奋斗。党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定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带领人民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 “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有效凝聚起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力量。中共十三大确定分 “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之后,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目标。〔14〕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需要接续奋斗的长期工程,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用不懈奋斗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第五,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共产党人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阐述过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15〕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而且比西方国家发展得更快更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解除了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科学解决了如何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发展。
第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法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被确立为基本国策。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改革理论和政策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七,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辩证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关键所在。法治建设是现代上层建筑建设的集中体现。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改革开放之后,党领导人民恢复法治,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一步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6〕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坚持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指导方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进入新时代,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开拓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的阳光普照。
第九,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外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石,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实现了从巩固独立、融入世界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转变。特别是,党站在全人类高度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人间正道。这条人间正道不但能保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倡导世界多极化、多样性,推动实现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
第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和有效行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在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着力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中,敢于正视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坚决惩治各种贪污腐败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做出科学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开启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关键所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17〕中国共产党关于自我革命的理论,有效解决了长期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性课题,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正是不断进行的自我革命,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标志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与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相比较,人们能够深刻体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最新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出一条光明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道路上总是充满风险和挑战。如何在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将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解决难题的路只能靠我们党在实践中摸索。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提出了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四大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国家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改革开放后,党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成功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立足我国特殊国情进行艰辛探索,找到的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符合人民利益的康庄大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8〕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潮流和难得的历史机遇,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并将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人民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历史伟业。必须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坚韧的战略定力和卓越的领导艺术,坚持大胆突破和稳中求进相辅相成,坚持顶层谋划和基层创造良性互动,加强宏观思考和整体推进,注重改革发展各项举措的全局性、科学性和协调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驶向美好的明天。
为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这就需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过人的政治胆识。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包产到户、能不能搞合资经营、能不能开股市发国债,这些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是党在艰辛探索之后才逐步统一思想认识的。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在苏联的影响和带动下,世界上出现了几十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面貌,但也存在体制僵化、经济发展停滞、脱离人民等问题,最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紧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特别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在市场经济之前加上社会主义这个质的规定性,搞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牢牢把准了社会主义方向,又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力量。在新时代社会建设新的征程中,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把方向的确定性和路径的灵活性统一起来,找到破解前进道路上一切难题的办法,既勇于突破自我又善于谋定后动,既坚持大胆地闯又坚持蹄疾步稳,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为发展中国家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人类社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追求现代化、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心所向。但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各国的选择不尽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国家简单照搬和复制西方模式,使得政府缺乏有效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陷入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丛生、政治局势动荡的境地,距离现代化渐行渐远。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一轮经济动荡,国际金融危机让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征兆,治理绩效越来越差,应对疫情不力更是让底层民众苦不堪言。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14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19〕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须把立足自身实际探索与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结合起来,既鲜明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十分注重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从历史发展的厚重积淀中汲取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源泉。同时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为世界作贡献,积极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