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策略探析

2020-02-21 14:35刘婉婉
社科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话语权网络空间舆情

夏 慧 刘婉婉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根本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尤其是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即在网络上要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群众,并为群众认可和接受,话语权本身是以物质基础作为后盾的一种文化软实力。

一、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时代,很多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因此网络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思想观点传播的重要平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国家政权的稳定紧密相关。习近平强调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就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P21)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着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西方价值观的深度渗透

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使得群众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开阔视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有机可乘,不断渗透进来。他们通过网络宣传资本主义抽象的“普世价值观”,宣传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同时还通过网络抹黑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网上已经开启了一场无声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他们从未放弃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颜色革命”,这是争夺人心,意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警惕性。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网络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1](P29)此外,要特别警惕国内外反华势力的勾结,要有效防止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在网络上泛滥,坚决批判这类否认历史、否认党的地位、否认人民英雄的思想在网络上传播。我们的党和政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上引导人民群众思考和揭露资本主义思想的腐朽性和虚伪性,凝聚其全党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话语权的旁落

自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人皆是信息的来源。各方话语权的博弈十分激烈,虽然我们的政府在网络上发布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价值观,但是客观地分析对受众的吸引力并不高。人们逐渐习惯多种观念思想的碰撞,这本可以让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但事实往往是网络空间充斥着纷繁复杂的内容,有些信息极具迷惑性,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判断,“在网络空间中质疑、贬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有相当大的比例正是来自普通群众。其话语多是出于对现实不满、或是对未来感到焦虑、亦或是对信仰产生困惑而进行的情绪性、随意性表达。”[2](P566)人们通过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信息,容易缺乏客观的理性判断,为一种观点或情绪所影响、所左右,最终造成价值取向的不确定性,甚至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部分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在网络空间上信谣、传谣甚至造谣,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有人为了个人一己私利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以及危害党和国家的言论。

(三)网络碎片化信息削弱话语说服力

在传统媒介主导的时代,人们往往从报纸杂志上获得信息,通过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接受信息,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能够全面地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是网络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获得信息快捷、信息来源多,这就使得民众在获得诸多碎片化的信息的同时,缺乏对某一个问题的系统深入了解,人们针对重要看法观点的注意力分散,甚至人们对新闻都只会看一下标题,了解一个大致的情况,而不会深入探究,“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特征与网络非理性特征结合,破坏了网络中信息的完整性与持续性,衍生出随意表达、主观性表达、私语性表达、个性化表达,造成了信息进入网络后的‘异化’。”[4](P78)这就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减弱,失去了以往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四)网络理论队伍建设不到位

一个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必须由一个专业的理论队伍来推进和实施,这支队伍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同时要能掌握人民群众,这支理论队伍要向人民传播、解释新思想,解释中国实践所取得的新成果,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网络空间培养理论宣传队伍不到位,在网络空间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宣传者,不能及时了解民情,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也不能让人民群众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和政策。网络空间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网络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尚且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还没有建立起专业的、复合型互联网技术人才队伍,在发现网络问题上存在滞后现象,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此外,仍要推进网络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一些技术短板问题亟待解决。要建立高科技软件,能够有效防止境外有害信息的传播,防止黑客入侵,同时保护关键信息不被泄露和攻击。

(五)网络舆情监管质量不高

网络舆情就是民众在网络上进行的民意表达,反映了他们对某件事的认知、态度和倾向,是民众表达自身愿望和诉求的一种方式。我国网民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大多数网民将网络视为表达想法、分享生活的平台,但同时也有部分网民将网络视为“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宣传错误讯息、发泄个人情绪,易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促使网络舆情向不理性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的网络舆情的监管质量不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不足。对于部分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及时作出反应,未能迅速提出解决方案稳定人心,对于部分突发事件,甚至对舆论不予理睬,阻碍了民众了解事情进展,导致舆情发酵,民众的怀疑情绪增长,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严重影响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干扰的原因分析

(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指导地位面临挑战

“要构建有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必须坚持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一元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一元主导决定着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但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同多种社会思潮进行平等对话,对多种社会思潮保持尊重与宽容。”[4](P30)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推进,人们面对着多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现状,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不同思潮之前存在差异性,会造成矛盾与冲突,因此,必须有一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否则会造成不同社会群体的割裂,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必须增强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认可和接受,才会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在保证国家安定和谐的同时,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发展,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提高,这是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不同区域间、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在扩大,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仍在拉大。此外,经济发展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经济结构仍需优化,应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投入,转变发展方式,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注重发展的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要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素养。当前我国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改善人民的生活,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在新时代,一切发展成果都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都应为逐步消除两极分化,逐步满足人民对于民主、自由、法治、公平正义和美好环境的需求服务。

(三)网络话语权的大众化接受程度有待增强

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经过话语的表达和传播,因此,用怎样的方式表达才能让人民理解和接受这就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往我们意识形态特别注重话语的“政治风格”,我们把理论与政策用政治话语传递给人民,人民则将之视为高深的理论,认为一般人难以理解这类思想,因此,丧失主动参与和接受的兴趣。这种话语的表达太过学术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脱节,丧失了它本应该具有的亲和力,尤其是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选择的内容多样,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冷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缓慢。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融入人民群众之中,采用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构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传播方式,摆脱以往单一的理论说教。

(四)网络理论宣传队伍能力建设比较薄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人们的思想更为多元化,不同的思想意见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自由表达,不同个人和组织都拥有或大或小的话语权,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网络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段被挤占。目前,专业的网络理论宣传队伍还未建立起来,理论队伍建设能力还比较薄弱。要建立这样的队伍,首先要注重对其的理论武装,队伍中的人员的理论功底必须扎实,要真正懂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人民的诉求,要能做到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利用微博微信维持与人民群众的良好沟通。此外,网络理论宣传队伍建设上要注重人员结构,要培养善于创新、抓住热点问题,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对这样一支队伍,要加强管理和评估,建立相应的机制,这仍在实践摸索中。

(五)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缺位现象

目前,我国的舆情监管主要依靠是政府部门通过人力监测和人民群众对信息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以限制舆情的传播,这一方式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并且取得的效果有限,很多时候人力没有检测到,舆论就开始大规模传播了。这就要求在舆情监管方面,第一,要不断更新监管技术和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迅速判断人民密切关注的话题和事件。第二,网络虽然虚拟空间,但是不能允许网络成为人们散播谣言、发泄情绪的地方,网络空间要加强法律的监管,要对网民进行法律教育,约束他们的行为,对于他们的违法行为应当追究其责任,这是目前仍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们的网络没有实现实名制,也没有系统的针对网络空间的法律。此外,网络作为一个意见表达平台,也如一个组织、一个班级一样,要遵循网络社区的管理规则,加强纪律的监管,网友可以对不良信息进行监管、举报。通过及时监管舆情发展走向,引导舆情健康发展,有效利用舆情能够更好的传递信息和教育民众。

三、增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策略

(一)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充分认识增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给人民群众做思想工作,根本任务不会改变,只在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教育人民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认识社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进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时,在新时代要做好人民群众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如果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能凝聚人心、团结思想,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权就岌岌可危了,社会的稳定将会受到威胁。

(二)网络话语权应建构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发展上

网络话语权不是空话,它要让人们亲身体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就是要有切实的经济发展成果、政治成果、文化成果、社会文明成果、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人们群众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成果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的,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才能更加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当前,西方意识形态之所以会对人民的价值观造成消极负面影响,一方面是人们对他们的思想的本质难以辨别,另一方面则是西方长期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于我国,使得一些人对西方形成一种盲目崇拜的思想。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要把经济发展得更好。与此同时,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要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环境、经济、政治权利、精神文化、医疗等等方面的需求,大力推进民生改善,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同时保护生态,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提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求话语主体具有权威性

“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是影响意识形态话语权强弱的主导性因素。”[5](P12)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是否具有权威性,这影响着人们“愿不愿听”,“听了会不会认可”。在我国,意识形态传播者无疑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要大力提高公信力,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党员和干部要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自己,加强作风建设,坚定地打击腐败分子,只有注重自我建设的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才具有权威性,才能为人民所信任,这样的主体向人民群众传递思想观点才能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认可、所接受。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掌握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针对的对象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真理只有为人民掌握,才能发挥最大化的效果。网络的信息传递速度和覆盖范围无疑远远超过传统媒介,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平台,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广泛地参与进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重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并辨别和抵制各种错误、腐朽的思想。要改变人民群众心中过去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的认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P9)理论要想掌握群众,就必须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不了解或了解不多,认为这只能由专家学者研究、普通民众难以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关联不大。因此,必须要用人民最能理解、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将生活中的事与马克思主义有机联系起来,多用实例解释艰深的思想,加强理论的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话语权,才能最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此外,我们也不可忽视培养人民的文化自信,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更自觉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构建人民喜闻乐见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人民群众对于一个思想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认识,往往不是来自于说教,而是从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得出结论,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擅长使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进行解释,不用传统的说教方法,从真实事件出发,贴近人民的具体生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和他们之间的差异,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让人民群众能听懂、愿意听并自觉参与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通过他独特的习式话语,将一切艰深的问题解释给群众听,增强了亲和力,获得群众的认可,也激起了人民群众国家重要事件讨论的热情,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这种语言风格,深入人民群众中去。

(四)高度重视网络理论宣传队伍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络舆论战场,我们必须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理论宣传队伍。他们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更要懂得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一宣传队伍需要密切关注并引领舆论发展方向,并倡导人民群众提高素养,文明表达自身看法。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之矛盾的则是人民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不高,人民对西方国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观缺乏深入了解,当他们对本国的一些事务不满或不理解时,往往利用西方的宣传话语对党和国家进行批评,这一行为会造成连锁反应,会错误引导人民西方的政治文化是好的,造成人民理想信念的动摇。因此增强理论宣传队伍的素养尤为重要,能够引导人民透过现象看本质,戳破西方国家宣传的迷惑性谎言。建设网络理论宣传队伍,首先,必须考虑队伍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体人员必须读马克思主义、真正懂马克思主义,能够利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释马克思主义,让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来;其次,宣传队伍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新的网络技术、新的舆论热点,学习掌握其他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关心人民的诉求,为人民服务;最后,必须建立网络宣传队伍的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规范宣传人员的行为、语言,同时通过评估反馈,及时解决宣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

在网络空间里,设置一个议题往往会更容易激起兴趣、吸引人民群众参与互动。“对于一些重大舆情事件,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挖掘网络意识形态的热点,探寻事件的引爆点,绘制网络舆情的可视化图谱,精准把握事件网络传播的风险点,及时还原事件真相,有效化解矛盾”[7](P148),对于某些有争议的话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来让人们讨论,了解人民群众的看法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更好地掌握人民群众的心理,为他们解决最现实、最具体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探讨不能没有组织,要进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引导,这就要借鉴传播学上培养红色网络意见领袖的方法,让这些关注度高,民众信任的人参与其中,引导思考,发挥榜样的力量。这种形式会使得议题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能让群众充分表达观点,又不会让观点太过分散,使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同时,对于一些扰乱民心的恶意言论、腐朽思想要组织回击、予以打击,不为其提供网络平台,必须加强网络的监控,对于一些不应当传播的内容要及时清理和有效处理。由于目前我国网络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网民在网络上传递信息的时候往往不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并且缺乏责任感,这将导致很多违规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处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运用法律的手段对网络空间进行监管,规范网民的行为,打击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暴力事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营造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络空间舆情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舆情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舆情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舆情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