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明
近几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就业局在做好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监管发挥就业促进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同时也作了一些思考,并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支出中占比最大的社保补贴及岗位补贴为例进行了分析。
就业创业补助资金落实情况。青白江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总体支出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支出比例大幅增高,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支出总额中占比达88.02%。
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的监管情况。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区就业局先后制定了强化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操作流程、财务管理等制度,针对资金使用量最大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专门制定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相关制度,对内做到了完善流程、规范审核,对外保障了责任明确、违规制约。二是完善内控体系。围绕组织管理、权利运行、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完善内控体系,规范各项业务活动,制约经办审核权限。三是规范业务操作。通过严格资料审查、注重现场检查、运用数据比对等方式,核实申报人员的真实性。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强化基层服务指导,从源头规避资金风险。
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的就业促进情况。通过强化就业援助宣传与服务,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用人单位从2016年的80家增长到2019年的133家,新增吸纳重点群体岗位数合计1389个,有效促进了重点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
一是新形势下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监管难度大。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等新业态经济为低学历低技能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因其雇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创业方式互联网化等特点,造成从业者就业界限模糊,就业、创业状态不易鉴别,资金监督和资金使用部门对专项资金政策理解不同,拨付条件界定出现分歧,导致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监管难度变大。
二是就业促进政策覆盖范围不够。现行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相关政策主要针对传统就业方式给予扶持和援助,而如今新业态已成为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新领域,让新业态从业者享受就业政策扶持是就业工作新的突破口。
三是资金追回难度大。由于目前就业服务系统大数据应用不足,监管手段局限等客观原因,无法及时准确掌握服务对象就业、创业动态,容易发生“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撤销需追回就业补助资金的情况。用人单位不具有对被吸纳就业者创业动态的监管及核查职责,但作为吸纳就业类补贴申报主体,却会因就业者骗取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被撤销而依据相关规定要求追回有关补贴,特别是设置公益性岗位基层行政机构和非盈利性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更是无财力退还相关补贴,为资金追回带来很大难度。
明确“就业”与“创业”边界。就业部门应主动理清并规范“就失业登记”人员范围和退出条件,明确“失业人员”在网络平台稳定就业是否应退出失业登记等问题。
适应新业态从业特点完善政策。研究制定新业态就业创业政策补助政策,鼓励新业态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对与网络平台合作分成、线上加盟推广、直拨带货等形式创业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一定期限的,可以给予创业者一次性吸纳补贴。
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和管理。深化大数据应用,实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动态,对认定条件发生变化的,及时退出认定。实行申请人及补贴申报单位信用承诺制,确保就失业登记的客观性、真实性。
依据主客观因素区别执行对申报主体处罚执行力度。对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冒领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经查实后主动配合退还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免于对其行政处罚。对故意虚报、瞒报等方式骗取财政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相关规定,由行政机关追回有关资金,并处以罚款。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纳入政府诚信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