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

2020-02-21 09:26
社会科学辑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现实

孙 民

近年来,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批判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不过,对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内涵,学术界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仅限于对资本主义实践的批判,这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内涵。 事实上,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结构的实践批判,不仅具有现实性维度,而且还具有超越性维度,这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内在特性。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奠基在实践批判的基础之上。实践批判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中揭示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内涵,也就是说,只要人类的实践是异化的,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和意义就会不断地彰显。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深入到历史与未来的内在张力之中,从而不断地解答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马克思实践批判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 (2)马克思实践批判对于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具有何种意义? (3)马克思实践批判的意义何在?

一、批判与超越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变革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批判是实践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更注重实践批判,实践批判不但蕴含理论批判,而且蕴含马克思的自我批判。 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与实践家的马克思,终生的事业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这不仅需要马克思澄清各种错误思想,而且还需要马克思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马克思从实践上回答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重大问题。 这意味着,马克思需要批判与超越传统的批判理论,从而开创实践批判的先河。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葛兰西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哲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从实践哲学层面理解马克思哲学获得了学术界的共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切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 但是,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系,仍然存在诸多分歧。

关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限度问题。 张盾教授曾经提出,实践哲学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和科技作为人的实践的范本的,而这就意味实践哲学有其限度。 也就是说,马克思从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问题出发,以主要精力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实践的中介性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挥作用的极限形态是对自然的绝对征服和人的生活的彻底异化。 这就意味着现实的人的实践有其限度,马克思将其分析为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而在哲学上,这也是实践哲学的限度。究其实质,实践哲学是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内在过程中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意识。 在这个意义上,实践哲学和康德、黑格尔哲学一样,都是近代社会意识的特定理论形式,而非超历史的纯粹抽象的观念建构物。 〔1〕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马克思确实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的实践展开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批判的,进而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揭示了物对人的统治的社会现实基础,只有推翻这个现实基础,才能彻底根除物对人的支配和宰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通常人们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解。 那么这个通常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解是否真正切入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 在笔者看来,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一方面,把马克思实践哲学视为近代哲学的产物,这就使得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性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了。 事实上,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是对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另一方面,这种看法掩盖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性,马克思哲学划时代的革命性被遮蔽了,因此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内涵上来。 我们知道,批判是哲学的本质属性,是哲学发展与创新的源泉。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哲学始终把批判精神作为主旨。但是,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的批判都没有实现彻底性。 这里所说的彻底性是指他们的批判都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 正如怀特海所说,2000 多年的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主义,从未在根本上超越柏拉图的哲学。 〔2〕因为不能从根本上超越柏拉图的哲学,所以2000 多年来的西方哲学一直着力于通过理性、逻辑和推理来规制世界。 他们力图从观念出发解释社会现实生活,而不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揭示社会现实生活的内涵。 很显然,把马克思哲学视为近代哲学,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作为现代哲学家的真实内涵被遮蔽了。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的批判因为滞留于理论批判,所以达不到实践批判的高度。 在马克思看来,哲学家们只是对世界诉诸理论批判,也就是说哲学家们只拿起了批判的武器,这种对世界的态度根本不能变更和改造世界。 实践批判就是改变世界,就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建设新世界,其真实内涵在于通过对旧世界的物质生活的批判,揭示旧世界物质生活被异化的根本原因,从而建构扬弃异化社会生活的新世界。 批判和超越解释世界的哲学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这就启示我们新唯物主义不是在观念世界中批判,而是立足于物质实践,彻底地变革旧世界,从而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对人的异化实践活动的批判,其价值旨趣是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实践批判是内在统一的。

如果说,解释世界的哲学对问题的理解都是超历史的抽象理解 (尽管黑格尔也强调历史性,但是他的历史是唯心主义的历史,也就是思想、观念的历史,不是现实的历史),那么,马克思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是从其历史性来理解。 这里的历史性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超越的,它根植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断深入到人类历史的过去和未来,又从过去和未来反观当下的历史境遇,从而不断深化对人类重大问题的解答。 马克思对重大问题的解答是奠基于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马克思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解答不仅立足于当下,而且还展望着未来,从而使马克思对重大问题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维度和超前意识。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既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又是它的方法论,开启了对世界的建构与改造。 实践批判既是生活世界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根据,也是生活世界创新和变革的前提。 这表明,它既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建构和创造活动,也是人的现实生活的意义的彰显活动。 显然,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创生活动;它不是业已完成的,而是不断生成的;它不仅改变当下,而且还铸造未来。 〔4〕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断地面向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从而不断地在批判旧世界中建构新世界。 在批判和建构新世界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对社会现实的变革发挥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实践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活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活力所在。 恩格斯认为,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在马克思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神圣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马克思辩证哲学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除了生成和灭亡的过程以及无止境地从低级向高级行进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其一,世界上一切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生成和变革的过程;其二,在对世界上一切事物肯定的理解中蕴含着否定的理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暂时性” 中;其三,在对任何事物的理解中,要避免教条、形式、僵化地理解。 这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核心内涵,也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精神。马克思实践批判是通过两个端点体现的:一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暂时性;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开启道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这两个端点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毋庸置疑,马克思的实践批判虽然立足于现代文明,但是,它的方法论意义又超越了现代文明,即只要人类的实践是异化的,只要人类的实践不是以人类幸福、自由为宗旨的实践,那么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的价值与意义就不会过时。 从根本意义上说,人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存在,而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所以它必然具有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品格。

马克思对解释世界的哲学的批判,并不是简单地放弃,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 马克思确立了实践批判的哲学范式,对解释世界的哲学的前提、实质作了彻底的批判,这使得他的哲学克服了解释世界的哲学的局限,创建了对社会现实生活彻底批判的新唯物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不仅属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而且超越了这个时代。 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意蕴。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具有存在论意义,易言之,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的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动,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感性对象性活动。 作为具有创造性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它必然具有辩证的否定性元素。马克思的实践是对世界创造性的改造,改造本身就是实践批判。 改革开放之初,正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使中国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根本含义在于,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一直接受实践的检验。 真理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地更新自身的内涵,没有固定不变的真理。 究其实质来说,真理本身也是实践的,也是自我批判和超越的。 马克思实践批判视阈中的真理观,不是静止的真理观,而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真理观,这就彻底解构了抽象、教条的真理观,建构了实践批判的真理观。 从根本意义上说,改革开放40 多年是不断地在实践批判中发现真理、探索真理、发展真理的历程,是坚持实践优先、开放创造的真理观,是不断纠正有局限性的发展方式的真理观。

二、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

马克思对解释世界的哲学的批判与超越,不是建构另一种哲学体系,而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提供思想武器。 正如上文指出的,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通过两个端点,即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批判以及为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开辟道路体现的。 这意味着,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有着鲜明的价值旨趣。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理解。

第一,实践批判的辩证法内涵。 在马克思看来,全部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凡是理论导致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感性对象性活动。 一方面,它包含着对旧事物的否定,否定旧事物中消极、落后、腐朽的因素;另一方面,它包含着建构性要素,在对旧事物否定的同时建构新生事物。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内在地包含着否定和肯定两个方面,彼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意味着,马克思实践批判不只是方法论的批判,而且是具有实质性内涵的、对社会现实生活过程的批判,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也就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 这深刻地表明,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辩证批判,社会现实生活不是固定的、僵化的,而是辩证地变革的,辩证的变革是现实的变革,现实的变革是辩证的变革。

第二,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现实性。 科尔施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革命的实践哲学,它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在一个特殊的领域,即哲学领域里的战斗参与在社会所有领域中进行的反对现存秩序的革命斗争。 〔6〕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马克思,他的实践批判是社会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像马克思那样,把批判视为改造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形式的批判,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真谛。 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神圣的东西包括宗教都是实践的产物,理解神圣的观念不能从神圣观念自身去理解,而是通过从神圣观念形成的前提,即社会实践方面去理解。 比如,人们通常把道德问题看作思想和观念问题,其实,要理解道德问题就需要理解道德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马克思在批判瓦格纳的错误道德观时指出,在原始社会中,兄弟姐妹都能做夫妻,而且是合乎道德的,道德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7〕再比如,对当前文化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批判,不能仅仅针对这种观念本身进行批判,而是要对这种观念形成的社会现实基础进行批判,也就是要进行实践批判,才能彻底认清这种错误观念的实质并在实践批判中将之克服。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现实性的形成,是奠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之中。 马克思最初进行的批判并不是实践批判,是对“副本” 的批判。 这里的对“副本” 的批判是指对德国哲学的批判。 随着对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入,马克思由对“副本” 的批判转向对“原本” 的批判,即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众所周知,1842—1843 年间,马克思在做 《莱茵报》的编辑时,遇到了对现实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这直接促使马克思从对“副本” 的批判转向对“原本” 的批判,也就是要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中审视和洞察社会现实问题。

福柯曾经指出,批判的问题应当转变为更积极的问题,在对于我们认为是普遍性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东西中,应该通过批判分析哪些是个别的、偶然的、专制的元素,哪些是对时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元素。 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把必然的限定形式中所作的批判转变为在可能的超越形式中的实践批判。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是福柯所说的实践批判:“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8〕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是解释世界,而是创造新世界,创造新世界就是从物质实践出发,彻底祛除旧思想、旧观念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宰制,从而为开辟新世界扫清一切障碍。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现实性,是我们现实地把握世界并使之发生创造性变革的思想武器。

第三,实践批判的彻底性。 梅林指出,马克思的伟大之处鲜明地体现在实践的人与思想的人的有机统一。 梅林给我们的启发是,理解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彻底性的关键在于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彻底性体现在它是彻底的、革命的批判,“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完全够了,而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9〕。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实践把一切都物化了,人与人的关系通过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 资本具有独立性,而现实的人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不再有个性和自由,一切都是资本逻辑运动的结果。 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实践批判是彻底的总体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久负盛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诸多原创性的思想,但是,他们的批判理论仍然是不彻底的、思辨的;他们的批判不但没有超越马克思,反而彰显了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彻底性。 这是因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批判,缺乏革命的、彻底的实践批判精神。 无论是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的批判、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还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批判、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批判、维尔默的妥协理论批判等等,都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修修补补,不是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彻底的批判。 总之,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彻底性是指通过改变世界上不合理的制度和体制,建构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为基础的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就是共产主义的世界,共产主义的世界是对人类史前世界的扬弃,是真正人类社会的开始。 很显然,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彻底性启示我们,只有付诸伟大的社会实践变革,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四,实践批判的生存论维度。 西方生存论或形而上学是思辨的、抽象的、逻辑的理性存在论,也就是说,它把人或人的存在乃至社会的存在,通过逻辑的概念推理寻找根据,这个根据仍然是理性的、逻辑的、概念的、范畴的。 马克思扬弃了西方理性生存论,实现了生存论的“哥白尼转向”。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是实践批判生存论,即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在社会实践发展的总根据的批判,批判是历史性的过程。 现实的人及其存在是社会实践中的存在,社会实践中的存在不是抽象的、逻辑的、理性的存在,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存在。 这意味着,社会实践的存在是批判的存在,批判的存在是理解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存在是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根据。 作为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在社会实践中追求意义与价值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必定是现实的、实践的,而现实的、实践的又是超越的。 在马克思实践批判的视阈中,客观性不是指自然的客观性,而是指社会实践批判的客观性;没有纯粹的自然,自然是在社会实践意义上的自然。 主体性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性,是在对社会实践的改造中的主体性,客观性和主体性不存在二元对立,而是实践基础上的内在统一。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改造世界的哲学,是因为马克思哲学是把客观性和主体性有机统一的实践批判的生存论哲学。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特征还体现在,它开启了主体性和客观性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开启了以改造世界为宗旨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具体的、现实的、矛盾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实践异化的批判,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生存论彰显。

第五,实践批判的人民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哲学,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提供思想和实践智慧的哲学。 鲜明的人民立场,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人民主体性的表征,因此,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始终是对危害人民利益的制度、思想以及实践活动的批判。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一把利器和照妖镜,深刻地揭示了一切统治阶级对人民精神和实践统治的实质。 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统治阶级不但在思想上反映、表达自身的根本利益,而且更在实践活动中贯彻、执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也就是说,统治阶级的一切实践都是捍卫统治阶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因此,一切统治阶级的实践都是异化的实践,异化的实践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实践,它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格格不入的。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人民主体性体现在,人民的命运只能由人民掌握,人民只有掌握马克思哲学,并把它作为武器,思想的闪电才能射入人民的园地,人民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只有归人民所有,才是以人民的实践方式对待实践。 实践异化是指生产力归统治阶级所有。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主体方面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们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10〕在社会主义前提下,人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而新的需要以及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会呈现出来,同时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才会表征出来。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都具有相反的意义。 要言之,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人的实践方式的全面异化,导致人的精神、思想等都全面异化了,人民的主体性根本不可能实现。 人民主体性的实现,必须推翻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实践异化,回归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马克思实践观。

总之,马克思实践批判的辩证性、现实性、彻底性、生存论、人民主体性构成了马克思实践批判的鲜活的整体,这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要义。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依赖,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实践批判扎根于社会现实,又超越社会现实,浸润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价值旨趣,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彰显。

三、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实践批判清洗掉了非历史性和非现实性,是马克思哲学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根本所在。不关注社会现实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而不融入社会现实的哲学,只能是抽象的思辨哲学或者虚假的哲学,不能在改变世界中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得以呈现。 社会生活本身是历史性的存在,历史性的存在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何克服这种局限性以及导致这种局限性的深层社会矛盾,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哲学的方式表征社会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及其内在矛盾,在对社会现实生活批判和反思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出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指向,进而建构新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价值目标,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核心内涵。 〔11〕毫无疑问,马克思实践批判及其价值旨趣在当今时代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提供了重要的问题视阈。 马克思哲学不仅对旧唯物主义批判,而且还对唯心主义批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理解实践批判的内涵。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12〕马克思在这里不仅批判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而且也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因为,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缺乏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唯心主义实践观尽管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它只是停留在精神实践中,无法直达现实的感性对象性活动。 马克思实践批判把现实的客观性和能动的创造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说,作为实践批判的马克思哲学,是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实践性、真理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所开创的实践批判哲学范式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其次,它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风向标。 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不能在书斋中自娱自乐,也不能成为政策注解的跟风虫,更不能沉湎于对文本的注解。 马克思关注社会现实,不仅致力于对现实的解释,更执着于对社会现实的变革。 这意味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敢于批判现实中落后的、不合理的、腐朽的制度和实践活动,并揭示它们的来源和实质。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深刻领悟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精髓,敢于揭示和解决社会矛盾。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一把利剑,彻底而尖锐地戳穿了一些卫道士。 正如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的,医学上妙手回春的神医和起死回生的仙丹是以对自然界规律的无知为前提的,社会领域的庸医和灵丹妙药是以对社会规律的无知为前提的。 〔13〕习近平总书记严厉地批评道,有些人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敢对马克思主义呱呱叫。 〔14〕这就深刻地警示我们,真正掌握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精神实质是多么的重要。 这是真正的希望工程!

再次,它为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自信提供了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15〕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在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精神指导下进行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实践自信。 所谓实践自信,就是在实践中底气足、信心强。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自我批判、自我扬弃和自我纠偏中进行的,这是我们实践自信的体现。 实践自信不是固步自封、强词夺理,而是开放包容、大胆创新,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改革开放的40 年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发展和创新的40 年,也是我们不断纠偏的40 年。 人民群众是实践批判的主体。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又是享受历史发展一切成果的主体。 人民的利益高于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主体,是马克思实践批判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实践批判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最后,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代人类实践。 毫无疑问,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表征。 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风险也加大了:核威慑、恐怖主义、生态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单边主义等等。 这意味着,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在现今时代仍然“在场”,它仍是我们回应和解答当代人类实践中所有问题的必然选择。 但是,科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用马克思的具体结论来套今天的社会现实,无疑是巨大的历史错位。 如果说,马克思批判的对象在不断地变化,那么,马克思实践批判的方法论意义是不变的。 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都是马克思实践批判的发展与创新。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要在与时代的对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当代人类的实践,创新、发展和丰富他本真的批判精神。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他的思想、观念和想法超越时代,200 年之后,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他的价值,才能跟上他的时代。 〔16〕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还具有超越性,乃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思想来源,也为我们反思现代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是我们这个时代乃至未来时代的真理和良知!

猜你喜欢
马克思哲学现实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菱的哲学
漫画:现实背后(下)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现实的困惑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