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为例

2020-02-21 05:29:54
延边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顺景区融合

毛 笛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涪陵 408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文化可以为旅游增添历史内涵与情感温度,旅游则可以推进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和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又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涪陵区大顺乡位于涪陵西南部,系涪陵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是革命烈士李蔚如①李蔚如(1883—1927),字郁生,号鸿钧,四川涪州新盛镇大顺场(今重庆涪陵大顺)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重庆起义,任涪陵军政府司令。1924年李蔚如退隐回乡,兴办更新小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在新妙兴办弋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弋阳国民师范学校)。7月上旬李蔚如被重庆军政当局诱捕,8日在解往重庆途中被杀害于重庆黄桷垭。1942年,国民党地方政府为其修建陵园。1950年3月,西南军政委员会追认其为革命烈士。2008年至今大顺乡政府多渠道筹资修缮扩建陵园。的故里。距重庆主城70公里,距涪陵城区62公里。全乡幅员面积96. 9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07米至843米之间,辖1个农村社区、10个行政村、76个村(居)民小组,9 200户、2.45万人。目前大顺乡政府正在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助推大顺乡全域旅游发展。

一、大顺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一)景区建设初具规模

大顺乡境内建有国家AA级景区——李蔚如故里,位于涪陵区大顺乡大顺村1组(大顺场镇),主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宗旨意识教育等,景区为红色景区,实行全面免费开放,年接待游客20 000余人。2016年底依托市级爱国主义基地、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和区级青少年教育基地李蔚如烈士陵园、全国第三重庆第一个农民运动纪念馆——四镇乡农民纪念馆,成功创建为国家AA级景区,系涪陵首个A级红色旅游景区。目前大顺乡政府正在积极建设生态停车场和星级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并计划完工后申报国家AAA级景区。

(二)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大顺乡乡村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逐步形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即大顺乡场镇核心区,祥和乡生态农庄、山水柏杨生态观光园、简约山居、澔邑居。

一是红枫湖高端旅游地产区:位于大顺乡场镇,占地230亩,其中建设用地150亩,计划投资28 000万元,规划建设红枫湖景观公园1个,四星级酒店1座,旅游度假别墅7幢,旅游度假房屋30 000方,栽植日本红枫和美国红枫共21 000株,意在倾力打造重庆市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二是祥和兴生态农庄:位于大顺乡新兴村6组,投资3 780万元,有温馨舒适的接待中心、独栋别墅以及体育场、拓展基地等活动场所,共计11 000平方米;并配套有以四季水果、花卉苗木、观光农业、水产养殖、小家禽饲养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园,可以全方位满足游客休闲观光的各项要求。

三是简约山居(大绿生态旅游观光园):位于天宝寺村2、3组,占地面积3 000亩,投资8 800万元完成了项目范围内的农户的耕地、林地及农房置换等相关补偿工作,新建并硬化园区道路2.5公里,栽植园区道路景观树1.5公里,建有简约民俗酒店3 500m2,并与重庆雪豹拓展训练有限公司、涪陵金基户外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拓展训练基地100亩。现已建成集生态观光农业、山水休闲观光、民俗文化旅游、拓展训练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四是山水柏杨生态观光园:位于大顺乡柏坪村,占地2 000亩,现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四季果园、林下花园、运动场以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内分布了养生采摘园、林间浏览园、健身林、户外体验园、乡村实践园、盆景文化享受园、休闲垂钓园、童真戏水抓捕园等。

五是澔邑居:位于大顺乡清风村清风崖口,占地1 000亩,累计投资3 800万元,建成完善了住宅70套,建筑面积约6 000平方米 。主要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养老等活动。

二、大顺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势

(一)独特的地形地貌

大顺乡地处北纬29°30',东经107°03',是木鱼山脉延伸的断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倒置台地”。台地方位“正南齐北”,南高北低,其形如葫芦,南大北小,在传统堪舆学中称为“聚宝盆”。台地除西南小部与南川区太平镇和乾丰乡相连外,其余不相连接,呈准环形沟壑,谷底东为龙潭河,西为油江河,两河在其东北部交汇,成“两汇”。台地与谷底高差500余米,台地面积74.96平方公里,台沿周长50余公里,临沿眺望,极目天舒,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二)适宜的气候环境

大顺乡台地海拔650—830米,气候温和。因倒置台地散热极快,可以酷暑无热,历年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水1 185毫米,年日照1 273小时,无霜期300天。适宜的气候确保了大顺乡水资源充沛,总量为2 166万m3,竹木葱笼,植物群落完整,森林覆盖率达52%。呈现出田园和美,小山散落,梯田环绕,林地、园地、草地、耕地几乎可以四季见绿的景象。加之以台地中心为圆心,半径25公里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水环境除氨氮、总磷为国家二级标准外,其余指标均优于一级;空气质量除可吸入颗粒物为国家二级标准外,其余指标均优于一级。使得大顺乡环境洁净,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 100个以上,达到了风景区一级标准,堪称“美丽大顺”“养生福地”“云上幽城”,为打造重庆大都市的后花园提供了肺叶支撑。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有位于大顺乡大田村的蜿蜒重叠的梯田,200亩的双水湖高端旅游地产区,初具规模的1 000余亩的原生态养殖、优质果蔬种植、农业观光体验区的祥和兴生态农庄,2 000余亩的山水柏杨观光园、3 000余亩的简约民俗村(大绿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自然观光资源。有重庆市中型水库——天宝湖,以及16座小(二)型以上水库,487口山坪塘。尤其是龙桥水库(龙潭镇属)、天宝水库、卢家沟水库、尚家沟水库、清风水库(新妙镇属)由南向北从中部散落台地,加上11座小水库和487口星罗棋布的山坪塘,阡陌相连的水田,致台地保有水面近30%,水资源特别丰富。

(四)浓厚的文化底蕴

辖区内文化资源底蕴丰厚。一是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的李蔚如烈士陵园、故居和原四川省涪陵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李家祠堂)等为主的红色文化;二是有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周煌墓的历史文化;三是有重庆市第一家私人会所洋房子(陈凤藻军阀庄园)以及半边街等民居文化;四是有占地28平方公里建有48道寨门的天保古寨的山寨文化;五是有在佛教中享有胜名的古刹川东第一丛林院天宝寺遗址以及石桥塔等佛教文化;六是以客家土楼、“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大顺村和大田村的古民居为代表的碉楼文化。

(五)初步完善的基础设施

交通网络化骨架达成。一是“南两”高速(南川区至两江新区)建设接近尾声,加强了大顺乡与区外的联系;二是“马龙”(马武到龙潭)一级路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按工程进度2021年可实现通车,加强了大顺乡与区内的联系;三是全乡村村通水泥路,有利于推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立。随着两条外联大通道的相继通车,快速交通网路将全面搭接,大顺乡到重庆、涪陵均可在45分钟内到达,1小时内可达江北机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大顺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快旅慢游”坚实基础。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一是乡党委政府着手建成了日供水量5 000吨的供水厂,覆盖大顺乡每个村(居),可供5万人饮用水;二是全乡辖区内省道、乡道主干道沿线均拉通天燃气,目前正在争取扩容,力争延伸至全乡的居民点、规划项目地;三是规划建立一座变电站。目前涪陵区发改委、川东电力集团已立项,且进行了实地选址、测设,建成后将全面解决用电问题。

三、大顺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融合发展整体规划缺位

大顺乡虽然制定了乡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融入了涪陵区坪上地区旅游规划,但都是以观光型景点规划为主,重山水轻文化现象较为突出;对于文化资源的规划与重庆市其他区县类似,即“往往更多注重于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对于文化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对于旅游开发与利用的关注力不足,挖掘力度不够”[1]。从而使整个规划布局与实际建设相偏离,无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良好的融合发展。

(二)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

大顺乡的文旅融合发展依旧以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让游客真正融入其中拥有深入体验性的项目不多。例如:对于文化景点的呈现依然以传统的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方式居多,缺乏互动体验式项目,这些项目形式与呈现方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游客而言缺乏足够吸引力,难以引起游客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共鸣。

(三)景区项目开发层次较低

目前大顺乡的文旅融合发展仅仅停留在浅显的表层,没有深度融合发展,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打造上以及对于辖区内文化资源的开发上没有创造性的突破,例如大顺虽然目前拥有“一区四园”的乡村旅游格局,但同质化相当严重,大都是集度假、采摘、休闲于一体,项目形式单一;部分景区、景点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方面依然依照老旧的思维方式来打造和植入,从而导致无论是观光型的景点还是文化景区都处于初级层次,缺乏地域精品项目。特别是红色旅游景区大部分依然依托原有展览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举办的活动吸引力不强,游客重游率低。

(四)基础设施薄弱,开发资金紧张

基础设施是发展文旅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升级的基础性保障。大顺乡辖区内的旅游线路还需升级,供电、供水、供气还存在断续现象;在个别山林、低洼地势还存在手机信号盲区,4G覆盖范围还不够广等问题,导致游客意见大;大顺文化底蕴丰厚,但要深度挖掘投资巨大,整修周煌墓就需要上千万的资金,实不是乡财政能完成的,从而导致部分景点建筑未能及时修复,存在残破现象,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长足发展。

四、大顺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意见建议

(一)系统规划,引导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并不是表面上简单的叠加,实际上各行其道,各自发展,关键要融合。首先,要系统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察活动,深入挖掘大顺的文化底蕴,邀请专业团队、专业人士把天宝大寨、周煌墓、天宝禅寺、碉楼群、古民居等文化旅游资源系统整理,深度挖掘其旅游开发的价值,把这些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融合起来,编制高规格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其次,在整体规划上引导融合。对大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调整两者现行的资源管理规划和产业规划指标体系,使其在融合上做到沟通和衔接;并加强规划内容编制引导,文化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的功能和需求;旅游产业规划要突出文化内涵挖掘,提高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转化成功率,逐步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二)突出特色,大力开发文化体验项目

当下的旅游已经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游客更多是求玩得开心、游得舒适,重点在游客自身的体验,而不是到一个地方走马观花。大顺乡可以以四个农业园区为基础开展农事体验、蔬果采摘、休闲农业竞技等方面的文化体验活动;以周煌墓、李蔚如故里、“洋房子”为重点开展学生研学、亲子活动体验;以大顺乡广袤的水域开展水上娱乐、休闲垂钓文化体验活动;以天宝大寨的48道寨门为基础,开展文化探奇、古迹探访等文化体验活动;整合休闲农庄各项资源,组织暑期夏令营活动,开展丛林穿越、真人CS、水上皮划艇等普通拓展训练文化体验,整合开展攀岩、高空滑索、悬崖秋千、溶洞探险、水上皮划艇等刺激性文化体验项目。引进涪陵美院、画家协会、文联等组织或个人,利用泡桐树古院落、李蔚如旧居等载体,开办画家工作室、书法家工作室,积极开展书画写生、展览、选购、教学等活动,全面提升大顺文化旅游氛围。

(三)打造精品,提升产品档次和树立品牌形象

紧紧围绕大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创新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围绕以李蔚如革命烈士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着力打造李蔚如故里景区,以情景演绎、实景再现的方式进一步展现李蔚如烈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倾力发挥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和区级青少年活动实践基地的作用。围绕以大田大顺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为代表的民居文化,打造巴渝民居文化展示、碉楼群建筑风格展示、民俗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把游客置身到古民居环境中区,让其体念到时空穿越,疗养心境。围绕以周煌墓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新建帝师学院、帝师纪念馆,从历史的角度讲述周煌光辉的一生,从周易的角度讲述周煌墓的不凡,从祖国统一的角度宣传钓鱼岛是中国的,给游客一个全新的体验。围绕以天宝禅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争取社会资金修复天宝寺庙,为广大游客找到一个释放心灵的归属。围绕大顺乡独特的地理、优质的绿水青山、富裕的负氧离子全力打造大顺康养小镇,推出集休闲、养生、度假、养老、医疗于一体的康养项目,把大顺打造成广大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要促进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加大宣传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媒介和综合手段树立鲜明的大顺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大力宣传大顺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主推大顺空气、水质、环境,全力宣传大顺适合各类游客开展康养的有利因素,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分析利弊,主力宣传,树立大顺康养小镇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四)多元投入,提升软硬件水平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景区、旅游产品以及服务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建议区委、区政府在出台文化旅游发展领域土地征用、农房建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升业主投资积极性,确保社会资金的介入。出台农家乐、乡村酒店、汽车露营基地的激励政策,推进农家乐评星定级,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政府投入主要用于解决景区的基础设施问题,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设施等。景区内的道路交通、厕所、休息设施是景区接待能力的重要体现,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经营权流转、土地综合开发等市场途径解决,景区的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是景区服务水平的表现,应吸收社会资金经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大顺景区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过时的绝招
故事会(2009年9期)2018-09-03 00:00:00
一桩难以言明的心事
四川文学(2017年10期)2017-10-19 17: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