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怡雯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江西南昌 330000)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作为侵入性操作,仍会使患者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术后恢复[1]。因此,如何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按照手术标准护理计划制定而成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工作,利于提升护理质量[2]。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3~75岁,平均(45.38±5.53)岁;十二指肠息肉14例,乙状结肠息肉6例,胃息肉16例,直肠息肉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4~75岁,平均(45.40±5.46)岁;十二指肠息肉15例,乙状结肠息肉6例,胃息肉14例,直肠息肉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内镜检查确诊为胃肠道息肉;(2)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明显心肺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3)存在内镜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两组均实施消化内镜胃肠道息肉摘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协助患者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 术前准备
(1)成立小组: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治医师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拟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对组内成员进行统一培训,熟练运用护理路径表。(2)心理干预:由责任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热情、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同时,积极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注意事项等,对于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开导,消除其负性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术前准备:对术中所用的奥林巴斯内镜(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效公司, CV-290)进行检查,确保内镜光源、高频电发生器等附件完好;辅助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检查,询问患者病史并对其病情进行了解,告知其手术方式及术中相关注意事项;嘱患者术前8 h禁食禁水,减少胃肠道分泌物。
1.2.2 术中护理
提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行电切时,熟练掌握收紧圈套器的技巧,注意息肉大小,采用适当的电流进行切割;此外,在息肉切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神态、面色、呼吸;通过温柔抚触的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与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分散其注意力,以便手术顺利进行。
1.2.3 术后护理
术后禁食6 h,排气后进食半流质食物,包括米汤、粥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密切关注患者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发生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当患者出现伤口疼痛时,可采用深呼吸、听音乐、聊天等方式转移其对疼痛感受的注意力,如疼痛感受剧烈,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此外,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促进病情康复。
(1)采用心电图监测的方式,比较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各指标正常值为收缩压(SBP)≤13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85 mmHg、心率60~100次 /min、血氧饱和度(SpO2)90%~100%。(2)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其中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SAS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抑郁、焦虑状态越严重。
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表1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SBPDBP心率SpO2(%)对照组 39 142.08±7.56 86.53±7.52 81.29±8.01 94.52±3.11观察组 39 125.47±7.33 77.30±14.18 71.12±8.45 96.21±3.16 t 9.851 3.591 5.455 2.380 P 0.000 0.001 0.000 0.020组别 例数 (mmHg) (mmHg) (次/min)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分,)
表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 39干预前 45.21±3.76 48.31±3.42干预后 43.23±4.31 46.62±4.39观察组 39干预前 45.40±3.82 47.92±4.43干预后 35.54±3.29a 38.49±3.46a
胃肠道息肉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肠道任何位置,如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随着息肉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癌变。临床多采用内镜切除胃肠道息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经内镜行胃肠道息肉切除术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3]。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模式结合患者情况为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将护理计划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BP、SDP、心率、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生命体征,减轻其负性情绪。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参照临床路径标准表制定的流程化的护理方案,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目标,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中,从而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4]。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规范科学的护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水平,树立治疗信心,从而减轻其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术后结合患者需求给予针对性干预,可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利于促进患者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加快病情康复进程[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稳定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生命体征,消除其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