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小江,王艳
贵州航天医院放射科 (贵州遵义 563000)
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如果未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因此,对于脊柱骨折患者,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1]。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诊断方法有CT诊断和放射平片诊断,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放射DR平片与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脊柱骨折患者,均为椎体外伤性骨折,其中男48例,女19例;年龄18~63岁,平均(38.6±3.7)岁;病因,重物压伤18例,高处坠落26例,车祸16例,平地跌倒7例;经手术确诊骨折片移位52例,骨折片突入椎管46例,椎管容积改变32例,脊柱曲度改变29例,椎管狭窄24例。患者腰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和肿胀,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接受放射DR平片与CT扫描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患者;确诊为脊柱骨折的患者。
排除标准:仅进行放射DR平片或者CT扫描检查的患者;伴随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
患者均接受放射DR平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1)CT扫描检查:采用GE16排扫描仪,设置电流为100 mA、电压为130 kV,扫描层距为5 mm;患者扫描时取仰卧位,对其损伤部位以及横断面进行扫描,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重建。(2)放射DR平片检查:采用500 mA X线机,对损伤脊柱节段拍摄正位X线片和侧位X线片,必要时可增加双斜位、环枢关节开口位X线片拍摄。
观察脊柱骨折患者的放射DR平片影像学表现和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骨折片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和椎管狭窄的检出率。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CT表现为椎体后柱、椎体均受累,椎管内骨折片突入引起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移位,周围脂肪层消失或者不清晰,神经根受损引起水肿;放射DR平片表现为椎体前后壁均压缩变扁,左右椎体均明显膨隆,椎弓根间距增宽,后缘椎体连线毛糙或者成角改变。
对于脊柱压缩骨折患者,CT表现为椎体密度和骨小梁密度改变,不见骨折线,在矢状位重组图像中见椎体变扁呈楔形,可发现椎体附件骨折和椎间小关节脱位;放射DR平片表现为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变短,不见骨折线,可见不规则致密带。
CT检查骨折片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容积改变、椎管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放射DR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脊柱曲度改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放射DR平片与CT的不同体征检出率比较[例(%)]
脊柱是人体椎骨的主要受力部位,其结构比较复杂,包含多种形态的关节和骨架,并具有一定的重叠结构,所以发生脊柱骨折的损伤征象通常较复杂,及时进行有效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放射平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诊断手段,采用放射平片诊断脊柱骨折患者能够很好地显示出机体的生理曲线、椎体、椎体间的间隙以及椎体的附件形态,呈现出骨折线、椎体变形以及弓断裂等骨折征象。但是由于脊柱椎体的结构复杂,并且椎体有重叠,所以放射平片凸显出一定的劣势,放射平片的成像一般为重叠影像,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难以清晰成像[3]。而CT诊断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CT能够清楚地显示脊柱骨折的类型、组织有无出血、碎片位置以及椎体变形的严重程度,并能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初步判断脊柱的稳定性、脊柱骨折性质以及脊柱的受压程度[4]。
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骨折片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容积改变、椎管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放射DR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脊柱曲度改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兰雪琴[5]研究结果相似。CT扫描脊柱骨折患者重点观察骨折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影响,能够清晰显示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以及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迫情况,在脊柱骨折类型、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放射DR平片往往不能显示出脊柱骨折患者的外伤范围和严重程度,而CT能够清晰显示出脊柱骨折患者的脊柱骨折类型、椎管变形情况、椎管狭窄情况、骨折片移位程度以及椎管内血肿和碎片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