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婷,张勇辉,王 维,高长青,沈红梅
(1.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的层面上,利用、依靠社区的人力、物力、技术资料采取的康复措施[1]。当代社区精神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发源于美国,美国“精神科非住院化运动”的全面开展,尤其以主动式社区治疗(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ACT) 为代表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照料模式,使其精神病床总数由56 万张减至14 万张,且仍在不断下降,而院外服务由22.6%上升为71.6%;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每人的花费仅需900 美元/年,比住院治疗每人15 600美元/年下降了94%,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2,3]。
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精神疾病社区康复问题,但直到本世纪初我国内地共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 600 万人,全国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达13.47‰,但我国平均12 820 人才有1 张精神科床位,85 552 人才有1 名精神科医生[4]。人口众多、精神疾患人数庞大等现状,加之缺乏适宜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模式,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人力不足等原因,致使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相对滞后,未形成系统的本土理念及实践模式,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病情虽得到控制,但社会功能康复较差,生活质量较低。近年来,虽然住院化的精神康复手段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康复状态,故覆盖面广、成本低、注重心理及社会功能康复的社区精神康复显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对目前昆明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精神卫康复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分析昆明地区现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在满足康复需求方面的优势与局限,从而有针对性、时效性地提高现行社区康复服务水平,为昆明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本土化模式提供现实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4年3月-2014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昆明市主城区10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98 例家属为研究对象,征得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自编患者调查问卷对10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98 例家属,通过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所有量表的评定均由精神科医师或精神科护士完成通过访谈患者本人或者家属完成,家属问卷通过自评形式进行。负责问卷调查的工作人员经过统一的培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被调查者不能理解的语句作必要指导,但不做暗示。共收回100 份患者有效问卷,70 份家属有效问卷。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包括自编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基本人口学资料,对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情况的了解、建议及意见等内容组成。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 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的了解现状及要求 本次被调查的7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平均年龄为(61.89±14.03)岁,女性、退休人员居多,大部分家庭月收入在1 000~5 000 之间,监护人以父母为主。有90%(63 人) 的患者家属对目前的社区康复情况有所了解,其中对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复发的症状及预防、精神疾病的家庭康复有所的了解的家属分别占60%、43%、34%。康复过程中有77.1% (54人) 的家属遇到困难,其中分别有17.1%、34.3%、64.3%的家属在患者服药依从性、药物副作用、管理方面等遇到困难。有94.3%(66 人) 的患者家属想要得到帮助,其中有71.4%的家属想要得要经济方便的帮助,78.6%的家属想要得到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帮助,还有小部分家属希望相关部门为患者提供工作、免费服用新药好药,加强人际交往、家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调查还显示患者家属对目前社区康复管理的满意度为100%,见表1。
二、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现状 本次被调查的10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7±9.55) 岁,男性、精神分裂症、汉族、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居多,97%患者不能继续工作,77%患者靠低保和亲戚救助生活,79%患者住过精神病专科医院,97%患者服用过精神科药物,50%患者病情稳定。100 人中有71 人先后于1999年至2014年期间参加国家免费服药项目,免费服药种类有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安定等;3 人未服药、94 人坚持服药、3 人未坚持服药;6 人未进行每年体检、75 人每年体检1 次、17 人每年体检2 次、1 人每年体检3 次、1 人每年体检4次;有90 人到社区体检、4 人到综合医院体检、6 人未体检。有83%的患者对目前的社区康复情况有所了解,其中对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复发的症状及预防、精神疾病的家庭康复有所的了解的分别占83%、53%、43%。康复过程中有64%患者遇到困难,其中分别有24%、27%、26%的患者在药物费用、药物副作用、参加社区活动等方面遇到困难。有87%的患者想要得到帮助,其中有66%的患者想要得要经济方面的帮助,68%的患者想要得到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帮助。调查还显示患者对目前社区康复管理的满意度为98%,见表2。
讨论 本研究显示,昆明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汉族居多,多为初高中文化水平,未婚;绝大部分待在家里处于无业状态,但人员少部分(3%) 人仍然继续坚持工作;大部分患者的收入来源于低保或亲戚救济;这些患者的照料者多为其父母,但照料者年龄偏高(61.89±14.03) 岁,多数人已退休在家;患者家庭月收入在1 000~5 000 之间的居多;患者发病年龄从1 岁到65 岁不等,但21%的患者从未住过精神病专科医院;大部分患者服药年限长,均在10年以上且均坚持服药;有71%的患者先后参加国家免费服药项目;94%的患者每年均会参加体检,且大部分人是到社区参加每年一次的体检。目前,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对社区康复情况,包括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复发的症状及预防、精神疾病的家庭康复是有所了解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遇到的困难从高到底分别是药物副作用、参加社区活动、药物费用等方面,家属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管理患者方面,一半以上的患者及家属希望得到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及经济方面的帮助,小部分则希望相关部门为患者提供工作、免费服用新药好药,加强人际交往、家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患者及家属对目前康复均表达了较高的满意度。
表1 患者家属的不同人口学信息频率统计(n=70)
表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不同人口学信息频率统计(n=100)
由此可见,目前昆明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患者属于弱势群体,需要他人的照顾和监管,但大部分患者的监护人呈老龄化特点,监护人有时也是有心无力,很难有效地监管患者。同时,国内精神康复工作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境:首先,精神康复的任务非常艰巨,但社区专业人员匮乏,社区中缺乏精神专科医生、基层医生缺乏精神疾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缺少多学科组成的康复服务队伍和服务模式,使得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和家庭康复期间主要依靠专业机构和药物治疗,得不到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其次,社会中一些人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误解、偏见和歧视,使得患者难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承担适当的社会劳动,这些都是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全面康复的重要原因[9]。
因此,为改变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和康复的现状,我们可在借鉴国外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现实条件尝试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当前可引进或借鉴主动式社区治疗(ACT) 模式[3,10,11],以个案管理患者模式为切入点,尝试组建多学科的专兼职服务队伍,探索队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具有我国或地方特色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全面康复管理模式及验证其可行性,以推进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