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男
【摘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目前,广电媒体在脱贫攻坚报道中还存在着表现形式单调、报道角度单一、报道的整体性连续性不足等若干问题,本文从报道角度、报道内容、媒介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脱贫攻坚新闻报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脱贫攻坚 广电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在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中,广电媒体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四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宣传报道扶贫工作。这既是为扶贫工作营造氛围、团结鼓劲的过程,也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好题目、拿出具有时代价值的好作品的过程,更可以此来体现新时代广电媒体应有的时代担当。
客观地说,面对史诗般恢宏壮丽的脱贫攻坚工程,广电媒体的采编播节奏较快,新闻时效性要求较高,在快与好之间,平衡成了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在一线实践中,广电媒体的扶贫类报道经常面临以下问题:
新闻表现形式单调。过去一段时间,扶贫工作毫无疑问是各个媒体集中报道的重要主题之一,但是从各广电媒体播发的相关报道来看,很多报道形式单一,大多以动态消息、新闻专题和评论为主,很难吸引受众。甚至很多报道流于日常性报道,仅仅是一些新闻信息的罗列,音响、画面较为单一,缺少吸引力、感染力。
报道角度单一。广电新闻机构的扶贫报道,应该多角度,全面、立体地展示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但是目前一些扶贫脱贫报道仍习惯于自上而下地从上层俯视基层,而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出发的角度相对欠缺。事实上,扶贫工作确实离不开宏观决策和顶层设计,但是扶贫的着力点应在基层,其受益者在基层,成果变化也在基层,忽视了基层视角、群众视角,扶贫报道很难生动鲜活,很难有说服力。
报道的整体性、连续性不足。目前,一些广电新闻节目往往对涉及扶贫工作的内容进行蜻蜓点水或一阵风式的报道,而扶贫脱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如果只是体现一时一地的工作和变化,很难挖掘出扶贫攻坚工作的历史价值和全局性价值。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当认识到精准脱贫攻坚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新闻工作者应当及时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第一时间传递脱贫致富信息,报道党和国家的扶贫脱贫政策、扶贫脱贫措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
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做好脱贫报道,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事业,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用深度聚焦精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扶贫工作当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新闻工作者,要深入把握党中央的精神,用有深度的解读,不断修正扶贫攻坚的精度。发挥媒体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作用,甘当脱贫攻坚战中的纽带和桥梁,发挥媒体效能。
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应及时、全面、准确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工作要求,推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用精准的视角审视脱贫攻坚,用精准的思维谋划脱贫攻坚,用精准的措施推进脱贫攻坚。
二、用人心凝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在推进这项事业的过程中,既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又需要解决思想问题。广播电视主流媒体要做的就是推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报道和策划,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把脱贫攻坚纳入重大议题设置,深入基层,贴近民生,要聚焦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报道精准扶贫、精準脱贫的典型案例,挖掘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应用的成功经验,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智力支撑、舆论支持。我们不只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扶贫脱贫的成果,更是要关照扶贫脱贫中一个个鲜活的“人”。
辽宁广播电视台2016年底采制的广播专题《三进五台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该作品没有进行简单的数据罗列,而是聚焦驻村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困难,通过“三进五台沟”过程中的前后变化,展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思路和成绩。记者三次深入五台沟村,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才采写出了这篇践行“四力”的代表作品。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它的采写都是始于“四力”、源于初心,需要用心体验、用情感悟。新时代,要生产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无论长短,都必须用心、用情、力研、精制,要脚下沾满泥土、镜头记录细节。
三、用合力转化动力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关键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形成广泛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以及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在这个方面,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汇集信息、聚拢资源、联系各方、促进交流。特别是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集众智、聚合力,借助新技术、新渠道、新应用,当好“信息库”“连心桥”和“资源池”。广电媒体可以推出特色农产品扶贫公益广告展播,为广大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供新的载体和平台,使受众在收听收看公益广告时也能实时、随时参与到消费扶贫中来,助力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眼下,短视频已然成为传播新风口,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短视频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广电媒体应在短视频风口上有所作为。辽宁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和辽宁之声频率各有一档以《黑土地》为名的农业新闻栏目,这两档栏目从2016年开始举办“东北大集”,走出直播间,来到田间地头,随栏目组而来的辽宁省各地商户、企业带来上千种好产品都在广场集中展示,进行视频直播,收获了老百姓口碑、媒体声誉、商户效益的三赢。未来,广电媒体还可以继续深挖自身的资源优势,将流行的直播模式与“养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结合,通过“媒体+电商”跨界联姻的方式,整合电商平台资源,合力打造专为扶贫发声的“带货营销”,这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对乡村振兴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脱贫攻坚,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广播电视媒体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必须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正视并拓展自身的优势,做到既有深度又有精度,用人心凝聚必胜的信心,用合力转化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编辑: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