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林
近年来, 重庆市涪陵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打造以榨菜、中药材为龙头的“2+X”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通一二三全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区域互补新格局,蹚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新路子。目前,乡村产业集中规模度达36.6%、实现产值31.7亿元,同比增长12.3%,先后获评“中国百佳特色产业县(区)”“涪陵青菜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涪陵榨菜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突出基地化种植,做大乡村产业规模。涪陵区坚持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牵引,推广“企业+农户+基地”合作模式,统一技术指导,规范划片种植,从源头上提高产品产量、做大产业规模。一是推广良种化选育。大力实施“品种换代”工程,建立渝东南农业科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长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广榨菜杂交种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和千亩级水稻直播种植技术,引进种植茶叶、脐橙等优良品种,累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榨菜、中药材、水果等新品种28个,培养“增福土鸡、涪陵黑猪、涪陵白茶”等特色品种5个,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0个、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二是推广机械化耕种。研究出台购机补贴、维修补助、技术培训等惠民政策,推行农业机械化耕种收模式,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青菜头直播机械。转变“以机适地”为“改地适机”,推行“小并大、坡改缓、乱改顺、路相连、沟相通”的土地宜机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超80万千瓦,完成宜机化示范整地2 128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三是推广规模化生产。按照“稳主产区、扩次产区、拓展新区”的思路,推进种植基地区域化布局,推广“桑(蚕桑)—菜”“麻(苎麻)—菜”“药(前胡)—玉米”套作和“药(紫苏)—菜”轮作模式,主产乡镇全部栽满种尽,形成连片产业带。依托“三变改革”(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创新榨菜、中药材种植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参股经营等合作模式,以红利分享激发农户种植内在动力。目前,全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3万亩,其中套作轮种面积95万亩,实现经济作物总产值62亿元,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突出多维度赋能,提升乡村产业质效。涪陵区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推广大数据智能化改造应用,加速品种品质品牌创建,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坚持以技术研发创新推动生产加工提质增效,依托榨菜、中药材两大产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等51家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榨菜低盐腌制、膜分离技术、MVR蒸发等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创新自动脱盐脱水、无菌充氮包装、自动控温巴氏杀菌等15项先进工艺,研发世界领先的中药材微粒技术+膜技术,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8项,其中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发明专利154项。二是深化智能改造。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即通过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实现减员增效,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破解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行动,推进车间和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启动建设1 000亩绿色智能化榨菜生产基地,完成14条数字化生产线、100多套现代化生产设备引进并投入使用,实现年半成品加工能力超80万吨、年成品生产能力超60万吨。打造集研发、创新、生产于一体的太极医药城,加速建设工业4.0标准的中药提取中心、中药材前处理车间,实现中药无人化、可视化、智慧化生产和管理,太极藿香正气液制造技术标准与应用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转型升级项目评比第一名。三是推动品牌塑造。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助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农产品实施“三品一标”认证,通过科技改造、品质提升、市场深耕等方式打造特色精品,依托电视、互联网等平台提高产品知名度。目前,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186个,拥有“涪陵榨菜”“太极藿香正气液”等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其中“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147亿元,居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位。
突出全业态融合,延展乡村产业链条。涪陵区坚持走“以农为本、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即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嫁接“互联网+”,推进农业发展,让传统农业“活起来”。提升品质、做强一产,发展加工、做优二产,挖掘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做活三产),打造国家现代农业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一是农商融合。大力推进农商互联、融合创新,相继与北京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議,推动农业企业与淘宝、京东、“巴味渝珍”等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国际贸易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总额达31.7亿元。推广农特产品O2O销售模式,建成占地1万米2的涪陵电商产业园和352个乡村电商服务站,打造“涪陵e生活”“尚尚吧”等10多个农村电商平台, 2018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32.7%。二是农旅融合。推广“产业+基地+景点”发展模式,打造青菜头、胭脂萝卜、晚熟柑橘等特殊农业产业带,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体验游等新兴业态,举办涪陵榨菜嘉年华、南沱龙眼节、“石鱼出水兆丰年”丰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唱响了春赏花、夏避暑、秋尝果、冬玩雪的乡村旅游“四季歌”,累计建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14个、精品生态农业园24个、乡村旅游线路21条,2018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收入达25.8亿元,成功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其中南沱镇治坪村、睦和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三是农文融合。注重挖掘和保护农耕文明,建成农耕文化展览馆,开展传统村落现状调查分析和绘图保存,实施文物保护抢救性修缮工程,登记优秀古民居149处,成功申报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1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加强现代农业文化创意设计,建立国家级榨菜文化研究所,打造中国榨菜城、大顺中药材康养小镇、万松里民宿文化村等特色文化,开展榨菜工匠技师祭祖、中国味道峰会、焦石民歌大赛等文化活动,大力推广枳巴文化、榨菜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等传统文化,“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焦石民歌”等16个项目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武陵路70号 邮编:4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