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军,丁晓强
(1.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20025;2.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1)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和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5)。而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来,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研究也日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课题,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拟在全面梳理学术界就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以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这方面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党和国家站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审视我国发展现状、规划未来发展目标和战略方案提供一些建议。
对基本概念进行科学研究和界定,是学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一个科学的思想论断,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目前,学术界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内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物质文化需要”是指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是指在原来“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人们对所向往的更高层次的生活的需要,是对“物质文化需要”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杨德山和虎旭忻认为,“美好生活需要”的界定是对“物质文化需要”的超越和发展。他们指出,“美好生活需要”,除了更高质量的“物质文化需要”外,还包括许多丰富的内涵,如,政治生活方面对民主和法治更为向往;社会生活方面对公平和正义更为追求;生存空间方面对安全和环境更为谋求等①杨德山,虎旭忻.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J].理论探讨,2018(01):11-15。。浮新才认为,“物质文化需要”,偏重物质产品的需求和满足,具有形而下的“器物”特征,而“美好生活需要”,偏重物质产品的价值的需要,具有形而上的“道化”特征,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化,体现了人们需求产品的升级换代,也体现了需要结构和层次的变化②浮新才.从哲学上思考社会主要矛盾转化[N].学习时报,2018-02-07。。杨小勇和王文娟认为,“美好生活需要”拓展了“物质文化需要”的外延,是对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为:尊重的需要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求知的需要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美的需要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等③杨小勇,王文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逻辑及化解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01):17-28。。李燕则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阐述,从“物质文化需要”上升到“美好生活需要”,外延上关注的范围层次更广,在内容上更丰富,更切近社会主义本质④李燕.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解和认识[J].学习与实践,2017(12):19-23。。张夺和王桂敏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从人的需要理论出发理解“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化的内涵实质,是需要内容的丰富,也是需要层次的提升⑤张夺等.变与不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逻辑与内涵实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4):22-28。。佟德志和刘琳也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内涵更为多元,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⑥佟德志等.美好生活需要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分析——基于1990-2012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数据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9(02):39-5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的事实判断,符合我国发展客观实际。程艳和孙来斌认为,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合客观实际。一方面我们的经济有了相当大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效益、质量都不算高。从横向层面来看,“不平衡的发展”主要是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群体不平衡;从纵向层面来看,“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发展不足的问题⑦程艳,孙来斌.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8(01):22-26。。王立胜也认为,“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在发展“不平衡”上,“不平衡的发展”指的是发展领域范围,包括经济不平衡、社会不平衡、理念不平衡和制度不平衡等重要领域;在发展“不充分”上,“不充分的发展”指的是发展的层级质量,包括要素不充分、产业不充分、竞争不充分、模式不充分等⑧王立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判断[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09):12-19。。危旭芳也指出,“不平衡的发展”涉及发展的范围和领域,有东西部、城乡区域、三大产业、收入分配等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涉及发展的层级和质量,如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社会文明水平需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⑨危旭芳.新时代、新变革、新内涵、新要求——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J].岭南学刊,2017(06):17-20。。杨德山和虎旭忻总结“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认为,“不平衡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领域发展的不平衡,阶级阶层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主要以消耗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的情况将持续存在,国家治理方式在积极推进立法的科学化、执法的严格化、司法的公正化、普法的深入化任重道远等⑩杨德山,虎旭忻.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J].理论探讨,2018(01):11-15。。
任何理论的提出最终都有其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因而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依据的研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总的来看,学者们主要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实践依据三个方面的依据进行研究。
矛盾永恒存在,矛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规律。从理论依据来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胡隆辉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抓住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科学的新概括和新判断①胡隆辉.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J].学习论坛,2017(12):5-7。。吴强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分析方法,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发展的状态和趋势而做出的科学判断和结论②吴强.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J].宁夏党校学报,2017(06):10-13。。徐茂华和李晓雯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核心的内容,是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供了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科学的重要判断③徐茂华,李晓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三重维度及现实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7(11):6-11。。吕普生指出,社会根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关系原理、社会主要矛盾供求两侧及其主要方面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经典理论根据,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④吕普生.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依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8-31。。毛升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认识、新理解、新把握,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丰富发展⑤毛升.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逻辑[J].治理研究,2019(03):12-18。。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探索过程,这些探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依据。艾四林和康沛竹指出,判断和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善于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并依此确定主要的工作任务,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⑥艾四林,康沛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1):13-18。。徐茂华和李晓雯也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而又英明的判断,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大势的重大决策,是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丰富和发展⑦徐茂华,李晓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三重维度及现实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7(11):6-11。。王永贵和徐俊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和判断历程的正确把握。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三次重大变化。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三次重大变化的认识过程的历史性把握,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的战略判断的⑧王永贵,徐俊.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战略判断的深刻意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之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8-13。。董振华和张恺则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他们指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发展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牢牢把握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二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富起来了;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强起来,这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提供了历史依据⑨董振华,张恺.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必然性[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06):10-17。。李晶晶和李国俊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整体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历史规律的再现与传承⑩李晶晶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J].学术交流,2019(06):63-70。。
实践不仅是形成正确的理论认识的源泉,而且也是检验和判断理论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对新时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郜战红指出,党的十九大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的重大判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势,对新时代下新的世情、国情的回应①郜战红.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理论导刊,2018(02):32-35。。栾亚丽和宋则宸也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三个方面的现实依据:一是生产落后状态下旧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得以化解,如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二是新时代人民需求侧的结构与层次发生显著变化,如人民的物质生存需要达到满足后,对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追求发生全局性、历史性新变化;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我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尚未得到解决②栾亚丽,宋则宸.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及其深远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8(01):5-11。。夏文斌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政治文明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大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让国家更美丽。但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摆脱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所有这些都使得我国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都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依据③夏文斌.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应对[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5。。田天亮和田克勤也认为,十九大上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真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凸显了我国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极具现实针对性④田天亮等.从三重维度研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3):9-13。。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论断,不仅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性,还蕴含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学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王立胜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重点论及,蕴含了矛盾发展不平衡思想,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⑤王立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判断[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09):12-19。。徐茂华和李晓雯认为,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过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也提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矛盾观点,邓小平同志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江泽民和胡锦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提出和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是对他们关于矛盾学说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⑥徐茂华,李晓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三重维度及现实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7(11):6-11。。王红霞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科学论断,是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丰富和创新⑦王红霞.精准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9-13。。
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李君如指出,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而且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⑧李君如.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7-11-16。。张宏志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确立了新目标,要求我们党更好地把握人民群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我们制定的未来目标更加注重于发展的质量和均衡,注重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①张宏志.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意义[J].党的文献,2017(06):8-10。。李燕认为,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向,为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只有紧紧抓住、抓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全局性的科学历史判断,找到现阶段发展的动力和方向②李燕.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解和认识[J].学习与实践,2017(12):19-23。。汪亭友、丁摇晨和裴亚男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为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纵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性质有了部分的质变。从横向上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塑造和影响世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③汪亭友,丁摇晨,裴亚男.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内涵和重大意义[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01):52-5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5)。陈跃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道路上,始终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解决发展中国家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⑤陈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7(12):26-32。。栾亚丽和宋则宸认为,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基础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引领,又将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⑥栾亚丽,宋则宸.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及其深远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8(01):5-11。。周文彰和蒋元涛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工作着力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生积极意义⑦周文彰,蒋元涛.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依据和意义[J].先锋,2017(11):13-15。。唐正东进一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种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准确概括和清晰阐释,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而且还从社会主要矛盾观的角度,为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⑧唐正东.社会主要矛盾新阐释:内涵及意义[J].唯实,2017(11):18-21。。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路径的研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当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路径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路,总的来看,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的路径。
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问题,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王宜胜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一项根本政治原则。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仍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直面危险,迎接挑战,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⑨王宜胜.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J].兵团党校学报,2017(06):56-58。。郝宇彪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全局性的判断。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首要的就是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①张宏志.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意义[J].党的文献,2017(06):8-10。。洪大用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新概括不仅对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而且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关注人民需要的不断变化,始终顺应并引领时代潮流,不断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②洪大用.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新概括的深刻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1-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5)。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新时代党靠谁执政、执政为谁问题的深刻回答④程冰雪,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01):89-9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动摇。程艳和孙来斌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全体人民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⑤程艳,孙来斌.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8(01):22-26。。刘须宽认为,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动摇的立场,努力化解生产不充分难题,全方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⑥刘须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及其应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83-91。。王立胜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动摇,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增进人民福祉⑦王立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判断[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09):12-19。。宋英俊进一步指出,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做到一个不能掉队、一个不能落下,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⑧宋英俊.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明确几个问题[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7(06):20-22。。宋月红也指出,解决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⑨宋月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中[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06):11-15。。高峰和胡云皓从人的需要角度提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关系问题,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健康的精神力量;三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⑩高峰等.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5):64-69。。
发现问题是生命线,解决问题是落脚点。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着力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胡隆辉认为,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们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如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⑪。刘须宽从区域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作了分析,他认为,解决区域协调难题,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重振东北重工业基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重点还是要从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养老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持续优化①郝宇彪.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原因、内涵与解决思路[J].新东方,2017(05):10-14。。夏文斌则提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要看到发展的系统性、
⑪胡隆辉.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J].学习论坛,2017(12):5-7。全面性,如要解决在区域行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深入分析出现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关注一些特殊地区、特殊行业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同时,还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等有新作为、新举措等②夏文斌.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应对[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5。。危旭芳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城乡融合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域协调方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③危旭芳.新时代、新变革、新内涵、新要求——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J].岭南学刊,2017(06):17-2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制度更加科学和完善。汪玉凯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国家治理提出新任务,并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层面提出要求。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看,要适度调整国家的分配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区域的开发,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启动大规模新农村建设战略,把绿色发展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看,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制度,提升我国国家公共治理现代化水平等④汪玉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新任务[J].国家治理,2017(41):23-25。。危旭芳从民生和政治方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民生领域,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在政治方面,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⑤危旭芳.新时代、新变革、新内涵、新要求——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J].岭南学刊,2017(06):17-20。。杨德山和虎旭忻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三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四是坚持“一国两制”,推动两岸同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五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⑥杨德山,虎旭忻.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J].理论探讨,2018(01):11-15。。
学者们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问题进行积极讨论的同时,还深入研究了其他问题。
从哲学视角思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新视野。浮新才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本质属性和人的发展这个哲学的根本问题来看,我们党突出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着眼于不断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理论逻辑和政治逻辑的必然性,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初心。从马克思矛盾学说的矛盾主要内容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来看,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思想方法上要兼顾“重点论”与“两点论”两种思维,把握好阶段性重点攻坚和系统性长远施策的问题。同时,站在更大的时空尺度来看,不平衡、不充分这两个问题,都既有特殊性阶段性、又有普遍性长期性⑦浮新才.从哲学上思考社会主要矛盾转化[N].学习时报,2018-02-07。。文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他认为从认识论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深化,表现为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化认识和党对马克思认识论的自觉运用;从方法论看,党在深化认识过程中对唯物辩证法作了重要发挥,遵循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遵循事物发展对立统一运动规律;从目的论看,党深化认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全面的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深化认识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深化认识的终极目的⑧文列.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03):130-131。。张秀峰和刘卓红论证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科学命题的三大哲学逻辑,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命题的思想逻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命题的辩证逻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命题的实践逻辑等①张秀峰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科学命题的三大哲学逻辑[J].广东社会科学,2019(01):96-10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季正聚和许可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他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这一科学判断,不仅奠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给予了全面深化改革鲜明的实践指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形成改革的合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找准改革的立足点;以实践发展为基础,把握改革的脉搏;以改革方法为抓手,掌控改革的节奏与秩序;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防控改革风险;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落实改革的措施②季正聚,许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01):13-20。。胡鞍钢、程文银和鄢一龙则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并提出了具体的战略对策,如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淘汰落后产能,着力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营造创业、创新、创智的良好环境;在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巩固和提升教育水平,完善社会公共设施,提高社会保障质量;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文化需求;在生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③胡鞍钢,程文银,鄢一龙.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01):5-16。。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全球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④杨根乔.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02):93-99。。马明冲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中外发展理论的融合和创新。他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情况下,破解新发展理念下中国经济主要矛盾的方法。如实行系统化经济政策安排,让经济社会的发展步调一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体系结构和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实现中国和世界的同步发展⑤马明冲.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新发展理念:释义及破题[J].河南社会科学,2018(01):39-46。。孙琳琼和李朝秀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在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一直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在准确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过程中,让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明显改善,消除前进途中遇到的各类瓶颈和困境。一是融合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紧紧把握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这条主线,不断消除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中的障碍,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最终能够得以充分实现;二是坚持经济体制创新,借此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制度,创新政治体制,使之成为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的重要支撑;三是妥善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如建立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以辩证的思想正确认识与对待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系统解决利益分化问题等⑥孙琳琼,李朝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J].河南社会科学,2018(01):32-39。。查芳灵和黄伟力也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而回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更加突出的问题,只有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⑦查芳灵等.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基本国情没有变的辩证关系与现实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2-15。。
从法治建设层面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童之伟认为,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估计,是制定法治中国建设之基本方针和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从法学角度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也必然成为执政党现在和将来一个很长时期内看待和处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基础⑧童之伟.社会主要矛盾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联[J].法学,2017(12):3-11。。杜睿哲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凸显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法治品质的要求,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大法治改革力度和法治发展进度,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产出更多良法,不断提升法治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法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①杜睿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突出法治需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3-01。。朱振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国当前的法治发展也传递了一个新信号,对法治品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在法治领域,人们对精神心理满足的追求要求加强对权利的全面保护,另一方面人们追求长远安宁对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法律运行全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迈向新的层次和水平②朱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法治品质的全面发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02):1-2。。
自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以来,学术界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二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依据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依据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三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价值进行了总结,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世界格局的良性调整将产生积极意义。四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路径进行了精彩的发掘,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需要从四个路径入手,它们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动摇、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从哲学、改革、发展和法治等角度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进行了研究。
由上文所述可知,学术界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斐然成绩。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研究存在的不足或理论困境。一是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内容多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内容解读和阐释为主,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深刻性挖掘不太深,在学理上尚缺少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系统性阐述。二是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直线思维法明显,学理思维较缺乏。多数研究成果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和价值入手,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策略或举措,这种直线思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成果的价值。三是从研究视野来看,缺乏战略思维。多数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很少站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角度去研究。同时,比较性研究少,缺乏对我国历史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比较研究。
针对已有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学术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阐明这些学界尚未厘清的理论问题。一是在研究内容上,要加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整体性研究,学术界应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产生的理论基础、实质内涵、现实依据、形成历程、价值意义、显著特征、面临挑战、路径选择等层面展开整体性的研究。特别是要继续深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四个全面”理论逻辑关系的研究,此外,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渊源需进一步拓展。二是在研究方法上,要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维,以满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需要的思维开展研究,把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等方法结合起来,从而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研究更具现实性和实效性。三是在研究视角上,要有战略思维。立足新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大局上和战略上回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问题,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内容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其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