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理性思考

2020-02-19 12:04李娜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法治思维依法治国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法治能力 依法治国 理性思考

作者简介:李娜,尼勒克县委党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81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论概述

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我们办事要依法,遇事要找法,解决问题要用法,化解矛盾要靠法。碰到问题首先想到法律上怎么解决,这就是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理论阐述,不断丰富和完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

“法治思维”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紧接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并提,体现了“思维”与“行为”的统一, 其主体“领导干部”得到了突出强调,法治思维的理论更加完整和成熟。之后的几次重要党代会中又多次明确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十八届六中全会则明确表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各级干部其所有政治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约束规范内”,这更进一步的落实了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增强执政本领的内在要求就是坚持法治思维。

(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

1.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简单地说,符合法治精神的思维模式就是法治思维。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这五方面是要求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法治思维应当关注的重要因素。

法治思维作为一个当下事情的重要概念和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贯彻落实,因此国家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2.法治方式

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支配下处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是一种严谨的处理态度和理念。

3.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如果说法治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那么法治方式就是一种行为方式。法治思维具有主体性,法治方式则具有客体性。有法治思维才会有法治方式,但是无法治思维也可能有法治方式(那就具有偶然性和非自觉性)。法治思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而这种基石正是奠定和形成法治思维培养基和催化剂。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辩证关系,所以我们既要树立法治思维,同时也要养成依法处事的行为模式和理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坚决践行法治的良好行动,是新时期,我党践行依法治国的契机,其是新时期我党意志和思想的前瞻性体现。

(三)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法治思维应当是这个时代人们思维的共同特点。但不同群体的法治思维并非完全一样,而在不同类型的法治思维指导下外现的依法处事的方式也相应不同。 领导干部是公权力的保有者,同时也是行使者,其应当具备如下几种类型法治思维:

1.规则性思维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性思维的基本要求有二: 一是先立规矩后办事,用法律规范体系和与法律规范体系一致的其他规范体系规范人的行为;二是立科学的规矩再办事,也就是说,具备规则性思维不仅要求要停留在有规矩这个层面,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制定好的规矩,从价值层面来理解,法律本身是否“合法”是法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制度建设,尤其还要重视制度的质量。

2.合法性思维

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这种差别表现在法治思维上,就是领导干部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合法性思维。合法性思维首先要求公权力的行使要合乎法律的具体规定。当前实践中,最需要引起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在有法律具体规定的情况下,绕开法律的具体规定,直接适用法律原则。二是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约束或规范,或是法律不严谨,相关细则不明确,则也会影响到大的依法治国的重要格局。所以尤其在法律规定或者规定不明时,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应当在法治的框架内,要符合法律法规明示或暗示的目的、某一法律的原则, 如果这些都不存在,也应当符合法治的精神。

3.程序性思维

法治社会不仅需要规则,而且需要的规则是良好的。同样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法治社会不仅需要程序,所需要的程序也应当是正当的,真正做到依法谋划工作、依法履职用权、依法调节矛盾、依法解决问题,坚持工作循于法、秩序统于法、忙乱止于法。形成“始末一致”的尺度要求,否则,走程序就成了“走形式、走过场”。

4.权义性思维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规范系统。公权力既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切实保护私权利的正常行使和实现;同时有所不为有所收敛,不能与民争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面前,民众处于平等地位,只有充分维护和尊重人权,让民众可以依法行使自身的合法权利,方可让宪法根植民心,进而让民众自发自觉的守法用法。故此权义性思维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认真对待权利、切实履行义务。因此,领导干部要认真对待国有资产权利、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市场主体的权利,限制权利应当有正当理由、遵守正当程序,特殊情況下还应当给予公正补偿。二是以权利义务为线索审视、处理好社会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化解社会纠纷。

5.权责性思维

对于权利而言,义务不履行才会引致责任;对于权力来说,其本身就是义务,不行使权力或不正当行使权力就会导致责任。

权责性思维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有权必有责。在权力的配置过程中,应合理配置权力和责任,不应出现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现象。二是权责应相当。无论是责任制度的设计,还是追责、问责的实践,都应当坚持权责相当原则。

二、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意义

“法治思维”是一种新时期的新型创新思维,其与“法治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实现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对于我国依法治国的践行之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在这个重要关头,我党必须全方位团结社会大众的有生力量,积极面对各种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努力提升自身政治修养,学会通过法治思维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做好新时期的重要调整工作。

(一)是实现依法治国、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与治理能力是依托健全法治体系得以实现的”。由此不难看出法治建设在国家政治、文化及经济建设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需要以身作则才能协同全社会群众做好守法、知法,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我国发展依法治国的终极目标。因此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领导并建设各项国家任务,坚持创新和转变,运用法治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从而为制定科学政策、方针等提供更多依据和指导,为实现依法治国方略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其具体体现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引导下,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的现实情况,构建一套多方力量协同配合的法治体系,如:当前实施的依法治疆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新时代背景中,政府领导干部也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眼光,立足长远发展,从而增强各族群众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夯实地区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对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法治思维的持续性,要落实到具体实践活动中,从行为和思想两个层面上将法治工作做精致,让法治工作落地有声。

(二)是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现代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新时期,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日益飞速发展的节奏,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正因为如此,在新的时期,我党需要进一步把握时代前行的节奏特点,积极主动的调整改革战略和行动的方式方法,对于改革中的积极正面的经验要大力宣传,通过法律政策加强其禀赋,形成一种社会各界都积极遵循的规范和默契。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穷则变、变则通”,法治思维的思想得以形成一种理念,法治方式控制得当,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也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比如,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尤其有“三股势力”等尖锐的敌我矛盾。正因为如此,新时期的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更深层次的维度看待问题,学会和形成法治思维,懂得运用合理的法治方式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让社会矛盾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消弭于无形,真正树立起法治的权威,从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落到实处。

(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形象的直观反映和体现,这个群体人数不多,但作用十分重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一定要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树立典型,法治思维的理念和法治方式运用情况,体现着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给群众带来积极的模范表率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一份子,其并不能超脱于群众之外,其言其形,也需要在法治之内,并不能跳脱法治之外。” 我们之所以这么努力,其目的是为了达成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基本诉求,要倾听民众的心声,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展开法治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办事情、做决策必须严格在法治轨道上。新疆的领导干部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必须学会运用法治思维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矛盾,用法治方式科学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增进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认同,利用对法治的信仰来加强党的核心凝聚力,保证长久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四)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领导干部需要在新时期,深入领会我党的重要执政方针和政治思想,一方面要加强新时期法治思维,领悟依法治国的重要理念,为捍卫新时期公平公正的大格局贡献力量。同时,也要发挥人文情怀,学会在冷冰冰的法律之外,禀赋德治理念。将“德”与“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营造新时期稳定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领导要起到很好的风向标作用,积极努力的提升自身的政治情怀及修养,形成法治思维理念,领导干部做到了这一点,人民群众才会上行下效,这对于新时期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敦促和推动作用。因此在此重要时期,新疆领导干部因身兼力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采取德法结合、融合推进举措,做好民族团结的卫士。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这样才有助于带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干部群众重视法治,从而推动形成崇尚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着力点

(一)强化法治教育,在实践中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方面的学习培训,要注重从培养领导干部的规则性思维、合法性思维、程序性思维、权益性思维、权责性思维这五种思维着手,强化依法维稳的理念教育,使其树立法治信仰,提升其在实践中运用法治方式的水准。

首先,领导干部能做到守法和用法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学法懂法。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在调研中发现即80%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与不懂法有密切关系。所以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通过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明确法律的底线所在,带头尊重法律,故而,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学习掌握法律理论知识,将法律放在崇尚的高度,不敢僭越和違犯,时刻保持法律第一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法治素养,坚定法治信仰。

其次,各级机关及组织部门要重视遵循法治培训规律,突出法治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培训领域的宽泛性。比如要针对不同领域、分层级、分对象开展法治培训,重点应向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倾斜。把宪法法律列为各级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等各类培训阵地的必修课,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法宣在线等平台为领导干部提供丰富的学法资源,通过充实法律知识使其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再次,法治实践有助于法治思维能力的养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执法主体,行政机关务必要谨守严格执行之一原则,对于社会秩序、人民和公众的利益加以维护。执法者要以身作则,不可滥用职权,要秉承正义的信念来展开具体的执法工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法治能力,强化法治思维,多关注典型案例,广泛参与法治实践活动。锤炼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参与法治实践活动的方式,诸如“七步议事群众工作法”等,从而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办事的实践能力。

(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优化的法治环境中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与法治环境互为辩证关系,互为依托,彼此促进。

首先,法治环境对树立法治信仰的突出作用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当然,这种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创建亟需坚实的法治文化来支撑和延续。积极拓展法治文化视野,产出更多的该类型的优秀作品,加强人文宣传力度,积极培育人民的法治情怀,积极提升群众自身的法治觉悟和思想理念。

其次,可通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及考试平台、开展该类型宣传公众号,和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媒体做好大力宣传,树立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法治思想,宣传正能量,定期举行 “法治人物”重要宣传,营造积极良好的法治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全体民众树立信法而不信人,法律高于一切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监督作用,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理念和法治执行的能力。

(三)依法完善各项评价考察和权力监督机制,在制度保障下塑造法治素养

既然要促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培养,就应当有一个看得见的量化指标来供参考和分析。

首先,领导干部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要从法治效应、法治能力评估、法治维稳方式上来严格考核,综合考量其法治素养和法治方式能力。 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情况、运用法律法规处理矛盾的实效,都需要在相关考核期限内进行评估,作为其能否被委任或者提拔的重要参考因素。同时参照先进地区的举措,落脚于现实操作的优秀经验,积极寻找自身不足,扬长避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要将“法者,治之端也。”这一点根植于领导者思想深处,从源头杜绝特权思想的产生,让领导者在自身的权力范围内展开具体工作,即使深处高位,也始终保持初心,真正的做到为民服务。

其次,依法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机制。通过法律方式,积极的约束执政者的操守和行为,确保执政者的行为在法律约束范围内,公开化、透明化。全面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是应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贯彻法治管控,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一方面肯定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可以激发其学法普法护法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全面提升了领导干部的自身法治思想和法治能力,让监督体系能够真正发挥其相应的职能作用。

总的来说,新疆的发展稳定正经历着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也面临着时代的考验,积极防范化解各种社会冲突、全面保证新疆的安定团结才能体现出法治思想和法治手段的合理运用。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充分提升自身的法治思维理念,并全面提升法治执行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应对能力,凝神聚力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起到的助推作用。

注释: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R].2015-02-02.

姜明安.政府官員应具备法治思维[J].理论学习,2012(5).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4- 10-2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8页.

[2]胡建淼.法治思维的定性及基本内容——兼论从传统思维走向法治思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

[3]张琦.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第5-13页.

[4]张文宝.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涵和能力的生成[J].科学社会主义,2014(6).

[5]韦娌.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探析[J].桂海论丛,2013(2).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法治思维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