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兆平
[摘要]“至简”课堂,指追求简洁、简约、“限讲让学”的课堂。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限时讲授了,就能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至简;限讲让学;策略;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26-02
我们学校倡导“至简、让学、拓展”的课堂文化理念,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旨在使课堂活起来,赋予课堂以生命。“至简”,“至”指到达、抵达、追寻的意思。“至简”课堂,指追求简洁、简约、“限讲让学”的课堂。“至简”课堂体现了取舍之道,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也就是说,只有先取,才会有舍去;取多了之后常常舍去,才能再取。将取舍之道作用于课堂,能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从而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数学“至简”课堂中的“限讲让学”策略,体现了新的师生关系,重在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满对人性的关怀、天性的尊重和关注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一、“限讲让学”途径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m的教学理念,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其中的“让”,指位置的变化、重心的转移,亦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之义。“让学”,指教师让位于学生,教让位于学,即教师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至简”课堂中的限时讲授、让位于学,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限讲”:放弃过多预设,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听得懂的或会的不讲,学生能够自己理解的不讲,学生不会的或需要提升引领的才进行讲解、解说。在“限讲”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把师生的互动交流引向纵深。
2.“让学”:放弃占用时间,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兴趣,因为数学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拓展”:放弃知识灌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既然知识是无限的,那教师就要从“知识唯上”的狭隘观念中走出来,把教学重心放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限讲让学”策略
教师应理性地审视课堂,坚持“少即多”“少而精”的教学原则,追求至简的教学过程,合理释放课堂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课堂才能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实现低耗高效的目的,充满生命的活力。
1.制定简明目标,减压能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简明扼要、有年级特点和课时特色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例如,教学《复式统计表》一课时,教师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二是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教学目标简明、清晰、扼要,既有利于课堂教学,又助于教学后的检测和反馈。
2.巧设简约情境,激趣诱学
创设富有数学味和思考价值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和建构新知。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创设新年发红包的情境:“这两个红包各有1元钱和10张1角钱,请同学们先摸摸看,再说说自己的猜测。”在学生猜测后,教师将红包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打开看看发现了什么以及有没有什么疑惑。这里,教师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好奇,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
3.安排简洁过程,自主研学
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设计以下三个环节:(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2)情境激趣,理解數对;(3)寻找规律,发展能力。通过设计这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上位置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朴实有效,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简要教法,引导会学
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操作活动:“请同学们快速拿出12根小棒,要求用最快、最简便的方法去拿小棒。”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用逐一去拿小棒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那该怎么办呢?通过思考探究,学生发现了最快、最简便拿小棒的方法:一次拿10根(一捆)小棒,再拿2根小棒。用这样的方法拿15根、19根小棒,学生从中能发现十几是由10和几组成的,10加几就是十几。这样教学,为学生计算9加几做好了铺垫,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5.设计简化练习,拓展善学
练习,不仅要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A:
(1)按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32个图形。
①△○□△○□△○□……()……
②○○○□○○○□……()……
③△△△○○△△△○○……()……
(2)按这样的规律,第21颗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
活动B:
( )指
( )指
( )指
“数手指”游戏:不同的数法,36各在哪个手指上?
活动A的设计,虽然运用了多种素材,形成多个题组,但不难发现这些素材层次单一,不能起到深化认知的作用。活动B以“数手指”游戏为素材,紧扣周期规律设计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三个问题,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体验到周期现象中“每组数量”“一组的次序”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现“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以简单的素材设计层次丰富的练习,落实多元化教学目标,是数学练习设计所追求的“简”与“加”。
总之,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追求“简约而不简单”“还原数学本色”的目标,指简单地教、实在地学,摒弃一切不需要的奢华与作秀,努力达到“至简归真”的教学境界,使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善学、乐学。
(责编 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