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让关怀与爱不缺失

2020-02-19 05:09杨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同理心健全人格情感教育

杨倩

〔摘要〕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孩子在爱的包围中习惯了接受,渐渐地,他们就会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和分享,并且觉得父母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成人之后,容易形成自私、冷漠、偏激,甚至暴力等不健全人格。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拥有感受爱和分享爱的能力。

〔关键词〕同理心;自我中心;健全人格;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5-0075-02

案例

一个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往往就越是以自我为中心。壮壮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每次吃虾她都把虾剥给儿子吃,自己从来不吃。一天,奶奶来家里吃饭,妈妈把剥好的虾仁夹给奶奶吃时,没想到壮壮立刻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着奶奶把虾仁吐出来!壮壮的妈妈对此感到很无奈。

一位父亲感冒发烧,三天都没能上班,已经上初中的女儿却不闻不问,就跟没事发生一样。这位父亲平时对女儿非常关爱,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可是看到自己生病了,女儿却表现得这么冷漠无动于衷,他感到很伤心。

分析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特殊照顾,例如,好吃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了“小皇帝”般的待遇,习惯于高人一等,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分享。孩子在爱的包围中习惯了接受,渐渐地,他们就会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和分享,并且觉得父母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还有的父母认为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家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懂得关爱与分享。同理心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和想法,能够以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目前,在青少年中,同理心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心中只有自己,从不考虑周围人;以自己内心需求作为行动信号,不去体会别人的心理与情感;在处理与别人或集体的关系时,表现为不合群。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没有对社会情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在儿童期忽略了社会情感的培养,他们成人之后,“社会情感缺失”会导致自私、冷漠、偏激,甚至暴力等不健全人格。

建议

同理心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培养。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有限,从觉察需求、同理需求、展现同理行动到内化为孩子能力的一部分,需要家长慢慢地示范,引领,和孩子不断地练习。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最佳同理心的典范

孩子的学习都是先从模仿开始,他们通过观察成人的态度和行为来学习。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大人的一个影子,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出榜样,孝顺父母和长辈,关爱家里每个人的需求。例如给长辈倒水喂药,揉肩捶背,与家人一同分享开心快乐的事情,乡亲邻里遇到困难主动帮助等。在这样充满关怀和爱的氛围、环境中,孩子自然便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做。

家庭中的爱心和亲情要靠父母精心营造。父母要用温和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多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讲一些互助友爱的故事,父母要经常把“谢谢你的帮助”“我真为你感到高兴”“你辛苦了,歇一会儿吧”等充满关爱的语言挂在嘴边,所有这些沟通和交流是让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催化剂。

(二)实践锻炼,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小主人

不要让孩子成为家中的特殊人物,家中的事情要彼此分担,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要适当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比如收拾桌子、洗碗、擦地、叠被、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

在孩子稍微大些时,还可以让他分担相对重要的家务,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增强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他们在劳动中更能体会到父母为家庭的辛苦付出,理解家长的难处,渐渐学会懂得关心和体贴父母。

(三)同甘共苦,让孩子感受爱理解爱

爸爸、妈妈和孩子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每一样好吃的东西一起吃,每一件难做的事情合作完成,做到同甘共苦。有许多家长不会把家里的难处告诉孩子,想让孩子無忧无虑地成长,家长总认为那是大人的事,不用孩子操心。其实,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岁,家长就可以把家里的难处让孩子知道一些,例如爸爸妈妈的钱是怎么挣来的,家里的经济现状如何等。

某所学校曾经组织过“爸爸妈妈的一天”的社会调查,让孩子们调查爸爸妈妈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所做的事情。在调查总结课上,很多孩子都哭了,他们没有想到,爸爸妈妈挣钱是这么不容易。在以色列,无论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父母会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如很多犹太家长安排孩子去参加“饥饿体验”,带孩子去非洲的贫穷地区做义工。总之,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理解生活的不易,学会分担父母的艰辛和困苦,孩子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以真诚之心关爱别人。

(四)交往互动,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关心他人的需求

孩子具有感受别人需求的能力,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给他们提供关心和帮助。例如看到疲劳的爸爸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妈妈可以提醒孩子说:“你看,爸爸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他这样睡觉会着凉的,把毯子拿来给爸爸盖上吧。”通过家长的善意提醒,孩子慢慢便学会了关心他人的需求。如果家里养花或养宠物,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负责每天给花浇水除草,给小狗添加食物,通过让孩子照顾小生命,既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心。

同理心的养成必须从人与人的互动开始,让孩子觉察、接纳和同理别人的情绪感受。因此,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与小朋友一同游戏玩耍。当孩子乱丢石子时,家长可以提醒他不要影响和妨碍他人,要注意安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让他多观察别的小朋友的言行举止,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在良好的人际互动中反复练习。

(五)角色扮演,激发孩子理解别人的愿望

童年阶段的孩子主要是通过游戏和活动成长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与儿童一起游戏的重要意义,家长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与孩子共同完成角色扮演游戏。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扮演爸爸或妈妈,请孩子照顾生病的父母,让孩子讲故事给父母听,或带父母去公园。在互换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和了解大人的辛苦和不易。

(六)实时回应,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

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因此家长应注意引导和积极鼓励孩子,让他感受到行为的积极结果。例如,当孩子为你捡起掉在地上的笔,或给你端来一杯水,家长的一句“谢谢你”会让孩子深深感动。当孩子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和帮助,把好吃的好玩的拿出来与伙伴们共同分享,这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与肯定孩子的关爱行为,使他的情感得到满足,让他体验成就感与快乐,同时认识到爱与被爱是相互的。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从小教会孩子心存感恩,对他人关怀体贴,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绪,这样会让孩子心存一份真与善,使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宽阔、富足和美好。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锦州,121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同理心健全人格情感教育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