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利 朱华 白玉新 马春艳 张国栋 冯万禹 刘春丽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炎症,主要是由肺炎支原体造成,其发生率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0%左右,其中RMPP(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较为常见,一旦患上RMPP后,患儿病情明显加重,且肺部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升高,甚至可能伴有坏死性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现象,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同时提升对患儿的伤害,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1-3]。随着医疗水平的完善发展,临床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效果显著,其中灌洗液中细胞学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加、巨噬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4-5]。另外有研究发现,急性期患儿的血清中半乳凝素-3明显升高,因此证明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感染造成的炎症损伤有关[6-7]。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我院对此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纳入的103例RMP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接收的3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患儿59例,女性患儿44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78±1.02)岁,体重17~40kg,平均体重(29.87±1.47)kg,急性期61例,恢复期42例;对照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90±1.13)岁,体重18~40kg,平均体重(30.05±1.59)kg。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8]:(1)研究组患儿均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疾病的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3)中途未退出研究者;(4)对照组患儿均存在异物吸入史,病程不超过7d,经过胸片检查未发现肺部感染。
排除标准[9]:(1)研究前经检查显示肺结核、先天性疾病者、病原体混合感染或者肺部基础疾病者;(2)存在支气管哮喘史;(3)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研究者。
所有研究对象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术前给予常规检查,选择0.02~0.03mg/kg阿托品+0.05~0.10ug/kg咪达唑仑进行肌注,仪器选择纤维支气管镜(Olympus BF30c-20),同时利用利多卡因遵照边麻边进方式,依次通过声门、隆突、气管、叶支气管,并将纤维支气管镜放在病灶的侧叶、段或者亚段支气管,选择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洗,另外通过负压回抽液体,保证灌洗液回收率超过40%,保存2mL灌洗液检测中性粒细胞水平,再保存2mL置于12000rpm低温条件下离心5min左右,检测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载量。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比
选择单层纱布过滤灌洗液中黏液,经过离心后细胞沉渣给予苏木素依红染色,记录其中细胞总数、中性粒及巨噬细胞的百分比。严格遵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灌洗液上清中半乳凝素-3水平,而肺炎支原体载量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分别记录两组的半乳凝素-3、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同时研究组中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的各项指标水平,最后分析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相关性。
研究组的半乳凝素-3、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半乳凝素-3、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
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的半乳凝素-3、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不同时期患儿的巨噬细胞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时期的半乳凝素-3、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
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呈现正相关性(P<0.05),但与巨噬细胞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相关性
半乳凝素-3属于半乳凝素家族中主要成员,在细胞粘附、增殖及凋亡中具有一定的参与价值,另外还可与细胞中糖蛋白、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外的基质发生作用。研究表明,半乳凝素-3与多种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粘附与激活、注释细胞的化学趋化等[10-12]。目前临床上发现半乳凝素-3在RMPP患儿中呈现高水平,且急性期患儿较恢复期升高,证明半乳凝素-3在RMPP的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13-15]。
本文对此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半乳凝素-3、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的半乳凝素-3、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不同时期患儿的巨噬细胞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载量、中性粒细胞呈现正相关性(P<0.05),但与巨噬细胞无相关性(P>0.05),提示半乳凝素-3在RMPP气道炎症中具有重要价值,其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载量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密切相关。曾有研究显示,RMPP患儿的外周血及肺泡内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其与胸腔积液、肺损伤等情况息息相关。本文研究结果中急性期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恢复期,分析原因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参与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免疫炎症反应。另外半乳凝素-3是由肺部Clara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属于常见的促炎因子,加上肺炎支原体伤害患儿下呼吸道,主要取决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清除[16-17]。从上述研究中看到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载量正相关,可能是因为肺炎支原体对患儿气道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刺激,从而分泌出半乳凝素-3,而半乳凝素-3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发生活化反应,进一步清除肺炎支原体,但感染过程中可能消耗部分巨噬细胞[18-20]。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研究不足与局限性,如样本选取存在一定局限性,虽然按相应的标准进行了筛选,但所选取的标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另外样本选取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临床可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人数,延长研究时间,从而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半乳凝素-3参与了RMPP气道炎症反应,而肺炎支原体能够消耗巨噬细胞,另外半乳凝素-3与中性粒细胞及肺炎支原体载量密切相关,因此半乳凝素-3检测在评估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