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19 06:07吕春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组间血糖糖尿病

吕春兰

广东省阳春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广东阳春 529600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作为一种慢性终身伴随性疾病,疾病进展中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2]。随着人们对疾病与健康等概念认知的改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也逐渐向帮助患者养成健康习惯、纠正不良行为的行为干预转变[3]。本研究对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并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4];②应用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者;③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配合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者; ②存在精神障碍,沟通困难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按时正确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治疗,并嘱其合理饮食,每月复查血糖水平。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包括如下。①预期干预目标。血糖指标下降或小幅度浮动;可合理量化饮食,热量摄入与消耗呈合理比例,避免过量饮食;每周进行3 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每次时间40~60 min,心肺功能提升,代谢正常;超重者体重呈下降趋势,小范围浮动;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并发症预防等建立全面准确的认知,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②饮食量化。以运动、饮食能量平衡为原则,采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对三餐食物种类、总量进行约束;患者自行记录膳食情况,并对患者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三餐比例是否恰当,总量是否超标;同时严格控制糖、脂肪、钠盐的摄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优质蛋白。③运动量化。采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为患者制定数字化运动处方,对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量进行规划。④信息支持。采用单独指导与集体健康宣教联合的形式,包括每周集体健康知识讲座,一对一交谈等,内容涉及2 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方法等。⑤定期监测与复诊。对患者的饮食、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与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6 个月后的糖代谢相关指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SDSCA)评分。①糖代谢相关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 个月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②自我管理能力[5]:采用SDSCA 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为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 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的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HbA1c(%)观察组(n=53)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t 值P 值对照组(n=53)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t 值P 值11.55±2.19 8.31±1.25 13.714 0.000 12.24±1.24 7.47±0.82 33.715 0.000 8.59±1.54 7.36±0.87 7.431 0.000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6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6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11.61±2.23 9.69±1.67 7.168 0.000 0.140 0.889 4.816 0.000 12.29±1.33 9.56±0.98 17.208 0.000 0.200 0.842 11.907 0.000 8.53±1.72 7.96±0.82 3.267 0.002 0.189 0.850 3.654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CA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膳食情况、运动情况、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的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膳食情况、运动情况、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膳食情况、运动情况、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仅次于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病的第三大健康杀手,由于此类病症临床尚无特效药,因此一旦发病,疾病将会伴随患者终身[6]。2 型糖尿病是一种与患者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对于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7]。然而,改变患者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实属不易,因此多数患者的执行力差,造成血糖控制普遍不理想[8]。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DSCA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DSCA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血糖监测 足部护理 膳食情况 运动情况 遵医行为观察组(n=53)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t 值P 值对照组(n=53)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t 值P 值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6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6 个月后组间比较值61.10±10.56 80.82±23.54 8.420 0.000 62.43±14.52 65.27±15.67 1.370 0.174 0.539 0.591 4.003 0.000 72.41±14.28 87.13±18.94 6.452 0.000 71.86±16.02 74.94±19.47 1.264 0.209 0.187 0.852 3.267 0.002 81.57±14.84 97.59±12.43 8.554 0.000 82.02±13.62 85.34±15.85 1.640 0.104 0.163 0.871 4.427 0.000 61.52±11.95 78.65±12.54 10.184 0.000 60.73±11.87 62.78±13.65 1.170 0.245 0.341 0.733 6.233 0.000 80.81±10.84 89.07±8.35 16.343 0.000 80.58±11.65 82.78±9.48 1.516 0.133 0.105 0.916 13.664 0.000

大多数患者对疾病、并发症、自我护理缺乏充分认知和重视,日常护理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对于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约束[9-10]。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旨在引导患者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本研究结果提示,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 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膳食情况、运动情况、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春荣等[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饮食量化是防治2 型糖尿病的有效措施,由于药物治疗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加上人们医疗负担重,因此饮食控制是目前控制与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12]。本研究采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法,利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结合患者体制与膳食情况,为患者制定运动处方,合理设置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与运动量。研究提示,适当运动可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且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可促进机体利用葡萄糖,利于控制血糖[13];同时可加速血液循环,对改善心肺功能,预防并发症发展,以及延缓慢性并发症进展具有重要意义[14]。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强化患者转变行为的内在动力,促进其行为转变[15]。

综上所述,对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

猜你喜欢
组间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