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2020-02-19 07:32肖耿吉廖亦男刘芙蓉姚婷新于四景
疑难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口病亚群性反应

肖耿吉,廖亦男,刘芙蓉,姚婷新,于四景

手足口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由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儿传染性疾病,常见发病部位为手、足、口而得名。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部位疱疹、溃疡等,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威胁[1-2]。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手足口病症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新生儿数量逐年上升,导致手足口病患儿数量逐渐上升,已经引起大多数专家学者的关注。手足口病症状的发生发展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3-4]。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临床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现观察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纳入标准:均确诊为手足口病,病历资料齐全,且未并发急性感染情况。排除标准:排除病历资料不全患儿,对病毒唑、炎琥宁过敏患儿,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癫痫患儿。炎琥宁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9(6.4±2.1)岁;病程1~3(1.9±0.5)d;Ⅱ期41例,Ⅲ期14例;并发心肌损伤2例,肝功能损伤1例,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联合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8(6.2±1.7)岁;病程1~3(1.8±0.6)d;Ⅱ期39例,Ⅲ期16例;并发心肌损伤3例,肝功能损伤1例,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进行退热、止咳、疱疹部位消毒等治疗手段。炎琥宁组将注射用炎琥宁(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按1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联合组在炎琥宁组治疗基础上,以病毒唑(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10 mg·kg-1·d-1分2次肌内注射。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 d,观察效果。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1.3.1 观察临床症状:对2组患儿发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消退时间 。

1.3.2 血清指标检测:2组患儿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获得血清,保存待检。使用酶法速率法检测CK、LDH、CK-M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4、hs-CRP、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 记录不良反应: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口腔黏膜恢复正常,疼痛消失,食欲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口腔疼痛明显减轻,食欲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炎琥宁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联合组患儿发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炎琥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CK、LDH、CK-MB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CK、LDH、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K、LDH、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炎琥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4、hs-CRP、TNF-α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IL-4、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炎琥宁组(P<0.01),见表4。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K、LDH、CK-MB水平比较

表4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hs-CRP、TNF-α水平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CD4+、CD3+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改善幅度优于炎琥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2组患儿治疗前后CD8+、CD4+、CD3+水平比较

2.6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4.55%)略高于炎琥宁组(9.09%),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5,P=0.376),见表6。

表6 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6]。病毒唑是一种广谱的核苷类药物,具有较强抗病毒作用,临床常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7],唐玉珍等[8]在研究中使用病毒唑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炎琥宁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对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常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的治疗[9-10]。目前关于病毒唑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结果显示,使用病毒唑联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发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短,说明二者联合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消退,帮助患儿病情快速恢复。

有研究显示,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会使患儿出现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对患儿心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11]。CK、LDH、CK-MB等心肌酶指标是临床常用的评价机体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对CK、LDH、CK-MB水平进行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朱磊等[12]研究显示,手足口病患儿CK、CK-MB水平呈现异常高表达,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适当的治疗,能够降低心肌酶CK、CK-MB水平,减轻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卢燕等[13]研究显示,使用艾司洛尔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心肌酶CK、LDH、CK-MB水平明显下降,表明有效的治疗能够调控CK、LDH、CK-MB水平、缓解患儿心肌损伤的结论。本结果显示,使用病毒唑联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明显缓解,说明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原因可能是二者联合应用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抗病毒作用,使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症状的发生发展通常伴随着机体炎性反应[14-15]。IL-4、hs-CRP、TNF-α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评价机体炎性反应状态的指标。IL-4能够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与机体炎性反应密切相关[16];hs-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组织合成的C反应蛋白,是一种广谱的机体炎性反应的标志物[17];TNF-α是一种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刺激IL-6、IL-8等因子的生成,从而使机体产生持续存在的炎性反应[18-19]。本结果显示,使用病毒唑联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患儿炎性反应得到明显的抑制,说明二者联合应用能够通过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使患儿病情得到改善,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有研究认为,手足口病症状的发生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20-22]。T淋巴细胞亚群是评价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的常用指标,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能够较为直观、准确地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进行评价。本结果显示,使用病毒唑联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受到调控,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原因可能是二者联合应用抑制患儿炎性反应,提升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与高淑林等[23]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使用病毒唑联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退速度,改善心肌酶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肖耿吉: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廖亦男:课题设计,论文撰写;刘芙蓉: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整理、论文修改;姚婷新:进行统计学分析;于四景:提出研究思路,分析实验数据,论文审核

猜你喜欢
口病亚群性反应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手足口病那些事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T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