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2005—2018年

2020-02-18 06:26巩前文李学敏
改革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巩前文 李学敏

摘   要: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定量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求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安全供给3个维度选择10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对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以及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趋势生成,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我国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经营增收能力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应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生产源头化治理,促进农产品消费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0)01-0133-1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15.9%,达到6.58亿吨,人均粮食产量从319.00公斤增至472.38公斤①。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飞跃,使全国人民实现了从“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然而,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三大困境:一是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化学品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農业生产方式使耕地资源持续被消耗、农村生态环境被污染,制约了农业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农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态势难以扭转。一方面,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及其利用效率低下叠加拉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农产品自身缺乏特色与品牌优势,使农产品市场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村地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应对农业发展三大困境,迫切需要从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找突破口,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落实绿色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农业加速绿色化转型。无论是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还是地方推广发展生态农业,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成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益举措。与此同时,农业资源趋紧、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时间紧、任务重,探讨农业绿色发展进路已成为学术热点和社会关切。如何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客观全面地分析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短板,是现阶段尤其值得探讨的话题。为此,本文在系统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定量评价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短板,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文献综述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是深化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自绿色发展理念拓展至农业领域以来,借鉴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增长评价体系,国内外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经历了从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的量化评估到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发展过程。

可持续发展评价和绿色增长评价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提供了重要借鉴。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包含可持续水平和发展水平2个维度共11个指标,而绿色增长评价体系则包括环境与资源生产率、自然资产基础、生活质量、政策响应4个维度共14个指标[1-2]。其中,绿色增长评价赋予了绿色经济相对具体的特征,如提高能效、清洁、弹性[3],使用更少资源创造更多价值、选择有利于环境的增长方式[4]。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术界持续推进绿色增长研究:一方面,绿色经济评价体系构建成为热点,相关学者先后构建了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绿色指数和绿色生产指数等绿色经济评价体系[5-7];另一方面,现有的绿色增长分析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多位学者根据实证研究对象的特点,改进已有的绿色增长框架,对世界多个地区的绿色经济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8-9]。

在农业绿色化转型背景下,绿色经济量化评价的研究热潮在农业领域产生了较大反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主要聚焦于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的量化评估。国际上,学者们将绿色经济量化评价方法应用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如Kanter et al. 关注人类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协调性,构建了包含农艺、环境、社会经济、农产品多样性、人类营养等5个维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评价框架[10]。Quintero-Angel et al. 则强调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维度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11]。在国内,学者们针对可持续农业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亦越来越多。如将低碳农业的标准予以量化构建低碳农业评价体系[12],从经济效率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维度构建生态农业评价体系[13],基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重维度或农产品维度构建绿色农业评价体系[14]以及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文明的评价体系[15]。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框架,诸多学者尝试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已有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均以绿色经济量化评价框架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为基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高质安全成为大部分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中涵盖的三个维度。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侧重点选择相应指标:资源节约选择耕地资源与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环境友好选择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及其有害成分排放强度、畜禽粪便处理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指标;产品供给绿色安全选择农产品质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产品加工产出占比等指标[16-17]。此外,也有学者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供给绿色安全三个维度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评价维度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如生态评价维度[16]、乡村经济生活评价维度等[17]。

总体而言,已有相关评价体系呈现综合性增强、适用性变广的特点:研究对象从低碳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的量化评估转向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数据获得的可行性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可比较性逐步增强。然而,由于学术界对农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缺乏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主要表现为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回避或模糊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界定,导致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观随意性较大;二是在研究范围上现有研究主要立足于区域差异比较,较少关注农业绿色发展的变化趋势,造成指标体系对跨时间的全国数据适应性较差。因此,合理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兼具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

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绿色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这里从理念、手段、目的三个层次,低碳性、经济性、安全性三个方面来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

(一)农业绿色发展包含理念、手段、目的三个层次

农业绿色发展是包含理念、手段和目的三个层次的复合概念。农业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与拓展,农业绿色发展目标是新时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延续和深化,农业绿色发展方式是对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的肯定与融合。

1.农业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与拓展

“农业绿色发展”概念完整提出的时间较短,但农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早已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关注到农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一次绿色革命[18]。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19]。新发展理念提出后,我国农业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开始全面转型,农业绿色发展概念应运而生。农业绿色发展概念,既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的理解,又需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作进一步探析。其一,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农业绿色发展要求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农业绿色发展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催生的绿色革命[20]。其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造性论述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高度凝练与生动阐释。农业绿色发展意味着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农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增加农业收益和提高农民收入。

2.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我国农业发展既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又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乎国家重大战略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寻求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一方面,农业绿色发展目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延续,二者具有一致性,均以尊重自然为原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农业绿色发展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基本内容[21],因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延续。另一方面,农业绿色发展目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化。农业绿色发展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绿色化导向,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抓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助推绿色农耕文化的回归、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转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相较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目标更为具体,包括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产品质量。

3.农业绿色发展是对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的肯定与融合

发展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契合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其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当前,社会对生产和生态经济诉求的升级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巨大挑战,并催生了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22]。生态农业的产生是为了应对生态环境危机,其侧重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倡导农业生产过程的低碳性;绿色农业的产生则伴随着社会对绿色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因此,绿色农业以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为导向,推动整体绿色产业链的不断绿色化、标准化、高质化。其二,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实现模式。农业绿色发展导向下的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将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23],成为有利于环境保护、保障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二)农业绿色发展涵盖低碳性、经济性、安全性三个方面

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兼顾农业发展的低碳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目标共赢。农业绿色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1.低碳生产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

低碳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既能满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又能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投入品和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给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推广农业低碳生产技术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低碳清洁的农业生产方式,一方面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农用薄膜的使用量,以降低其释放和残留的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資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经济增收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

经济增收要求农业发展在保障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基础上为农业经营者带来稳定的收入增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其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提高农业经济增收能力表征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均农业产值的增长和农业盈利水平的上升,意味着须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生产对化学投入品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优化资源利用和降本增效。

3.安全供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安全供给强调农业发展能够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以满足新时代居民对农产品多元、安全和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需求从“量”向“质”转变,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体现之一。因此,提高农业安全供给能力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求構建长效保障监督机制,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销售等全过程的绿色化监督与质量控制,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与农业服务。

三、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

(一)评价指标选取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采用指数评价方法。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主要考虑其全面性与可参考性。全面性是指指标能够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生产、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进行评价,从而能够较好地反映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可参考性是指指标评价的结果不仅反映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而且能显现农业绿色发展短板,对制定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本文从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和安全供给等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见表1,下页)。

低碳生产方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农用薄膜的使用量,达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农业低碳生产目的。此外,加强农业废物再利用同样是低碳生产的路径之一。秸秆燃烧率、畜禽粪便转化率等指标均可反映农业生产中废物再利用情况。但由于秸秆燃烧火点数据缺乏连贯性,畜禽粪便转化率难以准确估计,只能舍弃废物再利用指标。最终选择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率、农膜使用强度下降率、农药施用强度下降率、农业节水系数增长率4个三级指标来表征。

经济增收方面,主要考虑农业产值和收益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经济效益。因此,选择农业人均GDP增长率、农业成本利润率增长率、土地产出率增长率3个三级指标来表征。由于2012年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分省份数据不再公布,故舍弃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指标。

安全供给方面,食品安全的最低标准是无公害,保障人体健康安全,更高标准是绿色和有机。此外,食品安全的保障须追溯到农产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业等各个环节。基于此,选择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企业增长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增长率、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下降率3个三级指标来表征。

(二)指标数据、权重确定及指数计算模型

1.指标数据来源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10个三级指标,共涉及11个基础指标数据,时间跨度为2005—2018年。数据来源于2005—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2019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5—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05—2019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2005—2018年《绿色食品统计年报》、2005—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指标数据处理

指标体系内各指标的绝对数物理意义不同,导致数据的量纲不同。统计学中,不同量纲的数据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由于本文指标均通过采用增长率或下降率的形式进行了相对化处理,即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因而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三级指标数据为基础数据,由公式计算得到。

3.指标权重确定

在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的计算过程中,各指标要素权重的确定是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的关键。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其结果如表2所示。

4.指数计算模型

在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计算公式为:

In=∑ωixi(1)

其中:In为第n年农业绿色发展指数;xi为一致化后的第i个无量纲指标;ωi为第i个无量纲指标的权重。

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比较

基于构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利用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分别对2005—2018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

(一)2005—2018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

2005—2018年的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1077波动上升至2010年的0.1038,到达2010年拐点后逐步下降至2016年的-0.9218,2017年转向上升。从三个维度二级指标测度结果来看,低碳生产、经济增收两个二级指标总体得分较低,测度期间多数年份得分为负值,安全供给二级指标总体得分较高(见表3,下页)。

1.农业经营增收贡献持续走低与农产品安全供给乏力限制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从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及二级指标测度结果的变化趋势来看(见图1),低碳生产二级指标持续平稳且绝对值较小,对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贡献有限;相反,经济增收与安全供给两个二级指标绝对值相对较大,是影响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其中,2005—2015年,安全供给二级指标变化趋势相对平稳,而经济增收二级指标与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波动趋势呈现较高相似性,即先波动上升后下降,且均在2010年达到峰值;2016年,经济增收二级指标持续走低,安全供给二级指标出现大幅下降,拉低了同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2017年,经济增收与安全供给二级指标均出现大幅增长,随后在2018年出现小幅下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农业绿色发展指数2017年出现大幅拉升,2018年有所减缓。

2.农产品低碳生产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低碳生产维度的4个三级指标结果显示,2005—2018年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农业节水系数未表现出较大的变动幅度(见图2,下页)。其变化率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以下两点:第一,2013年为农业投入品施(使)用强度出现下降态势的转折点。2005—2012年,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和农膜使用强度下降率均为负值,其中,农药施用强度下降率自2013年以来转为正值,并从2013年的0.0095上升到2018年的0.0892,累計增长0.0797;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率和农膜使用强度下降率分别于2015年、2016年开始由负转正。2005—2012年农业节水系数下降率表现出围绕零值上下波动的态势,主要由于农业灌溉效率与自然气候息息相关,同时先进的现代节水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设并投入使用;随着农业绿色生产意识不断增强和农业现代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从2013年开始,全国农业节水系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二,2016年以来全国农业低碳生产情况总体向好。2016年,低碳生产维度的4个指标首次均出现正值,且持续至2018年,意味着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从2016年开始均有所下降,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可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低碳生产。

3.农业生产效率稳定提升,盈利水平开始改善

经济增收维度的三个指标呈现较大差异(见图3)。农业人均GDP增长率和土地产出率增长率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变动幅度较小,对经济增收二级指标的贡献率较为有限。农业人均GDP增长率的稳定增长,一方面归因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得益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成本利润率增长率波动明显,对经济增收二级指标形成显著影响。农业成本利润率增长率由2005年的-0.0202波动上升至2010年的0.3752,其后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0.6757,2016年出现小幅上升,并于2017年开始由负转正。2016年以前,农业成本利润率表现出较大波动,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仍在探索阶段,农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经营的市场适应性较差,而该境况在2017年以后有所改善。

4.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能力稳中向好

安全供给维度的三个指标总体变化较小,仅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指标在2016年出现较大波动(见图4)。其中,每年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数量除2008年、2015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稳定增长;每年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数量相较于企业数量变化较大,但同样除了2008年、2012年、2015年数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稳定增长;2005—2015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持续稳定下降,2016年急剧上升。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2003年中国绿色食品协会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农业”概念,此后与绿色农业相伴而生的绿色食品逐渐受到国内市场的青睐,表现为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和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第二,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挂牌成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促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稳步下降;第三,2015年10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食源性疾病信息的报告规范写入法律条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更加严格,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上报率增加等,是2016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出现急剧上升的原因,但其后2017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迅速下降,下降率达0.8467,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向好。

(二)2018年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省域比较

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找寻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有必要对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省域比较。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测度结果如表4(下页)所示。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最高,其次是河北、贵州、甘肃、重庆;湖北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最低,陕西、北京、吉林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也较低;其他省份居中。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区域比较呈现两大特征。

1.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区域差异大,中部和东北地区得分较低

从不同地区比较来看,2018年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较大区域差异。其中,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得分最低,分别为-0.1480和0.0218;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得分最高,为0.1250;东部地区平均得分为0.0523。东北和中部地区的低碳生产和经济增收二级指标得分均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这意味着,农业低碳生产水平低和农业经济增收贡献低是造成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此外,中部地区的安全供给二级指标得分为四个区域中的最高值,东北地区安全供给二级指标得分则最低,安全供给能力提升速度缓慢导致东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在四大区域中最低。比较不同地区内部各省份特征,可发现东北三省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普遍偏低,分别位于第23、25、28位。中部地区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普遍处于中等偏低位置,其中,湖北省排在倒数第1位,其余中部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则主要集中在第10~20位的位置。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两极分化最严重;东部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同样呈现显著差异,最高排名达第2位,最低仅排在第29位。

2.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二级指标普遍向好,安全供给能力提升空间大

从低碳生产维度来看,2018年省域低碳生产得分仅有两个省份为负值,意味着绝大部分地区低碳生产水平相较于2017年有所提高。低碳生产维度得分最高的是海南(0.0533),其次是西藏(0.0372)和广东(0.0344);最低的是北京(-0.0161)和湖南(-0.0063)。其中,西藏和广东在化肥减量方面成效突出,相较于2017年,两个省份2018年的化肥施用强度分别下降了11.8%和11.5%,成为年化肥施用强度下降最快的两个省份。从经济增收维度来看,2018年各省份农业经济增收水平差异较大,但总体水平较高。经济增收二级指标得分最高的为内蒙古(0.4883),最低为湖北(-0.3299)。纳入统计的31个省份的经济增收二级指标中,约2/3的省份经济增收二级指标为正值,表明多数地区经济增收水平相较2017年有所提升。从安全供给维度来看,2018年各省份安全供给水平差异较大且总体水平提升空间较大。安全供给二级指标得分最高的为贵州(0.4137),最低的为北京(-0.3154)。安全供给二级指标得分为正的有16个省份,其余15个省份为负值,表明近一半省份安全供给水平相较2017年有所下降。由此可见,绿色高质量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具有较大空间,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重视农产品安全供给能力的提升。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这里在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和安全供给3个维度共10个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测度了2005—2018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和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趋势生成,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2005年波动上升至2010年,其后持续下降至2016年,其主因是农业经营增收贡献持续走低与农产品安全供给乏力;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上升趋势生成,农业绿色发展形势向好。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较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高。第二,我国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经营增收能力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低碳生产二级指标持续上升,各地区低碳生产水平差异较小,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推行农业低碳生产方式成效显著。经济增收二级指标2010—2016年持续低迷,2017年下降趋势得以扭转,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升,农业盈利水平开始改善;安全供给二级指标稳中向好,但2018年近半数省份安全供给水平有所下降。因此,提升农业经营增收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是未来提升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进路。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是落实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措施,保护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24]。二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政策创新,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三是重视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的市场潜力,促进农业与农村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第二,加大农业生产源头化治理,聚焦农产品安全性和质量提升。一是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通过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产地认证,倒逼农产品产地强化保护措施,如监测和防止农产品产地的周边工矿企业、医院、交通等可能引致的重金属污染。二是实施休耕和永久性退出生产序列并举,确保不在重污染土地上开展农产品生产。对于中轻度污染土地,采取休耕措施,达到安全标准后再投入生产;对于重度污染土地,则强制退出农产品生产序列,用于经济作物生产或其他非农用途。三是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引导安全科学用药用肥。重点开展高毒违禁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督查,减少不科学用药用肥造成的农业生产环境污染。

第三,促进农产品消费市场化改革,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是充分吸收国际农产品相关标准制定经验,完善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体系。改革消费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扭转消费者面对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多元复杂认证农产品无所适从的局面,建议统一以“绿色农产品”作为高质量安全农产品标识,降低普通消费者认知难度。二是加强绿色农产品标识管理,便于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辨识。绿色农产品认证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认证依据标准要求,由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开展认证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成熟的防伪、追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标识码的科技含量。三是严格绿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增强绿色农产品公信力。政府监管部门不定期对市场销售的绿色农产品进行抽查,对于违规使用和虚假使用绿色标识的生产者和销售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DIVI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EB/OL].http://www.un.org/esa/sustdev/natlinfo/indicators/indisd/indisd-mg2001.pdf,2001.

[2]OECD.Declaration on green growth[R].Singapore:OECD,2009.

[3]World Bank Group. Inclusive green growth:the pathwa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index.php?page=view&type=400&nr=690&menu=1515,2012.

[4]European Commission. Managing resources[EB/OL].(2019-08-08)[2020-01-05].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basics/green-economy/resources/index_en.htm,2016.

[5]歐阳志云,赵娟娟,桂振华,等.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11-15.

[6]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等.2010中国绿色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巩前文,严耕.“绿色生产”指数构建与测度:2008—2014年[J].改革,2015(6):73-80.

[8]PANW,HUC,TU H,et al. Assessing the green economy in China: An improved framework[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09:680-691.

[9]MATRAEVAL,PETRS,SERGEYE, et al. Improvement of Russian energy efficiency strateg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green economy” concep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19,

125: 478-486.

[10] KANTER D R,MUSUMBA M,WOOD S L R,et al. Evaluating agricultural trade-offs in the a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Agricultural Systems,2016: S0308521X1630542X.

[11]QUINTERO-ANGEL M,GONZáLEZ-ACEVE-

DO A. Tendenc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18,

254: 273-281.

[12] 谢淑娟,匡耀求,黄宁生,等.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广东的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3(6):916-923.

[13] 刘应元,冯中朝,李鹏,等.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14(3):24-29.

[14] 崔元锋,严立冬,陆金铸,等.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6):29-33.

[15] 辛岭,胡志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4):135-142.

[16] 靖培星,赵伟峰,郑谦,等.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预测及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0):51-56.

[17] 张乃明,张丽,赵宏,等.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生态经济,2018(11):21-24.

[18] 叶谦吉.生态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1982(11):3-10.

[19] 巩前文,严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5(9):63-67.

[20]赵会杰,于法稳.基于熵值法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J].改革,2019(11):136-146.

[21] 管延芳.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7(2):18-20.

[22] 严立冬,崔元锋.绿色农业概念的经济学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40-43.

[23] 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4] 王钊,曾令果.新中国70年农业农村改革进程回顾、核心问题与未来展望[J].改革,2019(9):19-30.

Constru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2005-2018

GONG Qian-wen   LI Xue-min

Abstract: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short board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 to promote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10 three-level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low-carbon produc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safe supply, and an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from 2005 to 2018 and the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in 2018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5 to 2018, the rising trend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been generated in China,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were obvious in 2018. Initi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promoting low-carb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income-increasing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operation and supply capacity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sourc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umption are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农村绿色发展的外溢效应测度及补偿政策研究”(18BGL17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生态文明协同建设中区域生态补偿总值量化方法研究”(16LJC009)。

作者简介:巩前文,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绿色发展与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李学敏,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①数据来源:1979—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古丈毛尖制茶工艺的调查报告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的意义
浅析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