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 谋划全局 担当作为 砥砺前行

2020-02-18 11:14苏威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意见

编者按:为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聚焦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推动全省教研改革发展,开拓学院教研工作新局面,学院于12月17日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上,苏威院长针对教研工作提出了六点意见。意见继承了学院教研工作的优良传统及先进经验,分析了学院教研工作的獨特优势及发展机遇,明晰了学院未来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为学院教研工作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刊发苏威院长的发言提纲,供大家交流。

今天,我把教研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请来,就教研工作展开座谈,就是想利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的契机,认真梳理、总结,科学定位、谋划,共商学院教研工作大计。刚才几位同志围绕《意见》精神,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与解读,对部门未来工作做了计划,对学院教研工作也给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同志们为学院的发展,担当精神和大局意识的体现。谈得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意见》出台非常重视,并组织了认真学习。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意见梳理、提炼、升华为推动我院教研工作改进的思路和举措,并在未来工作中加以深化和落实。所以,今天的会议对于学院教研工作乃至全省教研工作,或者说推动学院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课程政策转化落地、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及专业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所谓“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几十年来,教研工作已成为学院安身立命之本,初心使命之一。1954年8月,教育厅按东北区各省、市教育厅、局人员组织机构及编制表(草案)的规定增设教学研究室。1957年建院伊始,我院就被称为“吉林省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及教学研究工作。客观地讲,学院的逻辑起点和初心使命就在于依托研培结合工作职能助力全省教育发展。多年来,学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研培一体”的重要理念,目前,教研工作和培训工作已经是我院发展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教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乎学院的层次与水平,教研工作取得的成绩直接影响学院对我省基础教育的贡献。

就在前不久,正当我们筹划向省教育厅及省财政厅申请省级教研工作专项经费之时,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这是继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后,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的又一政策支持和高位引领,也为我院做大、做强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与政策保障。在此之前,面对全国多家省级教育学院的重组、合并、改革,许多同志有所顾虑,担心我院省级教研机构的职能会因为改革有所削弱。实事求是地讲,由于教研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重视等因素,教研工作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我们的教研员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忧虑,文件的出台,令我们从事教研工作的同志们深感振奋,可以说,我们迎来了教研工作发展的“春天”,为我们的教研员各显其能、大展身手提供了大好机会。

建院60多年来,我们探索、实践,已经成功建立省、市、县、校四级教研行政管理体系(四级教研网络),形成了上可服务教育行政部门,中可指导市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下可直面中小学教学一线,上下联动、独具我省特色的教研工作机制。在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创新、规范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吉林省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吉林省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兄弟省份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当然了,这都是在杨玉宝同志的带领下完成的。比如说,学院2016年确立“互联网”教研主题、2017年提出“教研工作固本工程”主题、2018年提出“教研服务均衡年”主题。各教研部门围绕“教学观察”主题,通过征集、撰写及修订《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意见》,开展很多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再比如说,各教研部门陆续编制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意见(2017年版)》《吉林省教育厅关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完成了《吉林省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小学”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及《吉林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总结》等,在完善的“四级”教研体系支撑下,通过不断发力,我院已在全省基础教育战线确立了核心、中枢、领航的重要地位,对全省教研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聚焦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各教研部门要积极贯彻《意见》要求,站在推动全省教研改革发展的高度谋划未来,引领全省教研工作创新发展;要把握机遇,努力担当,砥砺前行,为学院大踏步向前发展,为全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下面结合《意见》精神和我省教研工作实际,我谈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教研工作职能,高效完成教研工作使命

正如《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教研机构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在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统筹指导”。各教研部门应该基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准确把握教研工作新职能、高标准、严要求定位教研工作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准确把握公益性服务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定位,主动沟通、协调好省教育厅、市县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用好我们的四级教研网络,积极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教研协作共同体,形成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合力,整体提高教研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能。

要加强学习,积极领会国家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要有全面思考、快速反应、细化责任、抢先站位的意识,要有敢于担当、勇于尽责的精神。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大胆创新、迎难而上,以《意见》出台为契机,重新理顺、准确定位教研职能,发挥四级教研系统的联动作用,突显我院省级教研业务统筹指导地位。只有这样,学院的教研工作才会日久弥新,学院的事业发展才会更加健康有序,努力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教研工作使命。

二、紧扣教研工作核心任务,高标准完成教研工作目标

《意见》指出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进入新时代,教研工作应强化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的基本理念,把工作目标集中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来。

各教研部门应该结合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关于学前、义务教育及高中三个阶段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教研工作指导意见,重新定位、把握、明确各部门教研工作核心任务。

(一)学前阶段,要在园本教研、区域教研领域发挥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要遵循学前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保教理念。要对儿童的活动安排,文明礼仪,卫生、行为习惯及自我保护,游戏活动的开展方式及内在价值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要对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进行专业的研究和指导,只有对学前教育有广泛、深刻的研究才能真正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在育人价值,在研究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下功夫;要思考新时代如何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在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要聚焦关键领域,在国家统编教材的研究和使用上下功夫;要关注地域文化,发现特色经验,在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上下功夫;要关注特定环节,在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推动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上下功夫。

(三)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要不断增强教研工作的超前性、导向性、引领性和创新性,研究选课、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的实施与优化等问题。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研究如何在高中阶段助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深度地学习。

三、创新教研工作方式,促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不能停止创新行为。我们的教研工作要想走向全国的前列,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意见》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我们的省级教研工作必须加快与时俱进的步伐,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聚焦教研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全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教研员要变文本教研为行动教研;变封闭教研为开放教研;变线下教研为混合教研;变本地教研为区域教研;变学科教研为综合教研;变零散教研为主题教研。

同时,要将新的教研方式运用于实际教研工作之中,使教研方式的转变成为常态。利用各级基地校,以服务基层和教育均衡理念为指引,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规划和实现全省各级教研工作的协同性、共享性和普惠性。我想:一是要建设和利用好各部门在全省建立的教研基地学校,把基地学校作为教研员创新教研方式,开展教研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二是要及时总结基地校教研成果,适时召开现场推广会,发挥基地校引领、带动、辐射全省的重要作用;三是教研员要多进学校和课堂,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层学校的服务和指导上,特别是关注更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问题。另外,学院2018年11月,被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批准为“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吉林省教研基地”,成为全国37个基地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省级教研基地,在教学指导、新课程教学课例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率先垂范;四是加强全省基础教育教研课题研究,注重成果转化与推广;五是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每年上半年要定期召开“全省教研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新一年的工作。可与每年一度的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班“开”,市(州)一级教研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相关部室主任参会,县(市、区)教研部门的负责人参会,不断巩固、加强省、市、县、校四级教研网络。

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升教研工作整体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研员被称为“老师的老师”,教研员素质的提升是根本。中小学教研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教研工作的水平,决定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打铁还需自身硬。长期以来,教研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成为制约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部分教研员理论功底不扎实、政策敏感度不高、问题意识淡薄、研究能力低下,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标准低、知识技能老化、不善于走下去的问题,致使教研员作用的发挥仅仅停留在表层,难以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教研员区别于高校教師的专业能力就在于我们的研究聚焦“实践”。教研员研究的是如何有效促进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我们教研员必须要把握新时代教研基本方向,聚焦核心任务,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及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不断提升自身研究水平。

同时教研办和各研训部门应科学规划、突出量化,积极探索适合教研员专业成长的路径和办法。一是要制定我院教研员专业成长阶段性培养规划。二是要将教研员培训纳入“国培计划”,每年组织骨干教研员省外培训以及组织教研员全员培训,有计划地制定年度教研员培训主题与培训目标。三是要定期召开有一定影响力的省内外教研学术会议,邀请知名研究学者来校讲学,同时为我院教研员不断发声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如定期组织教研成果推广活动,逐步扩大学院教研工作影响力度等。

各教研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应掌握本学段专职省级教研员专业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之提升。一是要定期组织部门开展内部研讨交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二是要逐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指导一线教学工作改进的教研新策略和新方法。三是要集思广益探讨选择当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作为教研课题,组织部门教研员积极申报,并不断跟进教研课题的组织与研究进展,及时听取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四是要定期组织部门教研员分享教研工作的特色经验,及时发现不同层级、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教研工作问题并弥补不足。

五、完善教研制度建设,为教研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制度创新和发挥制度优势的重要性。所谓“中国之治”在于“中国之制”,在教研工作中,“教研之治”源于“教研之制”。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的特点,教研制度的建立是凝聚力量,增强战斗力、向心力,推动教研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面对教研工作新形势、新职能、新任务、新方式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将成为我省教研质量提升,促进我省教研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为此,教研办和各研训部门要在省域层面主动出击,积极配合省教育厅出台我省教研工作相关制度。一是要研制《吉林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暂定名)》,确保教育部文件在我省的顺利落地。二是要研制《吉林省中小学教研员专业标准(暂定名)》,从政治站位、专业素养、研究能力、服务精神等方面设定必要的、统一的专业门槛,把好我省教研队伍的入口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热爱教研、锐意改革的专业队伍,为全面深化我省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三是要研制《吉林省中小学教研员研修制度(暂定名)》,调动各方力量研发适合我省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鼓励教研员把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定期深入教学一线执教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

在学院层面,一是要研制《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研员考核标准(暂定名)》,为直面时代发展需要,快速、大幅提升我院教研員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供系列考评办法,方便教研员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及时整改。二是要研制《吉林省教育学院教研工作管理办法(暂定名)》,强化教研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三是要研制《吉林省教育学院教研员定期任教管理办法(暂定名)》,针对《意见》中提出,教研员原则上每5年要到中小学从事1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决定,合理有序开展教研员定期任教管理工作。明年,学院会将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修订、完善、废止相关制度。这里提到的教研制度仅仅是一部分,各教研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扩展、反思加强制度建设的力度。

六、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力度,为教研工作保驾护航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研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教育事业经费预算,保障教研工作经费随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增加,确保教研机构日常运转和组织开展重要教研课题研究的经费需要,并对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给予经费支持”。本次座谈会后,我们将积极向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汇报,一是要努力争取省财政对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的经常性事业经费支持;二是积极争取教研工作专项经费支持,为我省开展教研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三是提高教研人员工作经费。在原有每人每年1300元的基础上,合理预算,明年适当提高人均工作经费。

同志们,我院的教研工作有着几十年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经验,对省域内教研体系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也成为了我们独有的优势。我省多年来建立、形成的相对完善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管理体系来之不易,拥有一支成熟的教研员队伍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换句话说,在其他省份需要从头构建教研体系时,我们已经抢占了先机。在中央文件出台的历史机遇下,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乘势而上,登高望远,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在未来工作中,努力多出成果,多出典型,走在全国教研工作的前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困难,但挑战虽艰,希望尤盛。让我们努力求索,更上层楼,作为“教育学院人”,共同为省教育学院事业再创辉煌做出应有贡献;作为“吉林教育人”,共同为吉林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评“小创”,送好礼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