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朝阳
[摘要]寓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蕴含的深刻道理,并积累、内化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要通过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寓言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35-02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明确了寓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统编教材对寓言故事的编排体现出递进式的特点。第一学段,寓言故事在内容上相对比较简短,教学时重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寓言的特点。到了第二学段,由于学生感知、理解力的增强,寓言故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将寓言故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安排。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寓言,教材提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阅读目标。这也是寓言单元的语文要素。那在寓言教学中,教师怎样以语文要素为指引,引领学生快乐地阅读呢?
一、立足文本,读中理解,初步感知寓言特点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选编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和河流》等四篇寓言故事。其中,《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对文中的故事,大多数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教学的难点在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上。教学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借助注音把课文读通顺,再借助批注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使学生对文言文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有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采用“教师范读一学生跟读一自由练读一理解词语一理解句意一合作朗读一入境品读一尝试背诵”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学习寓言。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文本的寓意。
《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和河流》这几篇寓言故事属于白话文,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白主阅读大都能够明白故事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寓言故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先圈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不同神态语气的句子,再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感受文本寓意;在《鹿角和鹿腿》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鹿前后心理变化的句子,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寓言的道理。
可见,在寓言教学中,读是第一要义。只有读得多了,学生的理解、感受自然就深刻了,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机械背诵寓言寓意现象的产生,活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提升寓言的教学质量。
二、抓住关键,品中内化,感悟深化寓意
三年级的学生,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基本上没有问题,而对寓意的理解则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和段落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琢磨,读出文本背后的意思来。
如,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教师可抓住“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揣摩,使他们明白:想不经过努力就取得成功的侥幸心理,只会惹人笑话。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则可让学生通过阅读,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明白对待别人不能傲慢无礼,而应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的道理。在教学《池子和河流》这篇寓言时,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并说出自己对这则寓言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寓意,才能体现出寓言的教学价值。
可见,读好课文是学好寓言的第一步,而读懂寓言的寓意是学习寓言的核心。
三、关注表达,积累语言,提升讲述能力
寓言具有内容短小精悍、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会读、会讲作为重要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鹿角和鹿腿》一课,根据故事的特点,教师采取文字提示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故事。在学生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以文中表示鹿的角和腿的特点的关键词为提示语,以降低讲故事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把故事内容流利完整地讲述下来。再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然后看着插图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下来。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内化寓言故事,而且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读好寓言的基础上,把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既是一种内化,也是一种提升,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立足语用,用中提升,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因此,语用实践应贯穿在各个阶段、各种类型文本的教学中。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既是语言的内化与吸收的过程,义是句式的模仿、迁移与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展开适当的语用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由于人物对话较多,因此在语用点的选择上,可以把“关注提示语,感受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作为语言实践点。在教学《鹿角和鹿腿》中,根据这篇寓言的特点,教师可以把“补白语言,感受鹿的心理变化”作为语言实践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出示:“当鹿灵巧地把狮子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就在这时候,糟糕,___________,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___________。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___________。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____。”让学生进行补白训练。这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鹿的心理变化,不仅理解了寓意,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学习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是寓言教学的价值所在。这一目标除了通过理解感悟来实现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来达成目标。如,在《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宋人坐在树桩旁边,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在《陶罐和铁罐》一课学习完以后,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像铁罐一样的人?如果有,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的语用实践,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而且活学活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寓言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真研读故事内容,并找到有效的实践点,鼓励学生进行语用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广泛阅读,读中推荐,拓展学生视野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寓言单元,除了上文提到的四篇课文以外,在“阅读链接”板块中还安排了《南辕北辙》《北风和小鱼》几篇寓言,在《快乐读书吧》里面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书。这充分表明了统编语文教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为选择什么读物而发愁。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寓言故事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独特的組成部分,教学时教师要从它的文体特征出发,紧扣语文要素展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而且要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