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明宪宗天顺八年(1464),李秉任宣府巡抚,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职。宣府当地有一名边防武官私自役使士卒。这种行为与当今的公器私用类似,是违背朝廷律令和官场准则的。李秉想对该武官进行处置,但边防武官是不受巡抚节制的。
明代设有巡按御史,是都察院派往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他们在职位上虽然比副都御史低,但职权颇重,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地方上知府以下均奉其命,称为“巡按”。当时,一位名叫张鹏的官员正作为巡按御史在宣府。于是,李秉亲自拜会张鹏,嘱托他对那名武官私自役使士卒的事情进行弹劾。张鹏拒绝了李秉,还说:“我是问刑官,但不是您的问刑官啊!”李秉再三请求,张鹏始终没有答应。李秉只好自己上疏朝廷,朝廷将此事交付巡按御史张鹏处置。至此,张鹏才说:“现在我可以办理这个事情了。”
职位比自己低的官员竟然拒不从命,一般人可能认为,李秉会因此事对张鹏心生龃龉。但李秉表示:“虽然我加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职衔,但在地方上我是巡抚。张鹏只有自己查出问题才有责任处置,或者直接听命于皇上。他不必受我节制。”
后来,张鹏与杨瑄因上疏言事获罪,一起谪戍两广。朝廷对这两人的惩处诏辞非常严厉:“如果逃亡,立刻诛杀。”锦衣卫林千户监督这两人的行程,并给他们戴上了桎梏。张、杨两人行进、休坐都有障碍,异常艰辛。当时李秉以巡按御史的身份去巡视南畿,恰与张、杨同路。
在驿站休息时,杨瑄责怪张鹏:“您那个时候要是稍稍宽容一点,李公今天就不会看轻我们了。”这时李秉走了过来,看见杨瑄与张鹏二人戴着桎梏,李秉心中酸楚,潸然泪下,要求锦衣卫解除桎梏。杨瑄和张鹏坚决不肯,他们对李秉说:“我们两人死就死了吧,哪里还敢连累李公?这上面有锦衣卫贴的封条,撕掉的话可能会有无法预料的祸事。”李秉说:“无妨。如果朝廷谪罪,我一个人承担。”他即刻去找锦衣卫林千户,向他跪请放松对张鹏和杨瑄的约束。林千户说:“我这是依诏旨行事呀。”李秉说:“请按我说的,放开他们。如果有事,我会承担。”最终林千户答应了李秉的请求,杨瑄与张鹏得以解去桎梏。
谪戍途中经过各州各县,李秉一直对张、杨二人多加照顾,有较好的饮食供给。在安全到达谪戍之地后,李秉还把自己的腰带解下来赠给张鹏——其上镶嵌的珠玉日后可以应急。张鹏感激涕零。
事后,李秉对张鹏有过一番评价:“弹劾武官之事,此公虽不顺人情,但合乎法理。监察和处置官员这类事情,程序清晰合理是非常重要的,他拒绝我的越权要求,没有什么错。职权范围内的事,他都办得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是个值得敬重的人。”不以小眦妨大德,体现出李秉的人品。
李秉品行之可贵,与同时期的另一位大臣王竑相较而得以彰显。王竑官至右佥都御史,曾巡按漕运、淮扬。此公高自标置,如果不是他所认可的人士,绝不与之交往。而李秉不同,他时常出入闾巷之中,每每与市井之人对弈。即便是整天对局,他也从来不与人互相冒犯。
知道李秉的行事之后,王竑说:“李执中(李秉字执中)乃是朝廷大臣,竟然和闾巷之中的小人一同游戏,他怎么能自轻到如此地步?”对于王竑的评论,李秉说:“所谓的朝廷大臣,有多少人能一直做下去呢?在朝为官,在乡为民,固然有所不同,但也不至于用为官的架子去轻慢同乡之人吧。”
由于为官公正持重,李秉后升任左都御史、宣大总督、吏部尚书等要职。他锐意整饬仕路,罷汰庸劣,成为后世称颂的一代名臣。
图:付业兴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