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炳飞,李文佐
(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的理念是2014年以后逐渐形成的,源自于上海市相关高校的探索,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孤岛”困境,尤其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实际存在的“两张皮”现象[2]。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高等教育要回归初心,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4]。
目前,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自然科学类课程主要强调“客观规律”,即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知识性、技能性学科;而思政类课程则主要强调“逻辑”,即体现人类需要的规范性学科[5]。长久以来,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基本都是以思政课程为主体进行“孤军奋战”,在自然科学类课程渗透极少,与实验课程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要做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能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必须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6]。物理化学实验作为我校化学、高分子工程、化工、食品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在物理化学教学整体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使其形成协同效应呢?针对该问题,本工作通过研究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讨论了“课程思政”融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为“课程思政”能够顺利融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提供参考。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高分子工程、化工、食品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综合性基础实验。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实验的研究思路,能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技术,能够学会一些重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定方法及相关仪器的使用,能够经历物理化学实验的完整过程,包括: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条件的选取、原始数据的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等,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物理化学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它不仅在相关专业课程、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实验中会涉及到许多基本理论和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也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与后续学习科研工作的必要铺垫和基础训练[8]。
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许多学生对实验的预习非常不重视,在检查实验预习报告时经常会发现有些预习报告字迹潦草难辨,有的预习报告是照着实验教材原版复制下来的,对实验原理缺乏了解和总结,对实验过程缺少质疑的思维,没有创新的想法或意识;由于实验预习不认真,做实验的过程中只能看一步做一步,甚至直接选择做“旁观者”,不愿意参与到实验中,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于实验过程不认真,最终导致上交的实验报告也是糊里糊涂。此外,实验课教学方式缺少创新,并且实验课教师并不重视学生思政理论教学,导致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并没有起到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实验内容陈旧且缺少创新性实验导致学生对物化实验不感兴趣。
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能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纲要文件提出的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并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要利用好实验教学这个主渠道,努力寻找实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这既符合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办学要求,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
首先,重新整理实验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保留教材中的经典、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如:燃烧热的测定实验、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实验、蔗糖水解速率常数测定实验等;对于落后的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较为简单的实验项目能融合的融合成为一个实验,不能融合的落后实验项目剔除教学大纲。精心增加开设与学生所在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如利用废弃牡蛎壳制备新型吸材料,吸附污水中的Pb2+,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亲自验证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使学生们充分意识到物理化学实验可以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其次,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认真对待的实验预习,采用网络平台预习,如将实验的原理学习内容以及小测验问题放在微信平台或网课平台上,相对于看教材预习,网络平台预习可以提醒学生进行预习,只有通过了实验原理的小测验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预习。此外,也可将虚拟仿真实验放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在预习了实验理论部分,可以虚拟仿真的形式进行操作,验证实验步骤并提出创新想法,待到实验课时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创新实验步骤。这样的预习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最后,加强实验教师团队的培训工作。教研室或学院应当积极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培训提升实验教师的思想水平。实验课程的主导很显然是实验指导教师,同时实验教师也是实验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实验指导教师的政治素养、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师在讲授实验时,应当以立德树人作为跟本,以实验知识为载体,充分发掘实验中的思政内容,将德育知识有机融入整个教学大纲中。如给学生讲解预实验内容相关的化学家,介绍化学家们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安国爱家情怀、追求科学的志趣以及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
要做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6]。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基础实验,要充分发掘实验中的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指导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意识。本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提供了参考,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