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红,廖春玲,谭海梅,蔡永林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同伴教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性生殖健康教育中,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我国性生殖健康同伴教育起步较晚,除同伴教育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性/生殖健康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但是这些教育需要耗费大量的专业人力。本研究充分利用医学生的资源优势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性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可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有效促进大学生性生殖健康。
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校部分理工科类共15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大学生性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问卷由专人发放,研究对象现场填写完毕由专人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5%。抽取自愿参与同伴教育的30名同学进行干预:“医学生同伴教育宣讲团”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准备、培训,确定宣讲团具备对理工科同学开展宣传相关知识的能力后,开展以性生理、避孕与人工流产、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及大学生异性交往为主题的同伴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均对干预组进行问卷调查,对1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3.观察指标:干预前后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性生殖相关知识、态度得分情况及性生殖健康教育需求。对10名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关于性生殖健康方面的深度访谈。
4.统计学方法:性生殖相关知识、态度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均输入至SPSS 19.0版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医学生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156名学生性生殖相关知识及态度各项得分与干预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两组性生殖相关知识及态度各项得分情况
干预后干预组30名学生性生殖相关知识及态度各项得分与观察组156名学生得分比较,干预后30名学生避孕知识、性相关知识、性态度,各项得分均高于156名学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后干预组与观察组性生殖相关知识及态度得分比较
1.理工科大学生性生殖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本研究调查发现156名理工科大学生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满分27分的问卷,问卷调查总得分平均为13.12分,正确率仅为48.59%。性病知晓率全部答对的仅有5人,其中答对率最低的是“尖锐湿疣”,得分较高的为“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这可能得益于学校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活动。避孕知识知晓率低,满分为7分的问卷,调查得分平均为2.87分,正确率仅为41%。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未采取避孕措施主要是因为没有避孕药具、存有侥幸心理、怕麻烦等。蔡柳洪等人的研究显示97.9%的学生承认对于与性相关的知识来源于色情影片、网络、书本和同学间的交流,其中1/3的学生认为之前掌握的知识是错误的。在“对性的态度”中,有68名(43.58%)学生表示能接受或理解卖淫嫖娼这种违法行为,有97名(62.2%)学生能接受婚前性行为,这与丁云霞的调查结果相近,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赞同比例为63.4%。绝大多数学生(95%)认为学校教师应对避孕节育、预防艾滋病等性生理健康知识进行全面规范的指导。徐明研究表明,97.8%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性与生殖方面的指导。因此,理工科大学生性生殖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性态度宽容,尤其是在避孕、预防艾滋病等性生理健康知识和性行为方面需要得到规范化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水平。
2.医学生同伴参与干预对理工科学生性生殖知识及态度的影响。医学生同伴参与干预后,理工科大学生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从48.59%提高到90%,平均分从13.12±3.20提高到24.37±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医学生同伴参与理工科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性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避孕知识、性相关知识及性态度得分也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干预后大学生较干预前更为保守。研究表明,在敏感问题上,青少年更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同伴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性/生殖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医学生同伴参与性健康教育,及时干预,能有效纠正不良性习惯,改变大学生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从而预防风险性行为。
理工科大学生性生殖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低下,性态度较为宽容,急需性生殖健康教育的指导。医学生作为同伴参与干预能有效提高性相关知识知晓率,转变性态度宽容的观念,降低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医学生参与的同伴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投入小、效果好,是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性生殖健康教育模式。但是本研究时长有限,未能进一步研究医学生同伴干预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效果,希望将来有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