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军,张小凤,苏秉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学术素养主要是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保证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更快地理解它的内涵原理并掌握其用法。拥有良好的学术素养意味着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理论知识,丰富科研实践。大学生的学术素养主要体现在知识要素、思维、技能等方面。
知识要素主要指的是基础知识结构,包含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是学术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人文基础、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知识;思维要素则主要包含各项学术能力,尤以创造力为重,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求知欲,研究热情,想象力,创造力和广泛阅读能力;而技术要素则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的具体操作能力,对具体问题可以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实践进行严谨论证,主要包括查询、阅读、管理文献的能力,科学上网的能力和系统、条理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1.调整教育目标。为具体落实学术素养的培育策略,高校首先要以教育目标为依据,逐步展开院、系的具体教育目标;以校带院,发展院、系培育学生的基础能力,每一层级的目标均与一层级所确定目标相呼应。根据目标来整体规划课程,同时建构全校能力课程地图及查询系统,融入文化创意发展需求,让教师及学生更加明确教学方向。教育目标针对知识、思维和技能这三个不同维度分别有不同侧重。对于知识维度,应该注重专业知识、人文基础、自然科学和跨领域知识的传授;对于思维维度则应该着重培育学生的创造力、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及跨领域能力;对于技能维度,则注重文献管理、知识探讨和实证研究等学术研究的具体技能的培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培养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根据社会需求、企业意见进行调整,制定高校大学生必须培养的基础能力,并随时调整,不仅从卓越、科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术技能,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突出学校的特色。通过对各种传统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培训,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习和探索,进行全面的教育研究和培训,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激发思维、丰富技能。
2.优化课程体系。学校在注重教育目标的同时应积极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符合培训目标和教学规则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要依照教育目标进行定制,还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具体实际,在符合目标的前提下兼顾可操作性。通过不同层级的课程设置,来分别达到关于知识、思维和技能的对应培养目标。本文根据前文已经论证的教育目标和学术能力维度,提出分别针对知识、思维和技能的学科基础课、引导创新型课程以及实践研究型课程的三层次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基础知识—必修课程学习)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同时在学习任务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方面也有一定的层次性。引导创新型课程(跨领域知识—选修课程学习)增强宽领域的知识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加强学习意识和思维训练。实践研究型课程(实践技能—参与式课程学习)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组织、设计和探究实践的能力。
该体系以主体为基础的课程作为一级系统,旨在关注学科的理论和基础,并将课程的性质设定为必修课。在该课程类别中,提供多层次、全面的教育研究入门课程,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同时,将引导创新课作为中层系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选择适当的课程进行学习,并进行有效整合。在不同领域增加知识的广度,扩大视野,注重学生发展的兴趣取向,丰富知识的同时进行思维强化训练;最后,实践研究型课程是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实验的实际过程,由于课程实施形态多样化,因此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基础课和引导创新型课程中累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教育。大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复杂渐进,有一定的培养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只要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和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整个培训过程就会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某一个阶段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也是允许的。学生只有不断参与过程学习,打好相应基础,才可达到更高层次。经典学习等级理论分为从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的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图2 学习层次
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亲自实践科研活动的各个过程。通过实验和研究的逐步推进,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实验和创造,巩固现有知识,增强探索未知知识的积极意识。并通过研究的具体参与,不断设计测试方法,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和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在项目实施的每个过程中,仔细思考回顾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学到的,接受了什么教育。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不断修改和完善培养周期,不去过分计较结果,而是在培养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4.建立个人—团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个人培养模式和团队培养模式。其中,个人培养模式适合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学生。个体自我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是学生依照教育目标、逐渐完成课程体系的规定内容、参与过程教育的集中体现。而对于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采用团队训练模式更为合适。在组建学习团队后,将自我评估和他人的评估结合起来评估团队成员和团队成员的专业核心能力。相较于个人培养模式,团队培养模式具有更多优点,首先,在现代社会,团队协作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已难以给单打独斗的人以足够的生存空间,更多的科研任务需要团队努力共同完成,通过对任务分解、个人分工和责任的定义,以及任务细分计划的制订,让每个成员各司其职,让整个团队运转起来。定期对团队进行总结和沟通,在每一次任务完成周期进行相互评价和总结,互相督促,并最终实现团体培养的目标,达到共同进步。
大学生的学术素养培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深刻理解学术素养的概念和建设一流的学术素养培育机制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学术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学术素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在学校订立规则、积极引导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学生的研究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确保课程需要与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高度一致,注重课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实现各点和步骤的结合,避免误解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