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彬,李佳,季丽芬
丽水市人民医院采购中心 (浙江丽水 323000)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用耗材在医院开展诊疗过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医疗成本费用支出的占比也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2]。新医疗体制改革分3个阶段对公立医院收费价格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目前的第3阶段要求进一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以减轻患者的就医费用负担,提升群众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3-5]。但是,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的实施给医院的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6-7]。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医用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助力在新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影响下的医院运营管理。
医用耗材供应渠道繁多,部分医用耗材由于未和生产厂家建立供应关系,导致存在中间渠道差价、流通环节价格加成、采购成本偏高。医院采购医用耗材前,对于产品信息了解不够全面,组织参与招标的供应商级别不匹配,未能达到竞价采购优势。部分医用耗材采购存在突发性,采购项目未列入年度预算采购计划,采购的医用耗材未得到合理使用。临床科室使用人员对于收费和免费医用耗材不加区分,缺乏对免费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对于免费医用耗材浪费严重,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我院目前拥有准入资质的医用耗材供应商共有400余家,对于供应商缺乏有效积极的管理,在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售后服务、物流效率、临床满意度等方面的持续管理不到位,出现了同个品牌的医用耗材由厂家、代理、第三方同时竞标,同个代理方代理多个品牌医用耗材,供应商服务无人监管等不合理现象。
医院医用耗材库分为1个医用耗材总库和13个医用耗材临床二级库,仓储总面积约150 m2,配备库房管理人员4名,物流配送人员3名。二级库内的低值医用耗材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库存信息不够明确,无法精确掌握医院整体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库存的医用耗材中,不常用医用耗材长期占比偏高,部分医用耗材存在过期库存的情况。医用耗材的物流配送采用随叫随送模式,即临床使用科室缺少医用耗材时通知总库,总库安排物流人员配送。物流配送效率低,出错率高。
“一对一”采购是指,对于需要采购的医用耗材直接与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由生产厂家直接供货,减少医用耗材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阳光”采购是指,采购前通过多渠道了解产品信息,比对供应商资质,充分使用浙江省阳光采购平台,采用大数据对比议价,营造竞价采购优势,在“一次议价”的基础上打造“二次议价”。严格执行年度采购预算,对于突发性的医用耗材采购需求,须经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严格论证后执行采购。医院耗材管理小组对各科室免费医用耗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各科室各类免费医用耗材限制用量,经医院耗材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实施。
梳理拥有准入资质的供应商,对于代理同一品牌医用耗材的供应商,只保留厂家或者最高级代理资质,删除省级以下代理商名目;构建对于合作供应商的评价体系,每半年开展1次医用耗材供应商评审,综合评价供应商企业资质、产品市场占有率、临床使用满意度、价格因素、售后服务、不良事件6个方面的表现,通过评分的方式对于评审分值较低的供应商进行更换,对于表现恶劣的供应商直接列入采购黑名单。
引进供应-处理-分配(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物流管理系统对医院医用耗材进行管理,保留医用耗材总库,撤销13个医用耗材临床二级库,建立医用耗材虚拟二级库,配备库存管理人员1名,专职物流配送人员7名。总库根据各二级库医用耗材使用量进行1.5倍数量备货。医用耗材使用科室通过SPD 物流管理系统申请,总库直接安排配送,使用后扫描医用耗材上的编码核销库存。供应商通过SPD 物理管理系统实时了解供货医用耗材的库存情况,及时补充。SPD 物流管理系统的运用实现了院内医用耗材零库存管理。
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的实施,切实减少了患者的就医支出,给医院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医院通过对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医用耗材采购计划,构建“二次议价”机制,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减少了医用耗材采购成本;构建SPD 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了库存人员和场地的双解放,精确追溯医用耗材的使用,减少医用耗材的浪费,降低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成本。
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实施后,虽然医院的业务收入有所降低,面临着亏损运营的压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医院的收入结构将趋于更加合理,技术劳务性项目的占比显著提高,合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让医务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学技术的价值,提高医务人员的从业积极性,促进医务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
因此,在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下,医院通过对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减轻了医院的运行管理压力,保障了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