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 (辽宁沈阳 110011)
胎儿畸形即胎儿期器官结构产生形态结构异常表现,可伴随或不伴随功能异常[1]。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图像种类较多,同一种畸形于不同妊娠期的图像表现存在差异。因受母体状态、仪器分辨力及医师自身知识水平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通过一次超声检查即完全检测出胎儿可能存在的畸形。针对超声诊断技术,各个胎儿畸形都有其最佳的检出时机,部分胎儿畸形特征只有在特定的孕周或时机内才会表现出形态异常,且只有在形态变化显著时才可以检出[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存在胎儿畸形的2 01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存在1个及以上高危因素,如服药史等,年龄21~35岁,平均(28.36±0.52)岁;孕周15~41周,平均(28.45±13.42)周。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研究会审核通过,产妇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产妇均采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检查,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 公司,型号:GE-8),主要方法如下。(1)四维超声:指导产妇取平卧位,完全暴露腹部,启动四维模式,对胎儿的心脏、大脑及唇裂等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在屏幕上出现动态图像时认真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充分了解胎儿面部结构、四肢及羊水等情况,尤其胎儿心脏,胎心强表示正常,胎心弱表示胎儿处于睡眠中或存在异常情况,正常胎心率为120~160次/min;缓慢移动探头,反复扫查异常部位,借助表面成像法观察胎儿颜面及肢体结构;针对畸形胎儿在引产后予以跟踪回访,获取并保存相关信息。(2)二维超声:指导产妇取平卧位,完全暴露腹部,启动二维模式,对其进行横向、纵向及斜向的全方位扫查,认真观察胎儿腹部、头部及面部等情况,并准确记录异常部位。
比较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准确度。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013例产妇分娩出2 013例胎儿,其中畸形胎儿160例,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准确度为95.00%(152/160),高于二维超声的86.25%(138/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2,P=0.0073)。
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伴随超声仪器分辨力的日益提升,加之超声医师对影像学与生理学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化,促使孕早期检测出多数胎儿畸形,从而减轻对产妇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产妇灵活选择治疗方法或终止妊娠,减少侵入性胎儿畸形检查,降低流产的风险[3]。
按照胚胎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各种胎儿畸形的超声显像都有其最佳的检查时机,并非伴随孕周的增加超声显像越显著,虽然部分畸形随着胎儿的发育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对超声成像的不利影响也随之增大,如孕周的增加及羊水量的减少均给胎儿结构的超声显像和观察带来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胎儿面部及肢体的最佳观察时机分别为孕23~27周和20~26周[4]。原卫生部发布的相关文件指出,胎儿畸形的最佳检查时机为孕18~24周。因此,临床上需根据孕妇自身条件与生活地区的不同,灵活掌握检查的最佳时机。
二维超声属产前检查的常规方法,可提供胎儿某个部位的影像结果,初步评估发育情况。与二维超声比较,四维超声的图像更加清晰,且可通过构建动态立体影像充分反映胎儿的实际情况;此外,四维超声还可借助即时旋转,有效捕捉胎儿的立体形态、生理特征及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而为诊断胎儿畸形提供有利参考[5]。郑娜和刘冰[6]探究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行产前检查的240例产妇,所有产妇均接受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准确度为63.6%,低于四维超声检查的90.9%,本研究结果与此相似。但四维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不同因素的干扰,部分胎儿畸形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并不能被发现。因此,尽可能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防止漏诊情况的出现已成为超声医师研究的新目标。在胎儿面部、体表及颅内畸形的评定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但在孕周较大时经阴道超声检查难以完整显示胎儿肢体与脊柱的具体情况,可能漏诊手足畸形与脊柱侧弯畸形等。四维超声为表面成像,较适用于胎儿实性部位的成像,如骨骼、面部及手足等,但并不适用于肠道与心脏等脏器,此时需有效结合二维超声进行全面判定;此外,四维超声的仪器设备价格较高,难以在基层与偏远地区推广应用[7]。
综上所述,四维超声用于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可全方位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提高诊断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