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 石小庆 张改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遵循生态保护理念,所进行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提升生态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提升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增加了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力度,在新的社会时期,社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兼顾绿色环境发展的要求,遵循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原则,加强水利项目设计在兴修水利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并强化兴修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1]。
生态水利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路径。它以尊重以及维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进行水利开发,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水利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与要求,从生态保护的管理的角度出发展开的水利工程建设,构建起适应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体系建设,从而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生态水利的功能就体现在水利工程作用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理论来恢复河流区域应有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环境的修复仅仅靠单纯引入动植物是远远不够的,重点还应当将河流形态的异质性提升到最优,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原有河道的生态保护作用,从而能够为物种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
伴随当代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渐扩大,我国逐渐兴建起更多的水库以及跨水域河流水利工程。这些生态水利工程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对生态以及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传统水利工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1)在对河流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时,未将河流区域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同社会、经济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来全面考虑,仅仅对河流开发利用进行规划设计,忽略了对水资源流域的分析,没有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2)忽略了水资源生态体系和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因此也就不能做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忽略了河流出现泛滥区的情况。(4)水利工程忽略了对河流周边景观价值的利用。
一般来说,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兴建水利工程能够有力地改变水文情势,能够对淤积的泥沙以及河道冲刷产生一定的变化,会对土壤、地震以及水质产生重要影响,还能够对水中的细菌累、鱼类、水生动植物等各种生物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能够对河口以及河流上下游产生不利的影响。(2)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能使人口出现大规模迁移,其中移民和安置问题是水利工程兴建的大问题,水库的建设,土地淹没问题,会造成人地矛盾更加紧张,如果安置居民不够妥当,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毁林开荒和水土流失等更多问题。
3.1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定要将水利工程发展同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机结合,保证水利工程能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积极探寻思想与理念的转变,推动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应用水资源,全面优化水资源各项功能。为了能充分发挥出生态水利工程的各项性能,一定要重视水安全系统的建立,在洪涝水灾发生时,一定要建立防洪泄洪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能对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起到安全的保障作用。为了能在本质上促进水利工程承载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水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调配,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作用,从而促进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升。所以,为了提升生态水利设计对水利工程的保障机制,一定要做河岸的保护工作,以增强水利工程的保护能力。
3.2 生态水利工程区域多样化系统的恢复以及维持是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水资源流域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和环境质性间所具有的正相关系,二者正好体现了生物和非生物间所产生的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也就是指,如果某一区域生物空间的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则环境当中出现小的生物或微生物越多,生物与微生物的共同生存能力就会愈强。反之,环境当中出现小的生物或微生物越少,那么生态环境就会显出单调性,环境当中能容纳与可接受的生物类型就越少,生物多样性容易受限。正因如此,人们在对水利工程设计时,首先就需要对水利工程区域进行维持与恢复,其中包含同区域联系较密切的非工程区生物空间的异质性,使自然河道同河流间具有非连续化,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区中生态环境在施工前后能在同一发展水平或更高水平,包含水资源流域生物群落的多样化,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
3.3 维持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针对生态水利工程来说,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河流的需求,同时还要全面考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长远性。所以,对于生态水利工程选址的设计、方案的选择、项目施工建设都需要满足更多学科的标准,例如,工程学、生态学等,适应工程建设的规律和水资源流域自身的生态原则,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长久运行。
3.4 保证水资源流域尺度和整体性的重要原则
针对河流区域的修复工程,要避免在河流区域或河段的生物空间尺度以及短时期尺度上展开,要选择在时间尺度与河流尺度方面展开,同时结合生态管理区域的主要性能以及构成情况,对多种生态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与功能展开全面分析,在对河流生态系统全面恢复以及对违规行为做出处罚的基础上,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同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在促进河流生态体系良好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推动原生态体系的积极有效运行[2]。
4.1 能够更好地调节水量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当中,河道周围的植被拥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同时水资源当中还拥有非常多的微生物以及土壤动物,这些生物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空间的空隙率。另外,水利工程中所采用的连通原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泥土保持湿润,并且当水资源较为丰富时,还能够使水资源更深入,从而有效避免了洪灾等问题。
4.2 流域尺度和整体性应用
实施生态水利建设时,需要增强关于新建设的生态工程工作,同时还需要增强环境的修复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修复水利工程环境的时候,由于受到资金、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的影响,因而能够对生态水利修复工程造成很大影响。科学的水利工程设计不仅能对水利环境起到积极地改善作用,同时还增加了生态水利工程修复的成本[3]。
4.3 为动植物的生存与繁殖提供更好的空间
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对河流、岸边、水道的种植物展开深入研究,保证动植物能够同水利工程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还需严格依照自然生态中的地貌和地形特征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从而在水利项目周边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例如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当中,河堤坡脚处有了很大的孔隙,与此同时此处还拥有非常多的变化带,因此来说,此区域位置就非常适宜各种生物的生产,可为鱼类提供一定的生长场地,同时,还可以利用河堤两旁的树木和草丛为鸟类和昆虫提供必要的栖息地[4]。
4.4 科学提升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水资源是我们社会非常宝贵的一种资源,水利工程项目的目标就是滋养水源,净化水源,但是水资源污染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人员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难题。基于此,我们在研究当中,需要积极促进水资源净化能力的提升。水资源所具有的净水作用能够使有机污染变成无机物,同时分解水资源当中产生的真菌、细菌等污染物。其中水资源在进行无机物分解过程中,还能够为水中的一些藻类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这样一来就会使氧气能更好地进入到水当中,使水中的氧气量进一步增加,科学提升水资源的净化能力,能够对水资源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还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利用生态学原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原则,积极创新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促进水利工程生态体系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和进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