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阿坝 624000)
2.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
院放射科 (四川 阿坝 624000)
张泽奎1 杜 刚1 蒲 鹏2
引起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组织损伤,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疼、呕吐等,临床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主要依据明确外伤史、辅助检查进行确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逐渐下降,但仍旧有部分患者存在不良预后,生存时间较短,故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积极采取对症措施是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的关键所在。GCS评分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评价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的指标,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评估预后效果值得肯定,CT检查作为颅脑损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多方位成像,较多学者认为,通过对CT像计分可为临床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为进一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CT像计分与GSC评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本研究收集了87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8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8~79岁,平均(46.28±8.2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7例,高处坠落伤26例,暴力伤害24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完整无丢失者;②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明确外伤史或经临床手术、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颅脑损伤者。
1.2.2 排除标准:①CT、MRI检查禁忌症者,比如行心脏搭桥手术者、碘过敏者;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颅脑手术史者;④开放性颅脑损伤者。
1.3 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先入床,操作者将患者头摆正,下巴部位稍低,扫描线以听眦线平行。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设置参数:管电压130kv,管电流150mA/s,层厚10mm,螺距1mm,矩阵:512×512。扫描完毕后将CT原始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层厚5mm,层距5mm。
1.4 图像分析 收集87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影像学特点,由两名副主任级医师分析并总结9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CT像计分总分15分,重型(≥11分)、中型(6~10分)和轻型(≤5分):(1)三脑室变化计分:消失计2分,缩小计1分,正常计0分;侧脑室变化计分:双侧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计3分,双侧变形或有大面积消失计2分,单侧变形或大面积消失计1分,正常计0分;(2)中线移位计分:移位>1.5cm计4分,移位1.1~1.5cm计3分,移位0.6~1.0cm计2分,移位<0.5cm 计1分,正常计0分;(3)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计分:完全消失计2分,模糊或变小计1分,正常计0分。
1.5 GCS评分 GCS评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肢体运动(1~6分)、语言反应(1~5分)及睁眼反应(1~4分)三者分数总和来评价,GCS评分总分1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意识状态越佳:重度昏迷:3~8分;中度昏迷:9~12分;轻度昏迷:13~15分。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正态计量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等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0.05为具体统计学意义。
表1 颅脑损伤CT像计分与GCS评分的关系
2.1 颅脑损伤在MSCT检查中的图像表现 87例颅脑损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部软组织损伤及颅骨骨折,CT图像表现为颅骨内外板不连续,凹陷性骨折颅骨局限性向颅内凹陷;多数患者出现硬脑膜下血肿,血肿外形呈现“新月形”(见图1),血肿在CT图像表现随时间而变化,由高密度、等密度、液性低密度改变,损伤区域局部呈现低密度改变,少数患者出现占位效应(见图2)。CT像计分情况:轻型39例、中型19例、重型29例。
表2 CT像计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表2 CT像计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CT像计分 预后治愈 轻度残疾 功能障碍轻型(n=39) 37(94.87) 2(5.12) 0(0.00)中型(n=19) 15(78.94) 4(21.05) 0(0.00)重型(n=29) 12(41.37) 17(58.62) 0(0.00)合计 64(73.56) 23(26.43) 0(0.00)
图1 MSCT图像可见患者出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图2 MSCT可见患者颅内出现低密度改变。
2.2 颅脑损伤CT像计分与GCS评分的关系 整理8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后,根据GCS评分:轻度昏迷者30例,中度昏迷者28例,重度昏迷29者例,与CT像计分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818),颅脑损伤CT像计分与GCS评分呈现正相关性(r=0.76,P<0.005),见表1。
2.3 CT像计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39例轻型CT像计分患者,37例治愈,仅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残疾;29例重型轻型CT像计分患者,12例治愈,出现17例患者轻度残疾,轻度残疾率明显高于轻型CT像计分(P<0.05);随着CT像计分严重成程度的上升,患者预后出现轻度残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34,P<0.001),见表2。
颅脑损伤的发生原因与外界暴力直接伤害有关,从受伤部位来说,颅脑损伤和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头皮软组织伤、颅骨损伤及颅内组织损伤,患者因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临床症状[5-6]。影像学检查是颅脑损伤的首选的安全检查方式,事实上在颅脑早期,患者自受伤后数日内脑组织主要以出血、血肿、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至数天或数周后,机体可出现自我修复学病理改变,不同时期脑出血影像学表现差异与此密切相关,在相对占位效应较小的基础上,血肿图像密度改变由高密度、等密度逐渐变化为液性低密度改变,对于存在线性骨折表现者,CT可见颅骨内外板不连续,凹陷性骨折颅骨则表现为局限性向颅内凹陷,粉碎性骨折则为可见游离分布骨碎片。
颅脑损伤时,由于颅内出血,脑细胞水肿使其内容物体积增大,挤压各脑室、脑池和中线结构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变化,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脑部CT扫描后,主要观察第四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前脚、外侧裂池、小脑上池等解剖学结构,在既往文献报道中,较多学者使用颅脑外伤后血肿大小、侧脑室受压情况及中线移位程度进行综合分型,CT图像计分中的影像改变是颅脑损伤病理解剖的直接反映,文献报道,采用CT图像计分法可以评价颅脑损伤与颅内代偿空间极限的关系,CT图像计分与颅脑损伤的病情分级及预后呈正相关。目前国际及国内普遍认同采用GCS昏迷分级法进行患者伤情的轻重评估,本组研究以GCS评分为对照,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了CT像计分,结果发现两者对颅脑损伤程度评估无明显差异,在相关性分析后显示,颅脑损伤CT像计分与GCS评分呈现正相关性(r=0.76,P<0.005)。CT像计分基于CT成像清晰度、空间分辨率高,对于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及脑室内解剖结构测量、观察中有优势,能直观反应颅脑大体病理改变,从而进行综合颅脑损伤的病理改变的计分分型,相对于与GCS评分,采用量化数据评估更具客观性。在采用CT像计分评估患者预后中发现CT像计分严重程度越高者预后出现轻度残疾率高,提示CT像计分在评估不同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中有重要临床价值,考虑颅脑损伤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进行预后评估中,可合理结合GCS评分,提高可靠性。
综上所述, MSCT可有效显示颅脑损伤典型图像特征,CT像计分与GSC评分存现一定相关性,可采用CT像计分进行患者预后评估,CT像计分越高预后发生轻度残疾率高。本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量较低,研究结论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